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胡艳
(新余市文化馆,江西新余 338000)
新余市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新余文化艺术大学
钱胡艳
(新余市文化馆,江西新余 338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也明确要求“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新余市创新机制,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特设品牌,积极探索创办公益性、非学历性的文化艺术大学,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公共文化服务;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全民艺术普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也明确要求“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新余市创新机制,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积极探索创办公益性、非学历性的文化艺术大学,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号召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保障群众就近便利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权益,扎实有效构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新余市文化培训名目繁多、办学主体复杂、教学形式多样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现状以及全市文化培训机构有社会知名度和公信度而无灵活性,有灵活性而无社会知名度和公众信任感的不足。中共新余市委、新余市人民政府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立足人民,积极主导创办新余文化艺术大学。
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为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在新余创办好一所公益性、非学历教育的社会大学。市委、市政府对新余文化艺术大学的创办高度重视,将文化艺术大学的建设纳入了 《新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2013—2015年)》,花巨资建成6000多平米的教学大楼和置办教学设施设备。为制定出符合我市实际情况、可行性强的文化艺术大学实施方案,市文化馆专门派人前往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学习,并到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老干局老年大学、区教体局等多个部门进行了反复咨询,了解并掌握了创办文化艺术大学的程序、内容、方法和步骤,制定了《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实施方案》《新余文化艺术大学章程》和《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师工作实施细则》和《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制度以及《新余文化艺术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等。市委、市政府对每一个方案、章程、制度和考核办法的出台都十分关注,分管文化的市政府副市长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邀请市内外专家对艺术大学实施方案、章程、管理制度等反复讨论、反复论证,经过来来回回几十遍的修改,2015年4月,新余文化艺术大学的实施方案、章程、工作管理制定和考核办法等蓝图性的文件相继正式出台并提出了“德艺并重,知行合一”的校训。
新余文化艺术大学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文广新局承办,地点设在市文化馆。为确保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了市直相关部门和全市各大文化艺术协会共同参与的新余文化艺术大学校委会,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校委会主任,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组建了校管理班子,将新余市文化艺术大学搭建成公共文化服务联合培训平台。
按照《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实施方案》,为落实免费开放政策,新余市文化艺术大学将市文化馆的文艺培训辅导职能、市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功能、市博物馆的文物鉴赏功能、市美术馆的书画培训功能和市演艺策划有限公司的公益性演出职能“五位一体”化。结合全市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市民需求等情况,新余市文化艺术大学还同时探索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将全市各类文化艺术资源集中整合,为全市广大市民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集培训、交流和公益演出的免费平台。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为了增强师资力量,推动全市艺术普及和发展,打响新余文化艺术大学这一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新余市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精心组建了3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是充分调动本地本部门的文艺人才资源,组建文化系统专业人才队伍;二是聘请一批教育系统优秀的文艺骨干教师担任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兼职教师,组建教育系统的文艺教学队伍;三是加强新余文化艺术大学与国内各文艺院校的合作,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交流,定期聘请社会名人、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学者来文化艺术大学讲学、指导,组建社会名人和外请专家队伍。
为了扩大市民对新余文化艺术大学的知晓度,提高全民参与度,自2015年8月第一期免费培训开始至今,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招生信息。每次消息公布后,新余文化艺术大学门庭若市,前来咨询、报名的群众络绎不绝,位于市文化馆五楼的报名地点被围的水泄不通,市民的参与度可见一斑。据当时负责报名工作的祝老师回忆说:“从报名的第一天开始,她每天忙的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不停的登记报名,不停地回答‘真是免费的吗?’‘外地的可以报吗?’‘我可以多报几个项目吗?’等各种询问。”从第一期到现在的第四期,每一期我们都在全市各大媒体和网络公开培训课程及安排。
为了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解决广大群众学习文化艺术门槛高、费用高、难度高、师资少等问题,使普通百姓能够方便、快捷地学习文化艺术知识、掌握文化艺术技能、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新余文化艺术大学本着“新余有爱,文化惠民”的办学宗旨,推行“零门槛,全免费”办学方针和全民化教学模式,精心制定了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开设了器乐、声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朗诵、表演、播音主持、演讲与口才、戏曲等28个免费培训项目,6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里还有电子阅览室、室内小剧场等。根据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需求,设立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而且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市民参加任何项目的学习不仅不收费,而且还可以免费使用钢琴、电子乐器、打击乐器、古筝、写生板、写生架等设备,免费享用茶水、洗浴、储存等便民服务。新余文化艺术大学还为各文化类社会组织免费提供活动场所。据统计,新余文化艺术大学为给群众提供基本的、便利的、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已投入300多万元购置各类教学和服务设备。
此外,新余文化艺术大学还推行了“零距离”的校外办学,组织专业老师到基层社区、农村等地开设特色课堂。一是利用康盛、盛德社区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把培训课堂开在百姓的家门口,组建了百人二胡和百人竹笛演奏队,并且将百把二胡、百把竹笛免费送到百姓手里。经过一年多的培训,百把二胡和百把竹笛的队伍都经常参加我市的群众文化演出活动。二是新余文化艺术大学教师深入河下、马洪等多个农村进行广场舞辅导和培训,现在每天在农村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已然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止目前为止,新余文化艺术大学现有校内外学生3000多人,免费艺术培训2230课时/45 min,受惠百姓4万余人次。
为拓展与升华文化艺术大学的教学成果,提高文化艺术大学的辐射带动和共享能力,新余文化艺术大学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将教学培训与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让普通百姓成为艺术表现的主体、艺术创造的主体、艺术活动的主体。新余文化艺术大学不仅为学员提供丰富的文化艺术大餐,而且还为他们提供登上舞台一展风采的机会。为培养一支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在教学的同时还组建了群星艺术团、管弦乐团、群星采茶剧团、百人竹笛演奏队和百人二胡演奏队等文艺团体。为激发全民艺术活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还可以晋升为各团团员,进而参加节目排练和各类公益性文艺演出。新余文化艺术大学不仅圆了百姓的艺术梦还圆了百姓的舞台梦。近年,在省市各类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中都可以看到是新余文化艺术大学选送的节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余乡村霹雳舞队还走进了央视 《出彩中国人》、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新余文化艺术大学俨然成为了全民共享艺术普及的神圣殿堂,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色品牌。
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我市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创办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几年来,在新余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在各部门的联动下,在全社会的参与下,在全民的共建下,新余文化艺术大学充分发挥免费培训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了全民艺术素养和文化水平,激发了全市文艺团队的活力、热情和文化自信,打造了一批群众文艺精品,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性群众文艺活动,真正成为了文艺爱好者的 “加油站”、文艺骨干的“孵化器”、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和全民艺术普及的神圣殿堂。
[1]李晓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N].中国文化报,2016-12-26(001).
[2]戴珩.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的责任与使命[N].中国文化报,2015-11-06(7).
[3]柯中华,伍文君,万帅麒.江西新余文化艺术大学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培训平台[N].中国文化报,2015-05-25(7).
[4]史可,刘献忠,万小毛.江西新余构建“精美特新”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中国文化报,2015-11-06(7).
[5]戴珩.创新与跨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前沿报告[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G127
A
2096-4110(2017)03(c)-0098-02
钱胡艳(1986-),女,江西新余人,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