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珍
(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山西 吕梁 033000)
【教育研究】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李 珍
(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山西 吕梁 033000)
近年来,国家重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其数量和规模占到高中教育的一半以上,但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却不容乐观,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严重,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本文通过关注课堂,分析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欠缺、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缺乏目标感、自控力弱以及受到其他相关方面的影响,包括学校管理、社会影响。对此提出: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增强环境育人以及联合各种外力共同解决的策略。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策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多项利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并对中职生减免学费,作为中职教师,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发现大多数课堂情形相差无异,教师站在讲台上,自我陶醉,仅有几个学生看着老师,偶尔低头做着笔记,大多数同学似自习,闲谈、玩手机、睡觉、走动等。即便很多时候,学生很安静,没有违规违纪行为,但他们似听非听,对于老师的提问置若罔闻,却并未参与到其中。而学生的不参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以及影响到学生发展、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这一时期,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课堂有效性,减少课堂问题行为是每位教师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欠缺
在中职课堂中,很多时候,课堂问题行为突出,要么场面混乱,教师无法控制局面,要么教师只顾自己讲授,全然无视学生的行为。课堂管理观念滞后,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身心特点、不懂教育基本规律等理论知识,没有受到系统的课堂管理能力的训练,对于课堂管理,更多来自于个人的经验积累和感悟,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应对问题行为能力不足。提及问题行为,教师的本能反应是生源质量太差,这一设定,教师本能地对学生产生防御,直接置于对立面。
(二)教师教学能力待提高
中职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的是没有成绩压力,虽然有着教学监督和各项检查,但很多教师的专业发展缓慢,表现为很多教师一本教案多年不变,任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次,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教师对教案调整很少,甚至例子都不变的。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不吸引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师生沟通频次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学生缺乏目标感、自控力弱
中职生在原有的教育经历中,他们一直都不被重视,教师设定的目标他们总也达不到,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升入中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因为没有明确目标的引导,他们的行为便放任自流。学生内在有对未来的追求,也知道要付出努力,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从什么地方开始做起,需要学校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课堂中,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学习,自控力弱,很少收敛自己的行为,所以课堂问题行为频出。
(四)学习环境不利
教室中,多媒体设备老化或不足,即屏幕显示不清晰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教室中无多媒体,单靠黑板和粉笔很难对抗图文声像并茂的手机,直接影响教学。同时,与学习相匹配的图书馆、实训室等,建设不够完善,对学生开放不足,学生很少光顾,仅有教室这一学习场所且问题频出。而且班级的学习氛围受到学校整体氛围的影响,自高校扩招来,中职生源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群不爱学习的学生聚集到一起,会加剧这种不良气氛,这种氛围直接影响到学习。学生们在课堂中吵吵闹闹,我行我素,完成作业时敷衍了事,相互抄袭,考试时抄袭、作弊。这种氛围班级间相互传染,导致教学质量较难提高。
(五)其他因素影响
学校方面,中职学校对学生“广进宽出”,学生们知道即使不上课,不完成作业,教师没有什么办法,学生对成绩也很无所谓,他们知道学校最后总会让毕业的,学生对于学习无任何惧畏。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师是否参与培训等都会影响到课堂问题行为。另外,学生作为社会人,势必受到社会的影响。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各种不同的观念充斥在我们周围。部分中职学生认同读书无用,这种不良观念的影响很差,使学生不懂学习的意义,不喜欢学校。还有网络的极大吸引力,生活中学生们与手机形影不离,导致课堂中玩手机现象尤其严重。
(一)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有效的课堂管理在于教师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不良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以及当问题行为出现时,及时处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从以下方面提升应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
1.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内在动机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解学习任务,或者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作业,提供给学生更易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成就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只要认真学习,就会收获;可以提供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加强师生沟通,鼓励其参与到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肯定和奖励来激发学习动机。
2.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积极的环境包括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比如对于学生座位的安排,教室的布置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积极的气氛,学生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发挥其潜力,愉悦的氛围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减少或者避免问题行为的出现。
3.对学生的评价以积极肯定、激励为主
我们要清楚每个学生是不同的,对学生的评价不应简单为等级或分数,而应关注学生的变化。评价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缺点,而应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以肯定、鼓励为主,通过正强化,让学生出现更多的学习行为,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4.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
课堂规则是应以积极规则为导向,即要求学生怎么做和做什么,避免消极规则,不要说话、不要玩手机、不能吃东西等。学生不是机器,课堂不是桎梏,只要不影响他人学习,不影响教师教学,允许适度的不良行为,比如外出上厕所。
5.相互尊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有利于学生遵守规则,约束行为,投入学习,以平等尊重为前提,教师要多途径多渠道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喜好,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离开了尊重,就不会彼此相互认可,不可能有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其次要关爱学生,教师要关心学生课堂的表现,也应关注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学生生活中的困惑与难题,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再次要不断加强个人学识和阅历,打造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小组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表演、任务驱动法等不同的方法等,避免教师一讲到底,教师很陶醉,学生静悄悄;也可以通过观摩课,相互学习,以及借鉴新的教学形式,比如翻转课堂或者借助网络平台,录制“微课”。微课形式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将反思这一环节常态化,相信对于问题行为会有新发现。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援助和心理支持
1.设置恰当目标,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大多数的中职生没有恰当目标,对职业充满想象,不了解真实就业状况。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浪费时间,结合实际情况,找出症结,明确学习目的,知道为谁学?为什么学?怎么学?需要在入学阶段进行相应教育,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和系列化的就业教育中逐步渗透。
2.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在中职生中,大多数同学没有确定的人生取向,在课堂中不懂约束自己的行为,要么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要么影响别人。需要通过主题班会或团体辅导及个别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危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四)增强环境育人
1.完善物质环境
要建立整洁、安全的物质环境。同时,建设信息化校园、提供配套的多媒体设备、提供学校优质课程视频资源、完善校园网络的建设、校园的云服务平台等,以及与中职生发展相适宜的图书馆、各类实训室、活动室等,为教学提供优质资源,为不同学习方式提供物质基础。
2.创建良好的精神环境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比如以爱为主题、以美为主题、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
(五)联合多种外力共同解决
1.学校管理改革
学校的规章制度设定应基于培养完整的人,立足现实结合当前学生实际状况,可以创新管理。比如对于学生纪律要求,从正面引导,而不仅仅是约束,对生活的各项检查,可以适当变通。同时必须加强考试管理,使学生有所畏惧自觉减少考试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进而转变学风。学校的课程设置要紧密符合当前实际。通过外出培训、组织校内各类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研讨等多种活动,推动教师钻研业务、提升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课堂问题行为。
2.家校联合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保持与家长方面紧密联系,了解学生特点、关注学生动态、统一教育目标、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需要合力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而不是沉溺于此,能够甄别信息,为我所用,避免网络不良影响。
总之,中职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运用以上策略努力改善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1]张思炜.基于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8.
[2]陈平.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方法探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57):60.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4]马格丽特.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服务:平等与机会[J].教育展望,1996(2):23-27.
[5]董文远.课堂问题行为的分层干预策略[J].文教资料,2015(7):166-168.
[6]蔡宗珍.改善中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对策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8):7-9.
[7]钟晓流等.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
2017-04-01
李珍(1983-),女,山西临县人,吕梁市离石师范分校教师,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G635
A
1672-2086(2017)02-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