◎黎安模
资阳国有粮食企业发挥购销主渠道作用的思考
◎黎安模
资阳国有粮食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粮源少、资金缺、轮换亏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在加强粮食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资阳国有粮食企业应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增添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切实开拓创新经营,抓好购销、拓展经营。
粮食企业 正视现实 发展建议
资阳是1998年区划调整组建的地级市。在近20年里,粮食行业经历了多次改革,资阳市粮食局并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留市粮食局称谓);国有粮食企业经历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和转换职工身份等多项改革,但企业在不断的改革中成效突出。则随着国家粮食政策的变化,粮食流通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国有粮食企业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就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的现状及对策作如下浅析。
全市粮食企业,在1998年至2016年的18年中,前7年经历了 1998年、2002年、2004年三次重大改革,后11年面临了不断深化改革,全市粮食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粮改精神,严格执行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敞开收购、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购销市场化(取消定购和定量供应)和企业 “减员增效”、转换国有职工身份、产权制度改革、经营机制转换的粮改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末:全市国有粮食企业通过重组、破产、拍卖等方式,由1998年的94个 (其中购销企业53个,加工经营企业41个)减为2016年末的12个(另随简阳行政区划调整划出3个),均为购销存企业;国有企业职工通过分流减员,转换国有企业身份等方式,从1998年末的8603人,减为163人;粮食政策性亏损,从2004年实现了扭亏为盈,2004年后的十余年均为盈利,年均实现利润近110万元。因此,资阳国有粮食企业和职工在18年的三次重大改革和不断深化的改革中,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和牺生,为辖区国家粮油库存、粮油食品供应安全,为及时有效的军粮、救灾粮供应,为严格执行国家粮食保护价、托市收购价格政策,保护农民利益,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
一是本地粮源不足。全市粮食产量常年均在220万吨左右,但常年口粮、饲料、种子、工业用粮总需求均在230万吨左右;食用油及料常年生产20万吨左右,需求在25万吨左右。农民进入市场流通的粮油较少,企业经营粮油绝大多数需从省外市外购进,且呈逐年增加态势。从2013年开始,全市年平均纯购进粮油达30万吨以上,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以2016年为例,全市现有三个县(区),粮食总产量为162.7万吨,但总需求达185.7万吨,产需缺口达23万吨;油料产量19.8万吨,食用油需求达26万吨,供需缺口达6万余吨。二是流动资金缺乏。近年来,农业发展银行保证国家储备粮油、托市收购贷款外,对经营粮油业务名义上给予支持,但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时间缓慢,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国家政策性贷款也要交保证金,影响企业资金流动。而目前的现实是,不管是政策性还是经营性贷款都很艰难。因为农发行的县支行没有审批权,每办一笔贷款都要报资阳市分行审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省分行审批,有的一笔贷款审批完毕需3-5个月。因此,不仅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还使企业错失市场良机,严重影响企业经营。三是粮油轮换困难。省、市地方储备粮计划集中下达,轮空期也只有四个月,导致企业粮食出库集中价格低,集中入库收购,新粮价格较高。以2016年为例,全市四个国库储备粮出库价平均2063元 /吨,入库价平均2600元/吨,新陈价差平均达450元/吨,而国家拨付轮换费用每吨只有 200元,实际亏损每吨达260元。加之人工费、运输费等费用逐年增长,更增加了粮食轮换难度。同时储备粮油贷款,农发行按贷款总额的8%交纳风险保证金,长期占用企业流动资金,更加增大企业轮换亏损。以资阳市粮食储备库为例,市级储备粮贷款2445万元,每年保证金要交200万元,增加财务成本达20万元。四是资源配置单一。全市12个国有粮食企业中,无一家独立上规模的大米、菜油、面粉加工企业,因此,企业经营米、面、油和市场多元主体需求,都只有到市外、省外采购,增大企业成本。企业收原粮、卖原粮,难以体现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效益;企业名优品牌缺乏,难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还有两家企业属国有粮食资产管理公司,只有资产租赁,不能保管经营粮油。业务单一,不利于企业发展。五是体制机制缺失。粮改后,国有粮食企业虽然是在市场经济下运行,但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主管部门管理死板,企业人财物管理及重大经营决策缺乏民主决策氛围。因此,企业无法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员工也缺乏积极性。
一是仓房设施陈旧全市仓储设施大都是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布局设计的,主要是砖木结构、容积小、且年久失修,有相当一部分五十、六十年代修建的“苏式”粮仓仍在超期“服役”。截止2016年底,全市合格仓容34.3万吨,只占总仓容的80%。二是仓房布局分散。全市国有粮食企业仓房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出于方便农民交粮和防洪需要,粮仓布局辖区所有行政乡镇,且远离场镇和地势低洼处。粮改后,新组建的国有粮食企业均处于县级城区,但仓容仍遍布全县各乡镇。因此管理难度较大。比如:乐至国家粮食储备库,保管粮食3.6万吨,仓房达87个;安岳县立昇粮油有限公司保管粮食5.5万吨,仓房达113个;资阳市临江粮食储备库,把所有粮仓检查一遍需要一周时间。三是保管设施不足。搬运机械输送设施、仓外施药设施、粮情监控设施,除四个粮食储备库有少量外,其余均无,粮油烘干设施更是紧缺,全市只有一个。因此不利于科学储粮的推广运用。四是保管方式落后。由于仓房设施陈旧且分散,加之保管设施紧缺,无法进行科学保管。比如施药,全市除四个国库有仓外施药设备外,其余企业均用老式保管方法,进仓打探管、戴呼吸面具施药,无法达到机械施药的均匀。而且影响粮食安全和职工身心健康。
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在企业改制中青壮年职工全部下岗分流自谋职业,新建企业重聘人员,据调查多数为40岁以上人员。2016年末全市国有(控股)企业在册职工163人 (其中,30岁以下人员只有11人,占总人数6.07%,31-50岁人员65人,占职工总数的39.9%,51-60岁人员达到87人,占职工总数53.4%),平均年龄高达45.7岁。二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重组改制后,多数企业由原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组成,粮食保管、检化验人才紧缺。据调查2016年末全市国有企业职工初、高中人员达102人,占总数的62.5%,大学文化程度人员只有61人,占总人数的37.5%;有初级人员33人,占职工总数20.2%,中级职称人员31人,占职工总数的19%,高级职称人员只有3人,占职工总数的0.18%。三是招聘人员困难。粮改后,粮食企业变成了弱势企业,职工工资标准低,收入不高。因此,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如雁江城关省粮食储备库,2013年底,在省粮校招6个专科毕业生,由于每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因此,上了一个月班就辞职了。四是人才培养滞后。由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随政府机构改革合并,管理人员的减少,对粮食人才的重视有不同程度地放松,从而,对粮食经营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与原机构相比,不同程度地被弱化。五是畏难思想较重。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认为现在粮食工作客观制约因素较多、行业利润微薄、职工队伍严重老化,经营管理困难大。因此,工作按部就班,只为国家收粮管粮,在企业创新经营上缺乏主动作为。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站在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 (省长、市州长、县长)的高度,重视粮食管理人才的选拔、教育和管理;粮食企业应主动作为,切实做好粮食经营人才的引进、教育和管理,强化粮食职工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下粮食工作的需要。二是注意人才招聘。粮食企业应充分认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招聘大中专业毕业生,同时向社会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仓储、营销、检化验人员,充实职工队伍。三是抓好人才培训。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主动作为,积极为企业服务,分期分批举办各类粮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对粮食管理、经营人员工进行轮训;粮食企业应解放思想,积极发现选拔有潜力的职工送出去培训。四是建立激励机制。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培训激励政策,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成才;出台职工福利优惠政策,使之为企业留住人才。五是克服畏难情绪。粮食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切实克服畏难思想,准确把握粮食市场机遇,围绕粮油精细化、规模化、集约化、灵活经营,避免只为国家收粮、存粮的单一经营模式。
一是储备设施抓住国家建设1000亿斤粮仓的有利时机,对原粮管所危仓老库进行资产置换,在粮食主产乡镇片区、新建仓房,改善粮食仓储条件。二是机械设施。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添置粮油搬运、仓外施药等设施设备,提高粮食保管机械化程度。三是烘干设施。结合仓房设施建设,每个县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应建一套烘干设备,杜绝高水份粮入库,保证粮食库存安全。四是智能设施。每个国有粮食储备库应利用国家低温粮库项目建设机遇,积极推进智能粮库建设,实现智能化保管粮油,降低保管员工劳动强度,延长粮食保管期限。
一是建立粮油基地国有粮食企业应抓住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有利时机,积极建立农民粮油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粮油生产。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在出资、利益分配上把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风险利益联接起来,实行订单收购,为企业经营奠定稳定的粮油原料基础。二是多方收购粮油。国有企业除建立稳定粮油基地外,应充分利用粮食经纪人的灵活优势,最大限度地组织粮源。同时与粮食主产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障企业经营所需粮油。三是调整轮换政策。省市、县级储备粮轮换,建议实行 《中央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的均衡轮换制度,每年轮换数量为储备粮库存总量的20%至30%,避免计划集中下达,拉大新陈价差;同时,应取消轮空期限制,由企业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适时轮换,或者由政府财政兜底,承担新陈价差损失,避免企业亏损。四是合理配置资源。以县为单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现有国有(控股)购销企业,储存企业和粮食资产管理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粮食企业集团,以达到整合国有粮食企业,有效配置购销、加工存储资源,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的目的。以市本级二级物流节点为依托,组建集粮油仓储、加工、销售一体的规模化、精细化粮油物流企业,辐射带动辖区内粮食企业搞活经营。五是深化企业改革。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建立健全企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优化主管部门监管模式,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按照央企改革模式,国家控股,企业职工持股,使职工和企业的利益有机联结、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灵活经营、提高效益。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人才缺乏、设施老化、经营困难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面临的主要问题。只要全市上下一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切实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快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创新灵活经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作好粮食行业的标竿引领,资阳粮食企业将会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资阳市粮食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