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刚
(乐山师范学院 武装保卫部,四川 乐山 614000)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余德刚
(乐山师范学院 武装保卫部,四川 乐山 614000)
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使不同的思想意识在政治上达成统一的过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至少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和宗教等思想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等内容。我国学校意识形态安全受到诸如经济转型发展、不同社会思潮、西方“和平演变”和“三股势力”的冲击。我们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广阔的用武空间,在维护“生命线”、坚守“主阵地”、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方面可以大显身手。
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学校肩负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广大师生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1]敌对势力要想颠覆我国政权,在青年学生中以意识形态为切入点似乎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因此校园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之一。我们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众多学科的、内涵极为丰富的科学,这一概念包含了三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子概念:“思想”“政治”和“教育”。“思想”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不同的人,其思维加工是不同的,产生的结果也各异,因此思想是异质的。“政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语言、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对它的论述是不同的,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始终没有公认的定义,但“统一性”作为“政治”的共性是毋庸置疑的,“统一思想”“统一战线”“统一步调”在我们党各个时期都是最大的政治。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就是“教育”,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教育永远在路上。人们通过教育的方式,让思想的异质性达到政治的同质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包括主体对客体的教育,也包括主客体的互动与自我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使不同的思想意识在政治上达成统一的过程。这一界定与现在使用的概念,即“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并不矛盾。因为两者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以政治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非“以教育为中心”。[2]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要体现政治上的统一与共识,教育只是让不同思想在政治上达成统一的桥梁。
意识形态的同一是国家的安全稳定的思想基础,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当代师生的责任所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认为,意识形态是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作为由观念构成的上层建筑,存在着能动作用,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此外,意识形态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实际上是由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构成的混合体,即被消灭的意识形态残余、当下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可能诞生的新阶级的意识形态。在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现实社会,还同时存在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意识形态和由不同所有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意识形态。
尽管我国在现阶段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是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所决定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由于其地位的不同而天生处于主导地位,称为主流意识形态。正如学者们指出的一样,“主流意识形态是以核心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现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为依据,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实践指向的思想观念体系。”[4]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而言,笔者认人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和宗教等思想体系;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三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最直观表述,对我国社会意识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5]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能代表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
在青年人集中的各级各类学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一直受到挑战,所谓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是指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受撼动,同时又经受得住各类非主流意识形态冲击的状态。习近平同志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6]。对青年学生来讲,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和国家将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平安校园的灵魂,而包含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哲学体系和文化体系的主流意识形态理应占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在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现实社会中,同时存在着非主流意识形态,非主流意识形态要么想要夺回丢失的“阵地”,要么想推翻主流“取而代之”,要么变成社会的跳梁小丑以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执政能力与治理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发展往来,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包容传统,但也使一些人放松了警惕,认为世界已无阶级斗争可言,这是个危险信号。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现阶段,学校意识形态安全主要受经济转型发展的冲击、不同社会思潮的冲击、西方“和平演变”和三股势力的冲击。
(一)经济转型发展的冲击
由于意识形态是受制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因此,我国经济的转型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冲击着学校的意识形态安全。
首先,经济转型产生了多元社会阶层,而阶层意识则是异质的。陆学艺将“国家及社会管理阶层”定为“社会上层”,将工人和农民定为“社会中底层”,而各社会阶层与“社会上层”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合作或冲突,转而也表现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支持或不满。[7]来自不同阶层、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青年学生,他们从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其阶层意识可以说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是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8]306加深了学生的阶层意识。收入分配和贫富悬殊拉大暂时可以归结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个别“土豪”的“为富不仁”又让青年学生对“共同富裕”产生质疑,从而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学生极易被卷入邪教和非法传销等组织,甚至怀疑社会主义制度,怀疑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经济转型惹的“祸”,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着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其次,教育产业化的负面影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学校的主导地位。在上个世纪末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的背景下,少数人混淆教育“产业性”与“产业化”,将教育产业性变成产业化,并趁1998年经济疲软之机,打着“拉动内需”的旗号,将教育视为企业,提出教育要“市场化”的论点。这一论点最终“强奸”了个别地方政权,形成了地方性的政府意志。其后果是在随后的十多年里,我国在经济贫富悬殊拉大的同时,又雪上加霜地增加了智力上的贫富悬殊,严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学校的主导地位。教育产业化的负面影响,归纳起来体现在:一是误导公众。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教育公益性原则,使一些优质的公办基础教育以各种借口收择校费、赞助费等,还让民众认为是理所当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二是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产业化的教育过分强调受教育者应承担教育成本,让贫困家庭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社会稳定。三是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教育产业化似乎能让政府减少对教育的投入,但商人办学势必将学校作为营利工具,背弃社会主义办学宗旨,如同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得到的是经济效益,失去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民心的向背。教育产业化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对母校没有感恩,对社会没有感恩,对国家没有感恩。他们心理空虚、信仰缺失,有的抽烟酗酒成性,甚至涉足黄赌毒、同性恋,感染爱滋病,被西方策反,等等。
最后,网络经济的“次生灾害”占据了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网络经济的“次生灾害”包括寄生于网络载体或借助网络载体进行传播的影响经济正常运行和人们正常生活的行为,阻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破坏性信息,也包括对网络载体本身的“成瘾性”使用。一是网络“寄生虫”挑战主流价值。网络“寄生虫”是指附着在网络上的各类病毒、游戏、不良信息,以及抹黑党和政府形象的假新闻,等等。网络病毒是与网络本身同时出现的孪生兄弟,它的产生有偶发性,也有必然性,无论病毒怎样翻新、怎样捣蛋,总会有英勇的杀毒软件出来制止。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杀毒软件们在玩“贼喊捉贼”的把戏,它们的目的是垄断网络杀毒市场;网络游戏是经常不经主人允许就跳到浏览器界面上的另一个网络寄生虫,它是通过与网络病毒的“狼狈为奸”而实现这“精彩一跳”的,这些游戏充满了暴力与色情,游戏们不断地勾引上网者注册,交费,玩它,严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养成;网络“寄生虫”还包括那些怀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而进入网络散布不良信息的人,这些人专门散布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丑化政府形象、发酵社会事件的信息,以增进青年学生对国家、对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仇恨。二是网络色情与犯罪的泛滥让青年学生怀疑执政党管理社会的能力。“约炮”使青年学生深受欧美性开放的影响,已经到惊人的地步,意志不坚定者,面对色情诱惑,难免流连忘返,乐不思归,违法甚至犯罪。散布网络色情目的很明确,除追求经济利益之外还扰乱青年的思想,其政治目的已昭然若揭。网络犯罪是指嫌疑人运用网络技术,借助网络、电信平台实施的损害国家利益、侵害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行为,对国家、社会和公民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部分青年学生被各类钓鱼网站侵害,被日益翻新的电信诈骗祸害,使他们开始怀疑执政党管理社会的能力。三是对手机的成瘾性使用让部分学生玩物丧志。众多的手机小软件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不少青年学生误入歧途,“陌陌”曾经一度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但因其成为“约炮”工具而臭名昭著。学生过多依赖智能手机交流,变得越来越“宅”,生活圈子变窄,社交能力减弱,孤独感增强。个别严重的,会沉迷虚拟空间,出现社会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
(二)消极社会思潮的冲击
意识形态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摆脱不了“第一小提琴”理论。青年学生“没有多少历史包袱和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十分容易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往往容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易感人群”[9]。社会思潮作为社会主题的时代表达,是我们观察、理解和处理现实社会各类现象的钥匙。《人民论坛》2013年1月(下)公布了评选出的影响最大的10大社会思潮,分别是民族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拜物主义、普世价值论、极端主义、新儒家、民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到了2015年,历史虚无主义来势凶猛,在学校师生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就高校而言,下述几个社会思潮对师生思想冲击较大:
一是历史虚无主义。这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敌对势力影响而在我国泛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它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以“反思历史”为由来歪曲“解放思想”,从纠正文化大革命到纠正社会主义,这种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大危害深。
二是新自由主义。这是在西方形成的宣扬资本主义、否定社会主义的理论。师生员工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下,一些人认为个人自由不应该受到限制,市场不需要受到人为干预,国际贸易不应设置壁垒,等等。
三是民主社会主义。它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基础上宣扬多元性,主张放弃统一的世界观,政治上主张联合专政,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扩大公民经济权利和社会福利,进行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以实现经济平等。民主社会主义的两面性让不少师生认为它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导致实用主义、折中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有着一定的市场。
四是文化保守主义。因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背景下,一些人“似乎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贬低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反之,则应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重走尊孔读经、以儒治国的老路”[10]。这些思想借助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广泛宣传其政治主张,对师生具有较大的冲击。
五是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思潮,它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其核心主张就是反理性主义,带有许多消极因素。由于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富裕土壤下的衍生物,它不重历史,只重现实,使不少年轻人把放纵与享乐始终放在第一位。
六是普世价值。其实质是企图改变我国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方向,表现在思想上是废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经济上为全盘私有化制造舆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迎合西方敌对势力,支持配合分裂势力,站在了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对立面上。[11]中共中央将十八大提出的24字方针正式确定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后,“普世价值”论者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混为一谈,他们混淆视听,制造思想混乱,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了消极的影响。
(三)“和平演变”的冲击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重点指向了中国。这种和平演变战略是以意识形态的腐蚀与演变为突破口和先导的。当年杜勒斯的所谓“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的设想,就露骨地表明了这一点[12]。对中国,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方面大量输出价值观,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进行去意识形态宣传,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丹尼尔·贝尔、马克斯·韦伯、卡尔·曼海姆、福山等成为了意识形态终结论者,他们要么认为能够成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形态走进了死胡同,要么认为社会学只有在祛除意识形态偏见时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要么认为意识形态无法成为真知,要么认为人类意识形态可能走到了终点。
中国长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的重点目标,而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让一些师生躺在太平盛世的温床上,过着西方节日的同时而忘记了“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威胁,可以说,美西方正在我们的身上试验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党的最高领导人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精辟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和平转变谁呢?就是转变我们这些国家,搞颠覆活动,内部转到合乎他的那个思想。”“就是说,他的那个秩序要维持,不要动,要动我们,用和平转变,腐蚀我们。”[13]邓小平同志说:“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让社会主义和平演变。”[8]344习近平同志说:“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我一直在想,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14]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实施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在苏东剧变后接连得逞,它们对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也不放过,2003年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包括埃及、利比亚的政权更迭,伊拉克、叙利亚乱剧都是拜它们所赐。2014我国香港“占中”事件,以及众所周知的“台独”“藏独”“疆独”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更是充当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2017年2月,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特朗普宣布即将停止向海外负责颜色革命的团伙输送资金,原因不仅是因为耗费了大量的美元,更是“俄罗斯和中国在民主党这种美元收买民间人士的政治谎言下,愈发有更多人拥护执政党,这种做法只会损害合众国的形象”。[15]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会转而用其他方式在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广大师生员工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三股势力”的冲击
上合组织于2001年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首次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了明确定义。“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对师生意识形态的渗透以新疆为代表的西部高校最为严重,逐渐向内地辐射,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手段。为达到分裂祖国目的,“三股势力”开始着重在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分裂势力,以此来培养接班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必然会成为他们选择和发展的重点。他们还公然宣称要按照“四化”(知识化、年轻化、武装化、国际化)的标准在高校中发展力量,与此同时向少数民族学生灌输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利用民族情感、民族意识向高校渗透和破坏。他们把自己标榜成为“民族利益”的捍卫者,编造各种谣言来破坏民族关系,挑拨师生员工对国家的仇恨。“三股势力”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民族学生本身的宗教信仰给宗教极端势力提供了搭载“私货”的机会,他们在新疆部分高校已秘密建立诸如“伊扎布特”(伊斯兰解放党)、“伊斯兰圣战宣讲团”等分裂组织,向学生灌输极端宗教思想,通过网络、夹带、邮寄、偷运等各种渠道在高校秘密传播。这些组织大都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即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三股势力”披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的外衣竭力诽谤和攻击我国的民族、宗教等政策,激发少数民族学生仇视心理及对党和政府的不满。一些青年学生受其蛊惑参与了诸如新疆7·5事件等暴恐活动。个别学生参加了“伊吉拉特”宗教极端势力,在他们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穆斯林”和“异教徒”。他们极力煽动穆斯林离开故土,向不信仰真主的社会开战,鼓吹实施恐怖活动来完成“迁徙圣战”。“三股势力”的暴行是不得人心的,特别是“伊吉拉特”极端思想严重腐蚀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穆斯林群众,造成他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伊运”“IS”还拼命拉拢新疆籍人员出境“圣战”,有的在接受军事训练后,被派赴叙利亚等国直接参战,随时面临死亡威胁。“伊吉拉特”的本质是宗教极端势力歪曲伊斯兰教义,蛊惑、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迁徙圣战”,触犯了我国《刑法》,早已不得人心。“三股势力”敌视国家、危害社会、残害人民的本质没有丝毫改变,其手法日趋残忍和极端。对他们的本质看得越透彻,对其图谋揭露得越充分,我们就越能保持清醒头脑,统一思想认识,立场坚定地打击其犯罪活动,维护法律尊严,恢复社会秩序。
经济转型、消极社会思潮、和平演变以及“三股势力”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与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对阵,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一元化指导,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的“法宝”应在冲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捍卫学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学校意识形态安全因世界正在经历着的这场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而受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经济总量以世界第一的速度增长使我们这个世界第二经济体面临着各种现实和潜在的危机。敌对势力要么纠结一些同盟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找事”,要么在意识形态领域让我们重韬“苏联跨台”的覆辙。当今世界性竞争将是思想与知识的竞争,我们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让一代代青年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为此,我们要精心维护“生命线”、坚守“主阵地”、做强“IPE队伍”。
(一)“生命线”的维护
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传统,这是由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执政地位决定的。维护好“生命线”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首先,维护“生命线”,就要加强理论研究,使其完善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生命线,其理论的科学性,体系的完善性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建国后我党一度因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而导致严重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使生命线重获春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有了自己稳定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已基本形成体系。学校意识形态安全形势虽然严峻,但并非不可控,上述三个方面的冲击给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内容与发展空间,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大有作为。
其次,维护“生命线”,就要注入新鲜内容,使其充满活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师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地用鲜活的素材加以丰富。针对校园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学校应着重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因经济结构转型而产生的各种现象,分析各种社会思潮产生的历史根源,警惕西方糖衣炮弹内的和平演变动机,认清“三股势力”的真实面目。
其三,维护“生命线”,就要更新工作方法,使其喜闻乐见。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6]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地点,我们面临的“河”是不同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因“河”而异。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应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入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只有精心引导学生实践才能确保我国主流意识的安全。
(二)“主阵地”的坚守
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党夺取政权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说“枪杆子”是我党夺取政权的军事主阵地的话,那么代表思想政治工作的“笔杆子”就是守住成果的思想主阵地。进入和平时代,“笔杆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枪杆子”的地位,成为了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
首先,坚守“主阵地”,就是要把控舆论阵地。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经济和政治成就正在让人眼红和嫉妒。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卷土重来”,它们利用舆论对我国政府进行抹黑和妖魔化。因此,我们应有效把控舆论阵地。当前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被称为双刃剑的网络。习近平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7]把控舆论阵地,一是要利用网络大量播种主流意识形态的种子,弘扬主流文化,一位哲学家说,“要想铲除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它的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忧无虑,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二是要加强计算机和手机软件研究与开发,清除网络“寄生虫”的生存空间,建立网络安全预警;三是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特别是交友工具运营商的管理,这些运营商靠网络发了财,必须对意识形态安全承担责任;四是健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犯罪,给青年学生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其次,坚守“主阵地”,就是要充实课堂阵地。列宁说,社会主义意识不能自发产生,只能通过各种形式灌输、学习才能获得。对学生的灌输教育,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坚强的阵地。只有通过理论教育,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社会责任。因此,决不能以任何理由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瘦身”,甚至在课程体系中被“边缘化”。一些人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号,擅自减少、甚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逐出家园”,一些“海归们”还为此“摇旗呐喊”。我们应对这些危险信号引起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
最后,坚守“主阵地”,就是要活跃课外阵地。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花在了手机上,很多学生成为手机的俘虏,甚至被网络“寄生虫”所害,成为网络的受害者。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课外活动,社团组织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弘扬主流文化的阵地。一是要向学生分派研究任务,通过研究,学生能够接触大量的成果,明辨是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二是正确引导学生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三是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三)“IPE队伍”的建设
IPE队伍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IPE”即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的缩写)。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因此,要确保学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IPE队伍。IPE队伍建设是全方位的,同时要考虑人员的专长,进行科学划分,包含理论队伍、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建设一支强大的IPE队伍,就要加强理论队伍的建设。这支队伍不仅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本身,还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当前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学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冲击。
其次,要建设一支强大的IPE队伍,就要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教师是直接讲授理论的队伍,学生能否接受以及接受多少理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政治立场、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学校应结合实际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引进IPE教师时不能光看职称和学历,更要注重教师的政治立场。
最后,要建设一支强大的IPE队伍,就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IPE管理队伍是确保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组织保证,其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班主任是骨干力量,这支队伍和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因此,其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将服务寓于管理,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学生在管理和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理论队伍、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不是相互孤立的,事实上,在IPE队伍中,不乏教学岗位教师既懂管理,又是科学研究的骨干,不乏管理岗位教师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能手。可见,理论、教学和管理是不能截然分割的,在实践中应鼓励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管理,使三者相得益彰。
维护“生命线”、坚守“主阵地”、做强“IPE队伍”是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力保证。只要广大师生正确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方针政策,正确认识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自觉抵制和平演变及不同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认清“三股势力”的真实面目,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18],就能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14.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5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4]陆岩.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学习与探索,2009:11.
[5]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6]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153.
[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9.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344.
[9]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24.
[10]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N].人民日报,2015-07-09(07).
[11]刘书林.“普世价值”出现的过程、原因及实质[J].政治学研究,2008(6):5.
[12]冯虞章.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6.
[13]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027.
[14]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M]//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交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415.
[15]特朗普终止民主党在中国收买民间人士行为.新浪新闻中心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1-30/doc-ifxzyxmu8350652.shtml
[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17]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局着眼大局,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172.
An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School Ideology Secur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U Degɑnɡ
(Security Office,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 Sichuan 614000,China)
School ideological security is the premise of national secur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that people can achieve the unity of different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China includes economic,political,legal,social and religious ideolog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socialist characteristic,the Chinese Marxist philosophical system,and the national,scientific and popular socialist cultural system.Our school ideology security is being impa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different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Western“Peaceful evolution”and“three forces”.We should adhere to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In the maintenance of my mainstream ide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 broad space,such as safeguarding the“lifeline”,adhering the“main position”as well as 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team.
School;Ideological Secur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12
A
1009-8666(2017)03-0132-09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3.024
[责任编辑、校对:李书华]
2017-02-06
四川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项目“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与师德建设关系研究”(CJSD15-017)
余德刚(1968—),男,四川彭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学校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