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青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权力”一词最早是起源于政治学,是政治学中的核心概念。亚里士多德最早开始探讨权力的概念,他描述了主人和奴隶之间的不对称的依赖关系,将这种不对称的依赖关系定义为一种权力关系。 但他只是描述了什么是权力,而没有用规范的学术语言给“权力”以一个明确的定义。最早对权力下明确定义的是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即当甲能够故意对乙的行为产生作用时,甲便具有对乙的权力。在众多的权力概念中,国际政治学中引用最多的是罗伯特.达尔所提出的权力概念。达尔用影响力这一综合性的概念来表述权力。他认为“A对B拥有权力是指A能使B做B本来不一定去做的事。”
早在公元前5世纪修昔底德就对权力进行了研究,是现实主义理论之父。摩根索以人性论为基础,发展了权力政治理论,现实主义理论因此也被称为“权力政治理论”。 按照对权力的认识和研究方法的不同,现实主义可以分为三大流派:以摩根索为代表的经典现实主义、以沃尔兹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即新现实主义和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摩根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学者,其权力政治理论是现实主义最经典的组成。“权力”和“利益”两大概念贯穿了摩根索理论研究,在他看来国家利益是以权力定义的,权力就不仅是国家政策的手段,也是国家行为的目的 。
摩根索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第一,政治是由根植于人性的客观规律所支配的;第二,政治现实主义的基本路标是根据权力定义的利益概念;第三,权力界定的利益概念是不确定的;第四,一般道德原则不适用于政治领域;第五,不应将一具体国家道德扩展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第六,政治现实主义坚持政治领域的自主性 。摩根索认为人性本恶,无论个人和国家都必然追求权力,对权力的不懈追求是国际政治的铁律。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国家之间权力和利益的斗争,国际政治必然是权力政治。权力是摩根索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他将国家的所有行为动机归结为一点:获得、维持和增加权力 。
摩根索认为权力“是指人支配他人的意志和行动的力量” 。而政治权力则是“权力行使者与权力行使对象之间的心理的关系,前者通过影响后者的意志而对某些行动有支配力量。” 在摩根索看来,权力既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典现实主义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国际事件了,于是学者们开始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修正,形成了新现实主义。肯尼斯·华尔兹是新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结构”,因此又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把无政府状态视为决定一国行动的根本动因,在无政府状态下,安全是国家的最高目标,只有在生存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国家才能追求福利和权力等目标,新现实主义放弃了以权力界定利益的观点,将权力看成一种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而不是国家利益本身 。华尔兹不认同达尔对权力的定义——“使他人去做你想要他们做的,而他们本来不希望做的事情的能力成为衡量权力的标准”,华尔兹认为将权力等同于控制力就等于是断言只需要拥有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显然是错误的。在华尔兹看来使用权力就是运用某人所具有的能力,并试图以一定的方式改变他人的行为 。
总而言之,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华尔兹继承了经典现实主义关于人性本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等观点,并创造出体系结构的这一概念,指出是国际体系结构引起了国家的冲突或合作行为,决定着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共处。 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生存系于由自助原则控制的战争状态,要安全,就必须获得权力。但是华尔兹认为,权力不是目的,而是维护国家独立安全这一最高目的的手段。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进攻性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进攻性现实主义也是一种结构理论,在这一结构中,大国彼此竞争。米尔斯海默认为大国彼此竞争源于五个命题:第一,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第二,大国本身具备用于进攻的军事力量;第三,国家永远无法把握其他国家的意图;第四,生存是大国的首要目标;第五,大国是理性的行为体 。
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使得各国都十分关注自己的生存,它们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即使这种不安全没有明确的来源,每个国家也都有一种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的逻辑,所有国家追求权力以自保。国家追求权力是为了要改变现行的国际权力分配体系,使它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倾斜,而这样发展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最安全的情况是它的权力能够达到最大化,即达到霸权地位,在这个体系之内不存在任何可以挑战它的其他国家。国家关注的是相对权力而不是绝对权力,这是一场零和博弈,因此权力最大化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所作所为体现了进攻性。
这些观点表明进攻性现实主义继承了经典现实主义关于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等假设,但与后者不同,在解释行为体的行为上,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是国际体系的结构造就了行为,而不是国家自身的性质。可以说在这个方面,进攻性现实主义是对新现实主义的继承。
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是现实主义的核心学说,在指导研究国际关系方面依然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对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要客观的进行评价,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合作加深,有学者认为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已经过时,失去了解释力。但实际上,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依然有其现实价值。
首先,现实主义权力观指出了国家关系的本质——国家间权力的斗争。“现实主义学派不仅不讳言获取权力的必要性,而且深刻论证了权力要素对于国际政治生活的中心作用。以及在权力争夺基础上确定的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与合法性。”
其次,国家是最主要的国际行为主体,这一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作为最主要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具有长期性的。
再次,对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的描述也是准确的。事实上当今国际社会并不具备一个凌驾于所有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并且这种无政府状态还将长期存在。
最后,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行为时总是要追求本国利益的观点依然不过时。权力政治观对于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调整行为,以及我们判断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的合理性方面依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2.1 过于强调了权力的物质性,认为权力需要有现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无法解释物质资源是如何转化为权力的。也不能合理说明非物质因素如制度、心理、认知、观念等对权力的影响。
4.2.2 只看到了国际体系对于国家行为的影响,而忽略了国内因素如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对于国家行为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4.2.3 只看到了国家间相互竞争的关系,而忽视了国家间相互合作的一面。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认为国际政治的基本形态是无政府的,因此决定了主权国家间各种利益冲突的必然性。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经济、文化高度融合、相互依存,国家间也存在合作的关系或模式。
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其最大的政治特色在于讲权力政治,但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并不是万能的,它无法解释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也使得现实主义理论在一些领域的说服力下降。“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面对世界的变化和自身有限的发展空间,是应该固守自身的假定还是谦虚地向其他范式学习,把自己改造得更符合现实?” 这关系到现实主义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1]罗德里克·马丁著,丰子义、张宁译,《权力社会学》,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P128。
[2]丹尼斯·K·姆贝著,陈德民,陶庆,薛梅译,《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第三章:权力,旨趣和组织文化,载中国社会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