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静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论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提升
常静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方针,对推动和谐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主义,其法律素养表现直接影响了我国法治建设成效。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指导下,既要关注其专业文化知识传授,又需重视其人文法律素养培育。本文在依法治国的视域下,基于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简述,重点就其有效提升路径进行了探究。
依法治国;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因素;提升路径
综合来看,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主流良好,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仍有部分大学生法律素养表现不佳,如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从大学生的维度上讲,法律素养缺失还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对他们顺利融入法治社会竖起了屏障。新时期,依法治国视域下有效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至关重要,其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
依法治国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主流是良好的,但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作用,不同程度地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等,仍是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在大学生成长历程中,势必会关涉到三个要素的参与,即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均对其法律素养培育产生了影响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依法治国战略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建成,为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创设了良好条件,但又因执法不严、司法腐败等不和谐因素,加之贫富差距冲击,对大学生法律感知、信任及敬畏造成了扭曲。尤其是网络互联时代,不良资讯的侵扰,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部分反社会情绪滋生,干扰了他们的健康发展。而高校作为人才培育阵地,在大学生法律素养建设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关注与日俱增,相关投入逐步增加。但客观维度上讲,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高校依旧固守传统,一味地讲求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教学实践延展,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影响了其参与情绪,导致法律教育实效不佳。另外,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启蒙是极其深远的,他们看待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其法律素养水平。然而事实上,很多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相关法律素养教育活动少之又少,阻碍了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
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代,是祖国建设、民族兴旺的未来,其法律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依法治国战略实施效力。作者结合上述分析,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大学生法律素养有效提升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作为自然人,行为实践始终应适应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而言,其首要前提是完善社会法治环境。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法治建设就是按照平等原则及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集中表现为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和大力普法。具体而言,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理念为先导,结合国家建设需求,逐步修缮相关法律体系,涉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并注重维护法律权威,严格执法,协调好各利益主体关系,促进司法公正,继而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对法律的尊崇以及对守法的自觉,在大环境影响下,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法治概念,提升其综合素养。信息化时代,多元文化生态形成,还需进一步弘扬法律文化,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继而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产生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应逐步深化法学研究,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保持宽宏的胸怀,吸收异质法律文化养分,丰富现代法律文化内涵,并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国家法制宣传,树立行为典范,曝光违法犯罪,时刻激励和警醒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下,培育大学生高尚的法律素养。
高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所开设的一系列课程,都将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高校应准确定位自身功能价值,紧随国家依法治国方针,固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逐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设计,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高校要注重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包括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等,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以教材为主线,延展课堂知识,并逐步完成生活化的转变,深化学生对国家法治的理解,强化其主动守法意识。例如,教师可适当灌入社会热点问题,解读其中关联到的法律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讨论,客观评述他们的思想认识,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和深化。另外,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善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知识课堂,搜集网络资源,制作PPT、音频、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法律及相关文化的直观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最后,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统一,更多地关注学生法律素养综合表现,激励他们产生有效行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状态,总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意识及行为。因此,提升家长的法律素养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角色,打破传统观念,兼顾智育和德育,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法律素养,进而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例如,家长可以小区为单位,建立法律学习基地,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法律学习活动,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加大法治宣传,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出一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家长亦要严于律己,依法办事,从行为点滴做起,发挥言传身教的典范作用。基于此,将法律思想意识传输给子女,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为其成长铺就道路。现实生活中,到高校教育阶段,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和同学,除了寒暑假期很少再与父母相聚,导致家长对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没有准确认识。即使有日常网络、电话等通信行为,但由于时间有限,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对此,家长应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结,关注孩子的生活点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遇到问题时及时做出开导,使之在学校、父母、同学关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继而影响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
总而言之,依法治国视域下,有效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十分重要和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受主客观等多重因素影响,法律素养表现一般,与依法治国的现实要求存在差距。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大学生个性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广泛参与此课题研究,综合解读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时纠察其中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建议或措施,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1]王倩.依法治国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7,(11):166-167.
[2]王庆材,陈建伟,齐宪磊,等.高校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路径规划研究[J].学理论,2017(5):251-252.
[3]闫春娥.浅谈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J].法制与经济,2016(10):156-159.
[4]赵明龙,牛玉萍.依法治国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86-88.
G641;D920.2
A
2096-4110(2017)03(c)-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