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运动课程在高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7-03-12 06:14朱伟伟
运动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运动体育

朱伟伟

(湖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拓展运动课程在高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朱伟伟

(湖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拓展运动课程是当前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对学生综合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当前社会化、教育化等视角出发,针对其地区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课程的意义及现状困扰进行系统剖析,研究发现拓展运动课程体系完善程度低、项目非均衡式发展、师资场地资源短缺及安全保障问题是制约当前高校课程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创新拓展课程路径研究极为重要。

拓展运动课程;高校;开展

随着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改革亦成为当前领域下的必然趋势。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颁布以来,体育课程不断在高校丰富和发展,多元视域下的新兴体育项目走进高校课堂,以此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基于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拓展运动课程体系源于欧洲,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并以此蓬勃发展起来。而普通高校成为中国拓展运动推广的重要阵地,相关专家学者们围绕拓展运动依不同视角将其作为高校学生身体与心理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了多维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课程体系科学化方面获得了诸多成果。拓展运动课程体系进入高校作为教学课程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范畴。然而基于传统课程体系的冲击影响,如何将拓展运动课程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资源配置,以及发挥学生主体的领域目标是其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拓展课程体系满足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视域下的运动项目多样化需求,对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综合效益,使拓展运动项目成为中国高校青年学子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当前高校设置拓展课程,大力指导与推进拓展运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拓展运动起源及国内发展现状进行有效分析,以此深入系统梳理国内外已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契合中国高校教育实际的拓展课程理论提供建议及对策,使其拓展课程得到有效提高及发展。

1 拓展运动项目起源以高校开展的意义

1.1 拓展运动项目起源

拓展运动的兴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其缘由于当时英国的商务船只在大西洋里屡遭德国潜艇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拓展运动项目内容多元化,多依据场地环境而进行项目分类,其多包含野外课程、水上课程以及专门训练场地课程。当前常见的流行项目主要包含:信任背摔、高空抓杠、断桥、天梯、齐心协力、攀岩、七巧板、罐头鞋、电网、逃生墙、雷区取水等,随着其多元化体验及项目的流行发展,新的项目都在不断的开发中。

1.2 高校开展拓展运动的意义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及其“阳光体育”在学校课程中的实践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及其综合化素质要求越来越受重视。其探险创新、团队合作、生理及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就业的重要保障。扩展运动集素质训练、技能、心理训练于一身,其自身所予有的趣味性、益智性、娱乐性既能使学生自身体质和心理得到有效发挥,又能通过拓展运动的体验来提高自身潜能和思想升华,满足学生之间的兴趣和快乐。具体可体现在其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当前体育教学模式,满足高校体育改革的需求。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传统视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体质发展,尤其是表现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兴趣不足、个性化难以发挥等。而表现在学生为“主体”式体育课堂发展必然要增添体育项目的多元化因素。拓展运动正是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实践性为主体元素,从而改变过往讲解和动作示范的传统教学模式。(2)培养学生多维化发展的综合素质。拓展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独特的项目特征,决定了高校体育课堂的活跃性和创造性,其中集体性的特点发展了学生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体验沟通特点决定了学生身心健康、交际能力及个体社会化。个别项目的挑战性、复杂性使学生表现出挑战极限、发挥潜能的优良品质。同时,对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身体素质锻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促进学生和社会实践的交融。拓展课程的开展场地不仅仅局限于校园环境当中,设置在校外亦可进行。这便增加了学生和社会间的交流与实践认识,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欣赏户外景色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2 高校开展拓展运动课程的现状及困扰

2.1 拓展运动课程的框架体系完善不足

将拓展运动课程引入体育课堂受到当前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实施有效改革和推进拓展运动课程是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拓展运动课程受制于自身项目特征的影响,课程体系建立不完善使其一直在高校教学领域中未得到有效开展。调查显示,拓展运动课程在当前高校开展的热情度相对较高,但项目规划及其教学纲要却一直得不到有效实施。究其原因,高校教学资源有限是其重要因素。拓展运动课程项目种类繁多,如何择取优质课程并有效进行教学开展一直在当前视域下进行讨论。而诸如刺激性项目危险性高,不完全适合在高校开展,因此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做为课堂教学内容就成为高校开展拓展运动的先决条件。我国高校引入及开展拓展运动课程时间相对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开展,其相关教学计划方案等均处在萌芽阶段当中,必然在发展过程当中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完善的建设体系也在于当前实践较为落后,理论探索较为缺乏,特别是高校拓展运动课程研究显得零散、盲从,系统性、科学性较相对成熟体育项目差距较大,因此建设适宜的项目规划发展并以此基础上实践、探索和完善是今后将拓展运动课程的重要举措。

2.2 传统体育教学发展模式下的非均衡发展

进一步深化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构建体系改革,丰富公共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然而以往囿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拓展运动的开发程度慢,创新性教学改变程度低也是重要因素。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一方面由教育部门制定的宏观导向一直植入高校体育课堂的神髓当中,传统体育项目依旧是当前体育必修的重要项目。而选修课程往往受制于课时、人数、师资条件等主观因子而不断改变,拓展运动课程开展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式教学一直束缚着体育课程的发展和创新,以技能和理论为主体式的教学发展依旧是当前体育课程主导。观念的陈旧性和忽视项目的协同发展必然导致拓展运动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实施模式零碎、单一,整体性不强也体现出其项目的非均衡发展。因此涉及到项目的长期发展必须经由相关培训制度在今后保障实施。

2.3 拓展运动课程师资、设施欠缺

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相比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拓展运动课程起步晚,未知性多集中于学生群体当中,因此体育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技巧成为了开展拓展教学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组成多集中于传统体育项目,而已休闲体育为主体的人才引进并未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推进。拓展运动课程项目教学本身受制于外界环境、社会学科、教育学科等影响共同制约,一定的专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意义。因此当前拓展运动课程资源必然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学校相应的体育课程规范程度低、以及拓展运动课程在我国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我国目前相关的拓展师资培训机构不多,校园师资力量始终得不到有效发展。拓展运动课程需要有效的教学场地和设施,以此进行项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拓展项目种类繁多、针对性强。对场地资源要求严格,但从目前高校场地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看,场地资源多集中于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体的竞技运动当中,场地资源建设仅靠校园投资供给,其相关难度较大。而诸如拓展课程常见的攀岩场地、定向课程等等,资源更是少之犹存,更难以把控其质的需求。

2.4 拓展运动课程缺乏一定的安全保障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开展依托于良好的安全保障进行有效开展,并以此促进学生体质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相较于拓展运动课程而言,其项目安全隐患多存在于以下2个方面。(1)场地资源环境及其设施。相较于项目本身的特殊性而言,其拓展运动授课地点依据项目特点可安排在校内亦或是校外。校外课程多是依据于学生掌握程度,各方面能力和素质要求达到后,先在校内模拟操作,然后逐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综合实践。基于此,校外拓展课程安排对学生的个体实际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一定程度易造成学生的创伤。(2)拓展项目运动本身的不安全性。拓展运动项目起源于军事,其本身以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体验自然界中未知的物质环境来提高个体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适应能力,因此部分项目进入高校未经过改良和适应学生本身极易造成学生的伤害程度。特别是诸如高空项目、水上项目等。同样受制于学生本身的体质状况,使其在发展过程当中受到局限性制约。

3 高校开展拓展运动课程的对策及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拓展运动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建立项目发展的必要条件。拓展运动项目种类多元化,探寻其适于学生发展的创新性项目是高校开展课程的保障。实践证明,单纯零散、非辩证的拓展运动课程理论体系独立性元素探索不足以构架科学。因此在其拓展运动课程的体系建设当中必然依托于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共同建构。因此,适宜的项目课程辅之以多维综合化的教学手段,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并实施教学大纲,通过教学评价内容和手段安排以此建立完善课程体系。拓展运动课程体系建设离不开项目的规划与择取,课程设置初期必然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保障课程设置安全以及经验累积,以此实现课程体系有效过渡。

3.2 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化的综合发展,以创新式教育为主体的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关注和改革。而传统视域下的体育授课并不足以支撑当前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和社会化人才需求。拓展运动课程便是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其扭转中国普通高校单纯的指导性为主的体育课堂,变为自主性与互动性相结合为主的体育课堂,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综合效益,使拓展运动项目成为中国高校青年学子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实现其体育课堂创新,引入拓展运动课程极为重要。创新传统式教学内容,必然要以当前政府教育机构部门为导向,以政策制度宣传为载体,并非仅仅建立在口号宣传,最终通过制度落实反馈评价为目标,最终实现其拓展课程的有效落实。而相应学校也要积极进行有效改革和发展,植入相应课时计划安排,其最终目的是创新当前学生的综合化发展。

3.3 完善拓展运动项目教学师资队伍

拓展运动项目的特征发展要求教师队伍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及创新意识。因此实现教学队伍建设要求高校引入相应人才,以休闲体育为专业背景的高校资源要受到一定重视,另外其社会资源为衬托的拓展项目队伍也可纳入相应的合作范畴。以此加强校外合作,并以此提供相应的场地资源建设和项目宣传,对其学生接受一定程度的社会实践亦具有良好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当前体育教学队伍建设进行拓展运动授课也需基于当前开展相应培训,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对当前社会拓展运动团体进行有效考查和实践,确保自身专业技能有效形成和开展。而学校同样也要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及考核,不断拓展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确保拓展课程的有效开展实施。

3.4 建立拓展运动项目的安全体系

安全问题是当前高校学生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有效保障,对高校来讲也是担负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体育开展拓展项目,必然要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以此改善学生兴趣和体质、心理健康同时,使其项目更加健康积极发展。完善拓展运动项目的安全体系,要建立在可控性原则和全面系统性原则基础上,实现综合化管理建设。拓展运动项目的安全体系具体可以包含专业培训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保障体系。培训体系基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培训,充分了解和认识项目知识,充分认识安全防范知识。安全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是指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对其课程外在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场地器材因素等建立风险意识,明确管理责任和实施有效监督。应急救援体系主要是学校体育部门成立预案组织,针对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有效救援,多集中于户外运动拓展课程当中。保障体系是指要健全体育风险和保障制度,既能有效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又能有效促进当前社会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

[1] 黎伟,童建红.对高校开展拓展运动的探讨与研究[J].体育科技,2012,33(3):163-165.

[2] 李正贤.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98-100.

[3] 吴远军,田卫征.拓展运动课程化研究现状与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89-390.

[4] 张仲,孟雪涛.将拓展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28(2):72-74.

G807.4

A

1674-151X(2017)20-08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42

投稿日期:2017-08-15

湖北工业大学校级课题:普通高校拓展运动课程理论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5041)。

朱伟伟(1982—),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运动体育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