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孝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综述
高孝孝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界热门的研究课题。针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这些对策的提出对于更好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更好地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并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当前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和专门研究,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为人们带来一些利益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具有平等、多元、快速等一系列的优点,但同时它也具有缺陷。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征导致获取信息时会有一些不健康的视频、图片及文字的流传。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机会与困难同时并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面临的一个状况。把网络技术与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运作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必然要求[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面临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相关论述,是由我国学者刘梅较早提出并做出解释的。主要就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的主要依据是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2]。2004年,曾令辉教授以广义和狭义之区分来解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他指出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团体通过一些现代信息网络传媒,把他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等传播给网络受众,使他们形成相应社会需要素质的网络实践活动。从狭义上来讲,“指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来研究网络受众群体的思想形成、发展和行为的规律及方法。同时合理吸收和运用一些学科的相关知识,并不断引导网络受众群体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网络实践活动[3]。2009年,清华大学的张再兴教授指出,应该分为在网络环境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基于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两种情况[4]。陈宗章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发生在网络空间中的有关思想意识形态的实践活动。并且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网络空间的关系并不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媒介体关系,而应该是一体化的、共在的关系[5]。经过一定的研究和学习,笔者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自己的认识。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利用网络的本质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一定的教育、引导,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要思想的意识形态的实践活动。
根据笔者查阅的文献,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内涵,目前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大多数学者都是直接开始谈具体的对策。笔者认为,指针对在给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遇到一些问题的情况,学者们所提出的相应的解决办法和举措。由于学界的不同学者对待问题的研究视角和观点会不同,所以他们提出的解决对策也会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谢振桦认为要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基本素质,队伍的有效训练、科学组建及其基本工作原则”[6]四个方面来进行加强改进。赵永新认为,“人对于加强网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建立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需要对网络工具和网络环境非常的熟悉,同时还得具有一定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7]。笔者还发现,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专业队伍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同时也是保证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二,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如何能够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大学生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网络监督和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者们认为需要从网络立法、网络监管等多方面来完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庄秋琴认为,“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有依靠社会多方力量的有效配合,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8]。只有社会各界一同努力,也才能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第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化。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网络载体是能够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更好地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网络载体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正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要求网络载体要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更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网络载体其自身具有的一些特性。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活动,才能达到较好地教育效果。此外,有研究者也从内容和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学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必须得获得必要的力量支持。倡导要通过丰富内容的多样性,增加教育的选择性,来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9]。也有研究者认为,方法创新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可以从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和学习方面等入手,采用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10]。这些对策的提出在一定层面上都能够对改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有了新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宋晓东指出,“被动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一些方面的问题,如难于理解、注意力分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等。而互联网提供的是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信息传递也是双向互动式的,可以让大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11]感受到其在课程活动中的地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大学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让大学生更加平等、更加自觉的广泛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才能充分激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并体现出其主体地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质量的提高,不仅是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促进大学生群体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学界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方面的研究中有显著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正在或者将会直接推动、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然而研究仍然还存在一些缺陷,要求研究者要进一步来完善和提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针对性不强。笔者发现,大多研究者们认为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网络载体的本质和功能,要不断丰富网络载体。但是一些学者他们只是泛泛而谈,并未针对大学生群体做出具体的研究调查,也不明确哪种网络载体是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比较喜欢和受欢迎的。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其价值意义也并不大。当然也有部分研究者展开论述是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例如有研究者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16所高校同学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需求、主体需求、途径需求、载体需求、内容需求”[12]五个方面来展开研究调查并进行最终分析。对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给予许多有效宝贵建议的方法,是进行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并仔细分析其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提供对策建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其二,研究范围不够全面。研究者们进行探讨研究主要是从教育主体、客体、环境及其内容等方面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倡导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的文献不是很多,所以在这个角度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从蓉指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机制的建立要紧紧的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以便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13]。笔者认为,及时建立高质量的反馈或者评价机制是完善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反馈或评估机制是我们有效地收集现实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机制才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只有做到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提出的解决对策才更具有价值。基于已有的研究,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策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明确其研究所面对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要着力抓住大学生群体的关键性特征。需要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并结合网络的本质来提出解决的对策。笔者发现,有些研究者提出的对策仅是针对一些表象问题的,并没有进行深刻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这样就导致这些对策并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对策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者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的现实状况,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否具有切实的可行性是衡量研究者们提出的对策其价值的重要指标。关于丰富网络载体的形式,大多数研究者都有一定的提及。但是这么多的网络载体如果同时运作,其内容创新的设想,网络监督和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是否都能得到有效解决?需要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及明确的管理准则。否则将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及矛盾。第三,对策要具有创新性和价值性。创新是研究的闪光点,会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笔者发现,一般来说研究者的研究视角都是从其主要的几个影响因素来分析,所以对策研究也都是围绕其主要影响因素来展开的。这就会导致对策研究的局限性。如果研究者能坚持主次分明,可以试着从多角度出发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视角,那么研究对策的内容就会比较丰富,范围就会更广泛,更有利于解决研究的问题,同时对策也要具有一定的价值性。调查研究所提出的一些对策及建议,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能很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那么这些对策的价值意义并不大。第四,可从哲学层面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学界一些研究者提出的对策较形式化,其治标不治本,不能达到解决根本问题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从深层次及多角度来分析研究。从哲学层面展开分析是一种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的方法。研究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深入的理解,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指导最终能启发其对研究的方向性和创新性思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还需要坚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只有适合一定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才有助于受教育者更好的接受[14]。以大学生群体喜欢或者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和发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在其成长道路中树立一定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真正使大学生能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内化于心中、外化于实际行动中,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1]李德福.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13-114.
[2]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9-80.
[3]曾令辉.网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特征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4(15):62-63.
[4]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陈宗章,李大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空间结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5):95-96.
[6]谢振桦.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7]赵永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与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27-28.
[8]庄秋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交际,2012(6):116-117.
[9]神彦飞,金绍荣.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困境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7):56-57.
[10]谢金迪.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5):69-70.
[11]宋晓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49-50.
[12]易鹏,李荣华,徐晓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51-52.
[13]从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3):60-61.
[14]唐亚阳,胡彩霞.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与走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5(9):101-102.
G641
A
2096-4110(2017)03(c)-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