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的近代化

2017-03-11 17:26:31高学丽
文化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式西北地区回族

高学丽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文史论苑】

晚清以来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的近代化

高学丽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清末以来社会动荡,外来侵略势力不断深入使得广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全无,各地起义不断,都旨在推翻清朝政权。1912年,民元初建,革命党人在形式上建立了统一国家,但社会仍是动荡不安。深处内陆的西北地区,虽行政划分的缘故有所变化,但发展的落后性仍在延续。同时,该地区民族众多,在其交流与融合的进程中亦会出现许多矛盾。北洋政府以后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该地区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有识之士及宗教界人士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认识深刻,纷纷呼吁兴办新式教育。本文是以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为线索,进一步探究民族教育的近代化问题。

近代化;民族教育;西北地区;晚清

庄泽宣提到“一个静的民族社会忽变为动的,适应是颇感极度困难。教育当为一良好利器。谁在此时培养新民族的方针也宜兼顾现在将来”。[1]近代以来,由于交通事业发展。区域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在其融合的过程当中,教育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因地缘差异,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但总体来说民族的教育是随着社会转型与教育救国的实践而开始的。[2]如若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该民族便很难抵御外来的冲击。

一、西北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状况

西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内陆地区。民国时期,“西北疆域辽阔,人民稀少,因交通之阻塞而文化落后,因种族宗教之复杂而猜嫌横生”。[3]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使得消息的传递具有滞后性,同时多民族杂居的特点使得该地区的教育仍保有最传统的方式。受前资本主义的专制统治,民族聚集地方的经济和文化都更加落后。少数民族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组成部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向近代化发展的方向不可逆转,开始了由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

(一)传统教育的构成

因该地区独特的民族结构,其文化格局主要有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两大体系,因此受这种宗教文化格局的影响和制约,经堂教育和寺院教育就成为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中以前者居多。随时代的发展,改革传统教育,推行新式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

经堂教育是阿拉伯宗教教育与中国私塾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在扎根发展过程中逐步中国化的结果,始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系由胡登洲开创,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4]近代回族学者马松亭很早就指出经堂教育的得失,即“这种保守的教育,中国回教也凭着它延续千余年的生命。课程方面以文法课居多,于义理典籍比较少。至于社会常识、史地以及国学各方面,差不多付之阙如。所以这种教育谈不上什么时代精神、国民意识,无形地与中国社会隔绝,造成独善其身的局面。这种弊端是很明显的。”由此可见,经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寺院教育,主要是指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中实行的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寺院教育在该地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有自己的一套完整教育体制,具备了任何一种学校所应有的管理、教学、考试、开学、降级、学位等机制。该时期甘、青地区的藏族、蒙古族人民仍然在接受传统寺院经济。

(二)新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清末民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出“教育救国”的主张。受此影响,一批穆斯林学者、经师提倡改革宗教教育,推行“经书两通”,创办新式学堂,为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化进行积极的探索。[5]

民国初年学部被改作教育部,省署提学使司改称教育厅。当时在甘肃的教育厅内设有专科来管理民族地区教育工作,以此作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1912年,马邻翼、蔡大愚到兰州去任职,倡导发展新式回民教育。1913年,马、蔡与马安良(甘肃提督)等回族上层人士共同建立“兰州回教劝学所”,开办回族学校五所。同年,张禹川在固原县城设立“固原清真第一初、高两等小学堂”,招收西海固回民子弟。[6]受此影响,马福祥在1917-1921年间,先后创建蒙回教育劝导所、蒙回师范、纳家户清真高级小学校,兴办了60多所回民高、初级小学。1922年5月27日,马麒(甘边宁海镇守使)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主持成立“宁海回教教育促进会”,开启了兴办新式回民教育的征程。

其后,回族新式教育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创建程度分为民办私立学校、回族社团创办学校、宗教社团创办学校、国民政府创办学校、陕甘宁边区创办学校等。民办私立学校主要是以地方军阀为主而兴建的学校,包括马鸿逵创建的私立云亭小学、中学;马全钦、马步芳创建的魁峰小学、中学;马步青创办的私立青云中学、小学。

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在通过的教育实施原则中就包括:注重满、蒙、苗、回、藏等民族教育的发展。受回族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蒙藏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1912年,在西宁三圣庙改建的宁海蒙番小学开始招生藏族子弟,把藏文作为必修课,同时辅以汉文,这便是青海藏族新式教育的开端。以此为契机,到1929年青海建省,设立若干招收中学、师范、职业等科学生的教育。[7]1931年7月5日,洛桑香趣(藏族)、阿福寿(蒙古族)在青海成立蒙藏文化促进会筹备委员会,该会以“唤醒蒙藏同胞,普及蒙藏教育,维系蒙藏生存为宗旨”。

二、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民族众多,以所信奉的宗教为划分,主要包括信仰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近代社会,广大的中国地区深受外来侵略势力的欺凌与清朝政府的压迫,而深居内陆的西北地区,尤其是以清政府的压迫为主。当时,由于国内爱国人士的呼吁,加上对教育救国的提倡,当地宗教爱国人士及上层统治阶级也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由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西北地区的地域特色,因此该地的民族教育改革发展也呈现独有的特色。

(一)民族教育发展的特点。

教育发展区域不平衡显著。传统的民族教育都是依据于该地的发展现状来进行的,然而近代社会的发展逐渐打破了这种原有的发展模式。西方列强的侵入,使得人们认识到传统教育的落后,而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由于其天然的保守性更是亟待解决。顾颉刚先生在考察西北时曾写道:西北“文化落后,较之沿海沿江各省接受新文化之程度殆差三五十年”。[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北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落后性,在有志之士的号召下,该地区便开始了民族的新式教育。20世纪初至1949年,民族教育不断发展,创建了众多民族院校,将宗教教育与新式教育相结合,设立不同学科的学校。

军阀和宗教人士的支持与推动。民国时期,地区分治,中央难以控制地方,西北地区主要以马氏集团为代表,他们统治着宁夏、青海,以及甘肃的大部地区。顺应“教育救国”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地位,马家军阀开始进行教育的改革活动。其中马福祥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团结一大批回族知识界人士,大力发展回族文化教育事业,在宁夏及甘肃等地创建清真小学六十余所,帮助一大批回族青年到国内外高等学府深造,为回族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9]

(二)新式民族教育的影响。

民族的进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对外的容纳和接受状况,教育是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民族新式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或若干民族的共同推动,而教育则是社会与民族之间的纽带。因此,近代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正是进行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点,西北地区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正是该地区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重大展现。

提升认知,增强爱国感。深居西北内陆的现实,使人们获得消息不及时;众多民族聚居于此,均受本民族教育,对国家观念认识不深。正是基于“教育救国”的目的,广大西北地区陆续开展民族教育活动。新式教育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社会需要性和民族使命感,更使得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大为强化。[10]

培养新式知识分子。近代西北地区最传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经堂教育和寺院教育,可以说仅仅是对人道德的培育,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它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宗教职业者。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过渡则是更加注重培养人的一个全面性,使其更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式教育旨在培养社会的实用性人才,因此民族教育的近代化可以说是为当地社会生活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晚清以来,受时局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西北内陆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其时代的影响,该地开始了由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该地新式教育的发展,使得该地少数民族民众认识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不断加强。但是我们不难否定同其他地区或者就自身而言,发展仍是相对缓慢,受教育的程度也有待提升。然而新式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仍然促进该地民族的进步。

[1]周泓.民国时期新疆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并行[J].西北民族研究,2001,(2).

[2][4][5][10]闫丽娟.民国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及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0. 215.219.252.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史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229-230.

[6]丁万录.民国时期的西海固回族社会状况[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 (1).

[7]青海省志编纂委员会.青海历史纪要[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257.

[8]顾颉刚.补助西北教育设计报告书[A],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305.

[9]丁明俊.论马福祥在现代回族文化教育史上的地位.回族学研究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16.

【责任编辑:周丹】

G521

A

1673-7725(2017)08-0222-03

2017-06-15

高丽学(1990-),女,宁夏银川人,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研究。

猜你喜欢
新式西北地区回族
新式汽车
小主人报(2022年12期)2022-08-23 06:10:34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中国宝玉石(2018年5期)2018-11-12 09:23:04
Cartoons
Special Focus(2018年8期)2018-08-31 05:57:58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新式可伸缩性布朗式架的改良及应用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