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第一中学,黑龙江 虎林 158403)
立足数学课堂培养“问题意识”
张红
(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第一中学,黑龙江 虎林 158403)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勇于向教师提出问题的探究心态。这种心态对于各个学科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数学学科来说,其意义甚至更大于其他学科。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优化结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适时地转换师生角色。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大,占据主体地位,教师所言便是真理,学生只有听的份儿。如果学生提出疑问,有的教师不仅不予以正确引导解决,反而对学生斥责有加,认为如此简单的问题怎么能不会。长此以往,学生没有了提问的兴趣,即使心有疑惑,也会因为某些顾忌而主动放弃提问的机会。在新课标要求下,特别是在当前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树立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意识。教师要学会和学生平等相处,并辩证地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同时,教师更要懂得对学生的倾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提问,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必要条件,只有学生具有极佳的兴趣状态,才会投入学科学习,也才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就是要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因此,广大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尝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问题”实际上是“兴趣”的另一种称呼,良好的兴趣状态下,问题也便自然诞生,因为在求知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不理解或者暂时不明的问题。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说,“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必然的要求。那么该如何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更是情感交融的过程。和谐、积极的情感因素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教学经验积极地向学生传达一种和谐与鼓励并存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求知、乐于探索,从而发现和提出一系列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很多学生其实在课堂上不是没有疑问,而是不敢提出,他们对提问这件事从心理上就拒绝,而且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是“前怕狼,后怕虎”,生怕回答错了就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耻笑。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告诉学生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有疑问就要提出,对于教师的提问也要大胆地回答,错误并不要紧,最关键的是在提问与回答中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然,课堂和谐氛围的产生离不开教师给予全体学生的关注与评价,提倡讨论、辩论和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自由畅通地交流,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提问的效果与能力。
把学生放在探索未知问题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融入问题、感知问题、体验问题,从情感上体验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到的鼓舞。很多学生可以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并不能自己主动进行提问。实际上,这种学生只回答问题而不提出问题的单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不符合教学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教学新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门学科都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教材中的大部分数学问题都是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学生通过生活化的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这一特性,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可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三角形形状的物品陈列在讲台上,让学生进行直观地感受,然后进一步延伸到求三角形的高、通过三角形测量旗杆高度等。联系实际的教学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了解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就当前而言,学生不善于提问、不敢提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且教师也在这种主体地位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置于中心,于是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讲演课,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学得昏昏欲睡。即使有一些提问,也出自教师事先在教案上已经设计好的固定问题,教学时像数家珍一样一个一个列出来,然后在解答问题时只用一个标准答案。
若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并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之后依据教学和课程要求,对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进行优化。这种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开动脑筋想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积分制,使日常的课堂提问与回答问题的表现成为成绩评判的某一个方面,提问越多积分越多,而实际上初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们会努力使自己的积分高出别人,这样也便于从某种程度上达到提问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提问比较刻板,即提出问题也只是为了应对教师的要求,或者说仅仅是为了向班级同学展示自我,问题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并不能算之为问题,而是一种刻意的提问。学生有提问的意识,但并不知该怎样提出,或者应该提出怎样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囫囵吞枣,无处下手,自然就无法找到提问的核心。
针对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提问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要在日常的课堂上合理、正确地教授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从课题的角度出发,单刀直入,让学生进行解析,从而引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一方面又可以针对课后或者单独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数学课题,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连续性。这种通过习题的方式去介入课题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被唤醒,也便有了学生积极提问,然后解决问题的表现。其实这就是让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目的。
众所周知,牛顿看见苹果掉在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身体不下沉的现象,从而发现了浮力定律,等等。事实证明,问题的产生是一切思维火花的起始,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有创新的思维,更不会有人类进步所需新知识的诞生。当下,我们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其中一条重要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这种思维和能力的诞生均源于“问题意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时刻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
BasedonMathematicsClassroomtoCultivate"ProblemConsciousness"
ZHANG Hong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Heilongjiang Yingchun Forestry Bureau, Hulin158403,China)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a research mentality that students fi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classroom learning and dare to put forward to the teachers. This state of min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ll disciplines,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rational thinking and logical thinking in mathematical disciplines, its significance is even greater than other disciplines.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create situation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G633.6
:A
:1008-6714(2017)09-0083-02
〔责任编辑:李海波〕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9.037
2017-05-24
张红(1964—),女,黑龙江虎林人,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