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红霞 吴培森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610000)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
付红霞 吴培森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610000)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设计色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借鉴意义。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在色彩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多元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参观法、主题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方法。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在色彩教学内容上也有相应的融合和创新,可以提取代表性符号、提取典型色彩、借鉴和模拟“非遗”个性技法等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遗产与色彩教学的全面融合和创新。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融合;创新
非物质文化是民族地域社会演进过程逐渐形成的劳动智慧和经验积累。长久以来非物质文化艺术以其多样的艺术形式、质朴热烈的精神气息孕育浸润着华夏文明,体现了传统艺术文化久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延续。非物质文化中的艺术形式种类丰富多样,内涵淳朴深厚,艺术表现形式智慧生动,它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积淀的体现和传达。传统美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包括剪纸艺术、年画艺术、皮影艺术、蜡染艺术、刺绣艺术、漆器艺术、编织艺术等。在当代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下,作为文化独显的地域非物质文化艺术形式为现代设计和教学提供了很多参考与借鉴。非物质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典型表现形式,具有传承和创新艺术文化的双重意义。传承民间优秀艺术,感知现代社会文化的人文心理,新时代背景下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必然以其新的形式存在并推动着现代艺术设计和艺术教育发展。
非物质文化艺术及其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日益被重视和突显。在民族文化艺术逐渐成为国家文化实力代名词的当下,正确审视传统文化艺术的造型与内涵,已经成为文化设计不可忽视和回避的话题。艺术设计以服务社会和繁荣文化为目的,艺术教育和艺术设计实质和目的是引导大众文化艺术,提升大众审美水平。因此,将传统久远精湛的艺术文化渗透到现代设计及艺术教学中,无疑是推动艺术设计文化精神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倡导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艺术与色彩教学的融合是寻求艺术教育在大众艺术精神提升和色彩设计商品创新设计的一个实质性的改革举措。艺术教育尽可能地要促进社会文化审美的进步,为社会输送专业化、艺术化的设计人才,理应将色彩设计教育与优秀的传统美术融合贯通。
现代设计中色彩设计已经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相互融合了。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已经将传统非物质文化艺术的精神和图式注入到现代色彩设计中,非物质文化艺术极大地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兴盛。在造型艺术大师韩美林的设计中,他坚守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将传统非物质文化中淳朴原始的形态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从剪纸、泥塑、蜡染、木雕、草编、陶艺等艺术语言加以提炼和再设计,赋予了中国现代设计以全新的色彩形态和历史寓意。实验艺术家吕胜中从民间非物质文化中发掘和开创当代观念设计,在艺术创作和教学创新中始终坚持传统民间艺术为艺术创作源点。从民间剪纸形象中提炼出具有艺术个性的视觉形象,“小红人”以符号化的形象成为艺术家创作体系中贯穿始终的视觉符号。“小红人”形象中保留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代表吉庆、喜悦的大红色。典型的符号图像被艺术家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作品和装置艺术等艺术形式中,呈现了非物质文化艺术图式蕴含的粗犷质朴的艺术意味和表现张力。
色彩设计教育涉及设计的各个领域和方向,色彩设计教学如何在文化创意上作出实质性的改革和突破,设计教学的方法和软件技术需要支撑的设计内核是优秀的文化艺术和设计观点。色彩设计的设计心理和文化基础依托于色彩设计者的自我文化和素养的积淀。设计者要创作出独特个性的色彩作品,需要广阔的艺术视野和丰富的艺术认知。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文化中大众对美的心理诉求和智慧的艺术表达,目前色彩设计要摈除西方式的设计拿来主义,就需要坚定设计教育信念,从民族的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心理及艺术图式中寻求突变和革新。国内色彩教育教学中的现状急需将优秀文化艺术纳入其中。国内设计色彩教学中存在着“重基础、轻创意”的现象。设计色彩基础原理及软件技术占据了重要的教学比重,学生能熟练掌握色彩设计的程式化规律和设计语言。但是设计文化和设计内涵的表现方面,学生仍处于模仿和借鉴的阶段。如何实现设计色彩从“被动模仿”到“主动表达”,这是设计色彩教学中任重道远的长期教学目标。非物质文化艺术在艺术教育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台湾高校教育十分重视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始终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和创意产业发展。台湾地区许多高校教学设置中都不同程度地嵌入了传统民间美术或手工艺课程,以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创意设计。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开设陶艺、蓝染课程;亚洲大学有漆艺、竹艺课程;台东专科学校开设木雕、石雕、刺绣等课程。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成立了“全球刺绣研究发展中心”,将教学研究一体化,将手工刺绣这门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融合发展。在内地,清华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也是将传统民间艺术作为重要的设计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四川大学也是将传统非物质文化作为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来进行教学融合,并对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作考察调研。显而易见,现代设计教育已经从技术教育逐渐向文化内涵教育视角转移。汲取地域文化精神和优秀文化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全球当代设计和设计教育的重要倾向。
现代设计色彩教学中,大胆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全方位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色彩艺术知识。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着重拓宽教学视野,增强色彩知识量。
1.非物质文化艺术认知和赏析的情景教学法
色彩课程中,模拟非物质文化展示现场的方式,直观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不同的非物质艺术作品作艺术分析的情景式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传统民族艺术展览现场。用手触摸羌绣绣线的质感,听闻贵州“马尾绣”神奇的制作方式,感知彝族漆器色彩与“崇尚火”的图腾崇拜联系、领略绵竹年画仕女图中桃红翠绿的装饰美感。年画门神中手绘线条的遒劲飘逸、蜡染中色彩对比的单纯和质朴、东南亚手工包上的原始单纯的色彩图纹…… 与非物质文化相关的现代创意设计,卡通戏剧挂件、漆器酒具茶盘、刺绣书签……营造浓厚的非物质文化教学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在感知、观赏、体悟中逐步学习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艺术。
2.非物质文化艺术体验和感知的参观教学法
实地观察、观摩和体验的参观式教学方式是融合知识、实践和趣味为一体的立体教学方式。在生动自然的“听、闻、观、思”的过程中,对目标知识进行内容输入和知识转化。参观教学法是教与学主体之间最具教学艺术性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极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效实现教学优化和革新。国外教学除了学校范围内的课堂教授之外,课堂往往延伸至历史博物馆、现当代美术馆、国家公园、大型商场、海滩、工厂等广泛的社会场所。在不同的实地参观体验教学中,学生的第一视觉感受和心理感知会转化为牢固的知识积淀。参观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接受和储存知识信息,其教学教果明显超越单纯的教师课堂讲解式授课。色彩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艺术馆、博物馆、艺术街区、艺术创意孵化园、非物质文化艺术展览、现当代艺术展览等多种与非物质文化艺术和色彩设计相关的场地和展览进行全方位的体验和参观。如此一来,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艺术的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3.非物质文化艺术教学练习的主题教学法
严格遵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作为教学的指导思路和理论方向,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和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将专业方向与社会岗位进行有效衔接和行业工作模拟。教学过程中,尝试以“TEAM”的团队的方式进行色彩项目化教学。将班级成员划分为单位工作小组,共同协作完成设计目标。色彩设计的作品设置相应的主题方向,将本土地域文化导入色彩设计作品的创作。经过主题调研、主题构思、资料收集、创意设计、工艺制作、作品展示几个教学环节完成现代设计色彩教学的色彩设计任务,从而锻炼学生综合的色彩认知和实践能力。
1.提取“非遗”代表性符号,丰富现代设计色彩文化图式和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视觉表现为主要艺术形式的传统民间美术图像符号众多、图式丰富,是现代设计色彩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图像资料库。非物质文化中的视觉艺术图式是久远民间艺术精神和质朴的人文心理的视觉表现。民间美术中的符号图像寓意广泛,表现形式也极具智慧。中国传统类美术文化遗产中符号图像包罗万象、风格林林种种。如民间戏剧中,包括戏剧脸谱、戏剧服饰、戏剧道具陈设等。“生旦净末丑”中不同角色鲜明个性。例如丑角便是夸张戏谑的符号特征,成为戏剧中不可缺少的喜剧面相;剪纸艺术中象征祈愿求福的“福禄寿喜”的字符、“龙凤呈祥”的图案等;年画艺术中手持刀戟、赫然威立的门神、笑颜慈祥的执桃寿星、大眼皓齿的抱鱼福娃、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
2.提取“非遗”典型色彩,以民间色彩激活现代设计色彩形式意味
年画艺术在其色彩艺术表现上独具地域特征和民间特色。例如绵竹年画以彩绘为主,设色艳丽单纯、夸张明快。绵竹年画在色彩上的浓郁和跳跃也是区别于其他年画的重要艺术特征。在绵竹年画久远的艺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定的色彩运用要诀: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绵竹年画中大量运用桃红、黄丹、佛青、品绿、品兰等色彩的对比让画面生动活泼、意趣盎然。典型的民间色彩表现方式传达出四川盆地艺术文化鲜明独立的特点。鲜明高纯度的色彩设计是川蜀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富足安康的反映。色彩教学中,全方位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地方年画色彩独特装饰特征。在色彩设计教学中,以地方年画的典型色彩为色彩采集来源展开现代色彩设计,大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传统色彩必然成为色彩教学不可或缺的素材参考。
彝族漆器装饰艺术特征显著、色彩庄重华丽,是人们祈福避灾、祈求安康的符号形式。日月山河、花鸟鱼虫等纹饰在绚丽明艳的红与黄的迂回穿插中显得格外华丽和端庄。彝族漆器的色彩是有其特定民族文化渊源和深厚内涵。红色代表了对生命之光火的崇敬和膜拜,红色意指火崇拜;黄色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是太阳和光明的象征,代表了丰收;黑色是彝族尊贵的色彩,象征着土地。这些彝族色彩特有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与其他文化截然不同的,具有着自身文化鲜明的独立性和体系性。黑、红、黄三色无论从从色彩明度的对比,还是色彩属性上都是具有艺术设计性的。彝族漆器色彩的精炼和原始的色彩意味为现代设计的色彩教学和创作起到了启示和引导作用。
3.借鉴和模拟“非遗”个性技法,以传统手工艺创新现代色彩形态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艺术的工艺技法方法多样、技艺精湛。如漆器艺术的逐层上色上漆、套色木版画刻板多层印制、剪纸皮影的刻绘和镂剪、刺绣艺术挑花、套针等技法都体现了传统美术的巧妙工艺。现代设计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借鉴和仿照传统非物质文化艺术技法对色彩作品进行别有意趣的表达。传统手工技法是蕴含手工情感和设计美学的工艺制作手法和技巧。将优秀的传统非物质文化艺术技术手法融入现代色彩设计,也是民族文化情感和文化脉络在现代设计色彩中的存在形式。传统手工技法可以赋予现代设计色彩作品以独具匠心的造物方式。现代工业产品的创意色彩设计中,也可以尝试将现代产品设计与传统手工艺技法融合,如将传统刺绣方式,如蜀绣、苏绣及少数民族的羌绣等针法形式运用到现代创意灯具的外观色彩装饰中,实现现代设计教学的方式的传统借鉴和现代设计色彩教学的创新。一方面培养了高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实现了现代设计色彩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设计色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和创新现代设计的积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艺术形式宛若未加雕琢的璞玉,在现代设计的方式打磨之下,最终焕发出更加动人的现代艺术魅力。现代设计色彩教学中,根植于传统文化精神,融合现代时尚创作手法,创新出即具本土地域化又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设计教学方式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入挖掘和合理借鉴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现代色彩教育教学必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1]吕胜中.《先锋班——一个实验艺术教学的案例》.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高巍.《传统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3]温平.《造型基础教学与应用(设计色彩》.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16质量工程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设计色彩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 项目编号03413100001)
付红霞,女,四川江油人,硕士研究生,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及艺术设计。
吴培森,男,四川万源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及艺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