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伟
(重庆邮电大学图书馆 重庆 400065)
TUSHUQINGBAO 〉〉〉图书情报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叶文伟
(重庆邮电大学图书馆 重庆 40006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并探讨了对其服务模式变革的必要性,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一系列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积极应对措施与创新策略,以期改善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 服务模式 创新策略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更新,尤其是在李克强总理2015年3月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就迅速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1]29,在这种“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会随之产生极大的改变[2]4。“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在信息保存、传递与服务方面正经历着变革和挑战,迫切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也随之进行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与深刻转型[3]43。因而本文在探讨“互联网+”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及其变革的必要性后,针对其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方面提出一些创新策略与积极应对措施,以期能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增强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效能提供参考,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当前互联网技术已变成了人们生活创新发展的先导驱动力量,并对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改变与影响,进而巨大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谋划,直面挑战,顺应时代变革,树立“互联网+”的思维,逐步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和用户行为习惯的新型服务模式,进一步改善图书馆的行业管理、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协作能力,创造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型模式[4]31。这不仅需要图书馆从业者的实践探索,也需要学术研究的探引指导。
“互联网+”可无处不在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互联网+”可让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其他各行各业进行有效链接,让其尽可能地融入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群体,使得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达到“无处不在”的目标。“互联网+”还可让高校图书馆拓展其服务内涵,重构其服务内容,应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求新求变,开展高校图书馆自我变革,使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用户需求相互匹配,从而满足用户需求。“互联网+”还可让高校图书馆改善其服务技术,更新其服务内容,创新其服务模式,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并保障其服务的延续性与有效性。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促使高校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均存在极大的改变,“互联网+”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信息行为主客体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变革。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处于“互联网+”环境中,“互联网+”肯定会给其带来冲击与挑战,那么高校图书馆只有实时利用“互联网+”的求新求变思维,意识到其带来的巨大影响,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互联网+”思维的新要求,从而拓展其发展空间。综合分析可知,“互联网+”环境下促使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变革的必要性大致如下。
1.“互联网+”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与理念,“互联网+”环境下新的思维模式将会促使图书馆改变其现有的服务模式[5]37。同时,“互联网+”带来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这些新型信息技术又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和软硬件升级等等方面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现有服务手段,改善了其服务内容,提升了其整体服务水平。再者,“互联网+”还能够拓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比如可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使高校图书馆随时随地在线上线下为其用户进行服务,极大地扩大了其服务空间。
2.在“互联网+”环境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地日益推广,用户就可采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方式来获取信息,并且越来越多的用户也更容易获得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文化服务需求,还会提升用户对文化消费的要求与层次。这些因素均会大大地促使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与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更高更新的变革要求。
3.“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等传统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与冲击,同时又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不断更新的思维方式与服务模式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服务发展手段[6]32。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用户的服务需求,抓住时机与互联网进行交互融合,从而构成“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可使传统高校图书馆产生极大的改变与革新,高校图书馆应该借助于“互联网+”来重新建立与用户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实时构建其新的服务体系、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新模式与新形态还存在着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4.“互联网+”能够让高校图书馆全面互联,可借助于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将虚拟空间与物理世界相连接。高校图书馆还可借助于各种先进智能技术,让“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具有智能感知的强大功能。高校图书馆具备智能感知特征后就能业务感知其数据管理与业务表单等等,高校图书馆还能通过各类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来挖掘出不同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进而提供其所相对应的信息服务;同时智能感知还能对信息服务和用户需求进行相应的反馈,从而提供其相对应的个性化服务。
5.“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能够让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以及各行各业进行全面交互融合,其包含着服务创新、思维创新与管理创新等诸多内容。互联网能够将实体世界进行虚拟化、数字化与网络化,高校图书馆在与互联网交互融合的发展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重组与改变并且重新构建其传统的业务结构与组织结构以及文化结构。高校图书馆在与互联网相互补充以及协同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原先的馆员和用户等身份均会产生一些模糊和变化,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变革和创新旧的管理体制与服务手段以及运营流程,同时需要重视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重新构建一种新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与时俱进地寻求优质的创新服务模式,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进行思考,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及其变革必要性进行系统分析后,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高校图书馆针对性提出了下述一系列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的创新策略与积极应对措施。
1.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拓展服务内涵。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内涵主要有信息搜索与信息浏览。在“互联网+”环境下应该拓展其行为策略支持和信息共享等服务内涵,这样才会使得图书馆服务模式更具先进性和开放性。高校图书馆拓展其行为策略支持的全媒体服务与嵌入式服务等新模式的信息服务后,能使其从简单服务提升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精准个性化服务,而同时各种信息共享的新信息服务模式能使高校图书馆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果能够有效扩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就可大大地缩短高校师生之间信息互动与共享的时间并能改善信息互动的效果,还能促进师生与馆员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力度,进而极大地优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2.高校图书馆应不断重构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特征下,能让高校师生随时随地都可获取其信息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具备并逐步建立可重构的信息即时交互、信息智能传送、信息自主提供与信息自助利用等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对这四大服务内容进行重构建立之后将会大大提升其整体服务水平。
3.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云阅读全天候服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和服务内容方面均发生着明显变化,用户数字化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可享受个性化服务,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可与其他用户实时互动,这为用户实现全天候云阅读服务打下坚实的技术积累与物质基础。高校图书馆引入云阅读之后就可应用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采用社交媒体来发布阅读推广信息,构建图书馆网站来实施线上阅读推广工作。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倡导高校师生利用云阅读方式来提升其阅读效果,并大力开展科学有序的阅读辅导,培养其训练有素的良好阅读习惯,把校园营造成为一个阅读氛围良好的环境,让高校师生养成规范化的云阅读行为,从而把高校图书馆打造成为高校师生的一个无缝无障碍的良好阅读平台。
4.高校图书馆应建立MOOCs教育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具有泛在化与数字化的特点,其能够借助于创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与创客空间的相互结合,而MOOCs教育就是创客教育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7]81。MOOCs是一所泛在化大学,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进行MOOCs教育与学习,MOOCs教育具有相对封闭的信息共享空间,同时MOOCs教育还具有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和互动宽松的信息空间以及传统的教学设备设施,这都为MOOCs教育构建了一种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拓宽了高校师生主动自发学习的良好途径。
5.高校图书馆应建立O2O社交网络服务。O2O就是一种借助于互联网而进行线上订购与线下消费的新型消费模式,它通过一定的交互行为来构建虚实交互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社交性与移动性特点。高校图书馆构建O2O服务模式之后,就可扩展用户范围并挖掘许多新的潜在用户,从而大大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价值。高校图书馆与社交网络进行有效链接后,就可进一步构建高校图书馆的社交网络平台,再运用该网络平台与用户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高校图书馆中构建O2O服务模式之后,用户还可借助于该O2O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搜索查询,从而便利地搜索到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用户再通过线上订阅和线下体验,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挖掘线上用户的更多信息需求,进一步对其服务模式与线下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调整,可极大地改善其信息资源的价值,从而让师生最大限度地体验其优质服务。
6.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全媒体泛在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引入全媒体泛在化服务就可利用各种各样媒体进行交互融合,借助于视频、音频、图文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满足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该信息服务是以全媒体作为传播载体,具有终端融合和服务延伸的泛在化特点。这样,高校图书馆服务终端就会日新月异,并且让高校师生享受到更为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
7.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嵌入式学科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引入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就可应用各种先进的新型信息技术,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把嵌入式馆员、数字资源及其服务都嵌入到高校师生的科研与教学过程中。在这种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师生之间借助于嵌入式馆员营造了一种长期高效的合作机制,并为高校科研与教学工作中提供一种长期高效的个性化与精准化服务,从而促进嵌入式馆员与高校科研教学工作之间构建了一种长期高效的互动融合。这种服务模式是以高校师生为中心并强调科研教学、嵌入式馆员、数字信息资源与高校师生之间的紧密融合,是一种长期高效的主动式服务模式。
8.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善数字阅读的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应注重读者对数字阅读的认知度并改善其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应持续引进数字阅读设备,加快数字信息资源的传播,增强数字阅读的途径,方便读者查阅资料信息[8]101。高校图书馆也可借助于媒体报道、网站链接、开办讲座与编印宣传册等方式来宣传其数字阅读服务方式与数字资源信息,利用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善其数字阅读的服务水平。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地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型先进信息技术来让其服务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个性化与智慧化的服务模式。虽然高校图书馆目前要想真正实现“互联网+”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以及服务体系,还会遇到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技术开发、信息安全与人员素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笔者相信,随着各种新型先进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改进与完善,高校图书馆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与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将会日新月异地构建更多创新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以期满足读者与用户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需求。
[1]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5).
[2]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
[3]吴吉玲.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2).
[4]包艳红.探析“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0).
[5]陈臣.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建设,2014(11).
[6]刘煦赞.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
[7]于爱华.“MOOC”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1).
[8]叶文伟.“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策略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8).
文献标识码 A
2016-04-18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3.22
重庆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互联网+’时代下区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16SKGH 063)。
叶文伟,重庆邮电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与知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