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佳 赵 静 王玉洁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传媒文化】
新媒体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侯 佳 赵 静 王玉洁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在新媒体时代,移动网络、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新媒体作为良好的信息、技术传播平台,在宣传、推广思想意识,推动思想变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面对多样的社会思潮和不良人士恶意散布的负面信息,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战胜新媒体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成为相关人员亟需解决的难题。
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挑战;对策;建设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主要指由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发展而来的新型媒体形态,比如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挑战,如何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减弱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是相关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舆论控制能力弱化
传统媒体下,人们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且人们普遍接受政府的言论,媒体传播的内容也偏向于有利于党和政府发展、壮大的方向。[1]但新媒体时代下,政府不能约束信息传播的范围,不能有效地筛选流入的信息,不能控制信息走向,政府的舆论控制能力正在逐渐减弱,这是新媒体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一大挑战。这会给敌对人士提供散播反动信息的机会,借助新媒体散布虚假、负面信息,影响人们的思想态度,破坏社会安定,所以增强政府的舆论控制能力十分必要。
(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遭到侵蚀
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一部分人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影响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甚至使我国传统文化遭到侵蚀。就节日文化而言,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现民族精神,宣扬传统美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端午节为例,其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按照传统的风俗习惯,这一天人们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而当下的人们单纯地将其作为放松的假日,使节日失去了原有的内涵,而对于西方的圣诞节,人们会按照西方人的传统在平安夜吃苹果,装扮圣诞树,扮演圣诞老人送礼物,另一方面还会举办相关聚会,大肆庆祝,对圣诞节的关注甚至有超越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遭受侵蚀。文化确实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观念,动摇人们的思想,我们应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信息泡沫化严重
新媒体虽然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信息泡沫化现象严重。网络信息泡沫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缺乏高附加值内容,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低营养的信息泡沫。第二,娱乐化严重。网络媒体为了迎合网民喜好,满足网民需求,会在网上散布众多娱乐信息,而且不仅娱乐色彩浓重,娱乐信息的品位也不高,甚至涉及虚假信息。
(四)社会思潮主义多样化
我国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上出现了众多思潮、主义,其中一部分会对马克思主义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比如,新自由主义、网络无政府主义等,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较大挑战。具体而言,现今国内外部分自由主义者借助互联网发表文章,建立类似于“黑板报”“新文学”等网站传播思想,扩大其影响范围。同时,由于网络约束力度有限,以“藏独”“疆独”为代表的民族分离主义也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其言论,形成了多种意识形态,对我国领土完整、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威胁。[2]
(一)强化网络立法,引导舆论导向
从实际情况看,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都十分看重舆论工作。从我国具体情况看,新媒体时代下要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进程,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稳步前进,相关人员应做到以下三点,即强化网络立法,创建舆论空间,扩大舆论引导的合力效应。就强化网络立法而言,由于网络能在无形中联通全球,而且信息传播会随着国家和区域的变化自由变化,再加上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需要划定具体的地理范围和界限,所以政府很难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信息进行监管,但由于网络立法是控制舆论的最佳手段,所以政府应在网络信息立法、执法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主动参与到网络中,认真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情况和信息种类,准确把握网民的心理,积极运用现代法治社会的准则来规范网络。[3]而建设舆论空间指的是为网民提供制造、发表舆论的健康空间,并借此引导舆论走向。
(二)加强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保存
新媒体时代下,外国文化大量流入我国,并在极大程度上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甚至还使我国传统文化面临被同化的危机。为了保存优秀传统文化,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一方面,人们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情况为依据,明确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学习优秀的国内外思想文化观念,努力培养文化自信,全面提高文化凝聚力,增强信息辨识能力,以剔除网络不良信息,避免出现负面影响,扭转颓废、堕落的心理。[4]另一方面,在抵御外来文化侵蚀的同时,还应大力建设我国传统文化。也就是说,相关人员应通过一系列方式,如建立传统文化展览,拍摄相关纪录片等,促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扩充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我国文化的实力。
(三)优化网络信息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多是碎片化信息,且存在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相关人员应优化网络信息内涵,加强软硬件建设,强化网络监管。具体而言,一方面相关人员可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网民的需求和偏好,有针对性地优化平台,运用多项技术手段提高优化效果,增强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平台软硬件建设,提高内容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信息的获取率。同时,还要强化网络监管,为人们提供健康、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删除不健康信息,限制传播者的权限,情节严重的还可以直接封号,以此达到优化网络平台信息,确保平台信息健康的目的。
(四)整合并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现今,人们的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意味着,部分人群极有可能被不良思潮蛊惑,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采取措施整合并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防治其带来恶性影响。比如,强化媒体管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代言人,在舆论宣传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人员应加强媒体管理,促使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相关标准,整合社会思潮主义,并选择性地宣传某一思潮主义,以引领群众。[5]但这是建立在媒体具备较高权威性、较强影响力的基础上,所以相关人员应提升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以及影响力。要达到上述目的,我国的政府部门不仅要给予媒体资金、技术支持,还要鼓励其加强人才培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
研究新媒体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具有重大意义。对个人而言,战胜新媒体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能减弱甚至消灭负面的社会思潮、主义对人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科学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对社会而言,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也就是说,良好的意识形态是确保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关键,是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然而,新媒体时代下,舆论控制能力逐渐弱化,优秀传统文化遭到侵蚀,信息泡沫化严重,多元思潮的冲击力越来越强,为了促进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相关人员必须加强相关研究,社会相关部门也应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
[1]李海群.新媒体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
[2]董艳仙.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及其意义[D].延吉:延边大学,2010.
[3]于春洋,于春江.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2-56.
[4]廖萍,尹彦.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54-56.
[5]高建华.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2.
【责任编辑:王崇】
G206;D64
A
1673-7725(2017)08-0097-03
2017-06-05
本文系2017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自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7047)的研究成果。
侯佳(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