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东
(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江苏江阴 214405)
作为初中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信息技术课已经不再是不受重视的副课,逐步成长为素质教育“联盟”中一门得力的“战将”。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其培养不仅仅在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方面,还应当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实践中却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想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总结发现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实践得知,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师生关系,无法维持课堂的生命力,只有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才能够实现师生之间良性的情感互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兴趣和实践活动的欲望,进行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众所周知,创设情境已变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问题情境是其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一教学内容为依据设置各种适用于学生探索的障碍,提出疑问,让学生处于探究的心理状态,并将其由未知的境界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置一般放置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部分,多用于新课导入。但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问题情境却具有全程性特点。正如钮威尔和西蒙所言,问题本身就可以看作一种情境的模式,它是由当前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从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三种状态组成。想要实现最终状态的转化,离不开在问题转化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系列操作。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可操作性环节。
虽然问题情境的呃创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是真正决定其成败的往往是设置的问题是否为合适的问题。怎样的问题才能称之为合适的问题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合适,主要取决于这个问题是否具有真实性以及合理的复杂性。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又要具备一定困难程度,不能让学生“一眼看穿”。同时在解题的过程或是使用的解题方法中,也应当设置一定的障碍,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要顾及学生解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挑战意味,唤起学生本能的成功意识。
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决定了他的课堂学习效率。在一堂课中,如果教学导入的方式适当,那就意味着本堂课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充满趣味性的导入方式,不仅仅能对学生兴趣进行充分的调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去。另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不仅仅是电脑的操作,更应该加入对于信息的筛选、整合以及处理方法,同时要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中。
在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后,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那么教师在这时就应当把握时机,“趁热打铁”,抓紧机会向学生传授知识。对于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我们应当从多方面着手。如,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课堂组织模式、教学语言效果以及教学素材、教学资源的选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最大的范围内缩短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距离感,把抽象晦涩的内容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演示给学生。同时,对于理论课的讲解,教师首先要注意突出重点内容,避免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防止出现一堂课讲完,教师好似“碧水青山”,而学生一片“云里雾里”的不良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依据重点整理教学内容,知道哪些内容需要进行细讲,需要掌握哪些,划分重难点,释清疑惑所在。
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应当顺水推舟,及时恰当地予以指导,引导他们开动自身智慧,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点。经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模式,不断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探究问题本质,得出最终结论。
学生交流和教师总结是知识体系完整化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既可以相互探讨,又可以评价结论。虽然在这一环节中会有不用的思想意识流动,但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环节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思想薄弱环节所在,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总结,并最终得出深刻简明的结论。学生通过回顾其他同学探索方法的同时,也有利于自已科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养成和培养。
学生通过之前的教学环节已能够初步掌握学习要求的重点内容。此时,教师应当安排合适的实践活动进行巩固加深。当然,学习是一个重复进行的过程积累,各个环节并非一蹴而就。有时侯源于教学需要,教师还应当同化和顺应各个有关联的复杂知识内容,重复进行,不断精进。
在目前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浪潮下,教育的时空界限已经被打破,学生的学习交流也由于多媒体的引入而变得丰富多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针对教育信息化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属于客体也属于主体的范畴。教师作为授道解惑者,是教学的实施者,要对信息进行综合的利用以及整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其发展关键,我们不得不对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加以重视。
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只有不断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促进专业的成长。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可以进行网络化的学习和利用,信息资源为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理论学习,如将远程教育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统一主体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传统教学进行现代化的教育改革等,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不断地对信息网络加以利用,对成功的教育教学方式达到最大化的利用程度。
教师专业发展不光是教师自身素养成长的需求,更是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需要。因此,学校必须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各种学习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奖励机制,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为了又好又快地发展,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由“不会用”转变成“熟练用”。
[1]周洪银. 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 学苑教育,2017,(02):13. [2017-09-30].
[2]杨春妹. 将学习的“乐趣”变为“乐学”——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 中小学电教,2014,(03):62-63. [2017-09-30].
[3]黄果. 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