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
人民胜利渠引水现状及解决引水问题的思路
□王贻森□殷欢庆□王菊霞□赵 爽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渠首位于小浪底水库下游113 km处京广铁路黄河铁路桥上游北岸1.50 km的秦厂大坝上,受小浪底水库持续“蓄浑排清”以及连年“调水调沙”的影响,黄河主河槽不断刷深,仅2011-2015年,在相同流量下,人民胜利渠引水口处水位较“调水调沙”前下降了3 m左右,引水已远远不能满足灌区实际需要,缺水成为制约灌区生存和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针对渠首引水困难的问题,结合以往已采取措施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旨在破解灌区引水难题,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引水渠;调水调沙;引水困难
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河南省北部,黄河北岸,1951年3月开工建设,1952年4月开闸放水,设计灌溉面积12.3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9.06万hm2,主要担负着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生态补源供水和灌区排涝等任务,受益地区包括焦作、新乡、安阳三市12个县(市、区)的57个乡镇,受益人口300万人。开灌以来,灌区在农田灌溉、抗旱补源、工业供水、生态供水、盐碱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于灌区渠首为无坝引水,近年来,受黄河来水流量大小及水位高低影响,渠首引水非常困难,灌区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黄河是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唯一过境水源,黄河水位、流量、含沙量变化很大,河势变迁,主流摆动,经常对人民胜利渠引水造成很大的影响。人民胜利渠渠首位于小浪底水库下游113 km处,1956年前黄河主流靠北,距渠首闸很近,引水条件非常优越;1956年以后,黄河主流开始南滚,逐渐滚至邙山脚下,致使引水渠长度由原来的800 m延伸至现在的3 200 m,并且在渠首闸与黄河主流之间形成了一条游荡性渠道。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前,黄河河务部门无法对水量、泥沙进行有效控制,引水渠经常淤积,特别是汛期过后,渠首常常无法正常引水。灌区每年对引水工程都要投入很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效果虽不是十分理想,但灌区基本还能维持4万hm2的灌溉面积。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2002年黄河进行了首次调水调沙,到2015年已经运行了14 a,小浪底水库持续“蓄浑排清”以及连年的“调水调沙”,使黄河主河槽不断刷深,根据近年来统计资料显示,仅2011-2015年间,黄河花园口相同流量下,引水口处黄河水位较“调水调沙”前下降了3 m左右,黄河花园口流量在600 m3/s时,引水渠基本无法引水,由于黄河上游来水不足,花园口流量全年<600 m3/s的概率占75%左右。灌区正常灌溉最少需要引水50 m3/s,只有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基本能满足用水要求,其余大部分时间引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解决引水问题是满足灌区工、农业用水需求的有力保障。灌区主要担负着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生态补源供水和灌区排涝等任务,受益地区包括焦作、新乡、安阳三市12个县(市、区)的57个乡镇,受益人口115.87万人。用水需求量很大,而在用水高峰期,即使黄河下泻流量在2 000 m3/s,现有引水渠的引水量也满足不了灌区工、农业用水需求,出现了作物得不到及时灌溉、灌溉面积衰减、水事纠纷频发等现象,甚至连新乡市城市生活供水也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建设引水工程彻底解决灌区引水问题,是满足灌区工、农业用水需求的有力保障。
解决引水问题是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的远景要求。虽然人民胜利渠灌区目前实际灌溉面积近4万hm2,但是不能实现充分灌溉,并且不能确保粮食高产稳产。人民胜利渠历史上最大的实灌面积曾经有6.06万hm2,1999规划的灌溉面积为9.92万hm2,长远规划的灌溉面积将要达到12.13万hm2,目前的引水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灌区恢复及扩灌的要求。
解决引水问题是确保近些年灌区工程投资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人民胜利渠灌区从1999年便开始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截止2015年底,国家已下达投资计划25 984万元,虽然在节水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工程效益并没有充分发挥。此外灌区各市县还先后进行过“末级渠系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高标准粮田”、“土地整治”等田间工程建设,如果没有可靠的水源做保障,这些工程将很快报废,造成国家投资浪费。
人民胜利渠灌区自开灌以来,为保证渠首正常引水,管理局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渠首分局成立了清淤专业队伍,对引水渠淤塞采取过人工扰动、人工清淤、泥浆泵清淤、水力拉淤等多种方式,小浪底水库运行前,这些措施为灌区正常引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小浪底水库运行后,由于主河床下切,加上调水调沙后期的冲沙阶段引水渠淤堵,继续采取这些措施的成效已不大。
为缓解引水困难,2009、2010年,省水利厅先后拨专款为灌区购置了6台水陆两栖挖掘机,人民胜利渠管理局在渠首闸附近设立了挖掘机工作基地,每年派机械不定期对引水渠进行疏浚,改善引水条件,但由于引水口处黄河水位逐年下降的非常严重,单靠疏浚引水渠根本无法满足灌区用水需求。
2012年,经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人民胜利渠管理局在引水渠口修建了移动泵站工程,2013年泵站建成投入运行后,在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工程规模和运行成本的影响,提水有限,移动泵站只能作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使用,不能满足农业灌溉、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需求,也不适合灌区正常运行的要求。
黄河桃花峪大桥建成后,鉴于桥墩处的水位、河势优势,2014年,人民胜利渠管理局派人多次对现场实地测量,并多方论证后,通过裁弯取直、利用沁河沟等措施,在渠首修建了桃花峪第二引水渠。第二引水渠修建后,在黄河600 m3/s时,渠首能引10 m3/s左右,效果比较明显,但灌区整体的引水困难状况并未改变。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灌区引水,是解决灌区目前引水困难状况的必然途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方案一,加快推进西霞院输水工程建设实施进度。目前西霞院输水及灌区工程已列入国务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正在编制中,规划中的西霞院输水工程从西霞院水库到人民胜利渠一号跌水,渠线全长109.30 km,渠线与人民胜利渠灌区贯通后,将涉及洛阳、焦作、新乡、鹤壁、安阳和濮阳等市的23个县(市)工农业用水,使供水区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方案二,改造现有渠首水源工程。取直固定现有3.20 km长的引水渠,在老渠首闸附近新建一座渠首闸,设计流量为100 m3/s,并对新闸闸底板进行降低;对渠首闸至一号跌水间9.50 km总干渠进行挖深改造,拆除重建黄河穿堤闸并降低穿堤闸闸底板高程,取消一号跌水2.73 m的跌差并拆除重建一号枢纽工程。方案三,新建渠首水源工程,开辟第二引水口门。在黄河铁路桥下游3.68km处(老田庵黄河控导工程第27号坝和28号坝之间)新建一座渠首闸,设计流量100 m3/s,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修建一条长约8.70 km的输水渠道,穿越两道生产堤、一道黄河大堤,跨越人民胜利渠新磁干渠和陈宋王马支渠,在总干渠一号跌水下游0.90 km处右岸注入人民胜利渠总干渠。方案四,增加移动泵站数量。渠首引水口现有3只浮船移动泵站,浮船单泵设计流量5 000 m3/h,3只浮船泵站提水流量16.67 m3/s。在花园口黄河来水<500 m3/s时,将移动泵站泵船停放在现有引水渠引水口下游约50 m处,用编织袋拦河填筑一道围堰,通过泵站提水至输水渠内,然后输水至引水渠。人民胜利渠正常灌溉需引水50 m3/s,根据2013年渠首移动泵站工程投入运行的情况分析,在原有泵站的基础上增加浮船泵站数量是解决灌区水源问题的一种最快的方法。
自人民胜利渠灌区开灌以来,灌区引水一直是灌区群众、管理单位比较关心的问题。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运行模式,改变了黄河下游的水沙平衡,黄河主槽不断拉深下切,渠首失去了原有的引水优势,黄河来水在正常情况下,灌区引水非常困难,上述几种方案联合运行效果最佳,方案一分配到人民胜利渠灌区的流量约40 m3/s左右,重点解决一号跌水以上和新磁灌区约2万hm2的灌溉面积,方案二或方案三重点解决一号跌水以下灌区的灌溉面积;现有移动泵站和渠首闸重点解决一号跌水以上和新磁灌区约2万hm2的灌溉面积,方案三重点解决一号跌水以下灌区的灌溉面积;方案一、二、三由于建设时间长,近期建议以方案四建设为重点关注对象。
(编辑:赵鑫)
S277.7
:B
:1673-8853(2017)01-0045-02
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