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研究

2017-03-11 13:3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体系

葛 续 华

(1.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2.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2048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研究

葛 续 华1,2

(1.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2.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2048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考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工作现状、影响考评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从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经费支持和技术支持等四个方面内容对“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构建路径加以优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考评;路径优化

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05新方案”提出以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不断提出新要求。[1]十八大以后,中央相关部门也多次强调要切实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全面深化课程综合改革”。在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新要求,如何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实效被提上了新高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国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注重思想理论的灌输,更要突出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思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转化能力的培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文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首开课程,在引导学生人生发展和指导学生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下,不仅要实现理论教育的思想“灌输”功能,更要突出其实践功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就目前关于“基础”课实践教学研究成果来看,大都是关于实践教学开展的必要性、教学模式等方面,关于实践教学考评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研究。而教学考评是评价和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提高实践育人实效。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工作现状

教学考评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而且对于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对高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何合理、科学地衡量当前实践教学效果,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工作中,在考评理念、考评目标、考评内容、考评方式和考评激励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考评理念相对滞后。考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评目标是否合理,考评内容是否全面、考评方式是否科学,考评结果是否公正;而且考评内容、考评标准和考评结果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考评理念是否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理念相对滞后。有研究者指出,就评价的出发点而言,多表现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卡、压”[2],使得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在考评内容方面,多停留在文字性总结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考察,缺乏过程性监督;在评价标准设置上,过多关注共性与一般,忽视个性差异与个性化培养;在结果使用上,多用作对教师和学生奖惩的尺度,容易造成师生相互“讨好”,以求得师生“相互满意”的结果。实践教学相对于单纯的理论教学而言,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考评理念上,需要与时俱进,注重激发师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过程性评价。有研究者指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中“缺乏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3]。

其次,考评内容不够全面。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开放性,在样态上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实践教学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要全面考察实践教学内容并非易事。就教师实践教学考评工作而言,考评的主要内容还停留在纸面的教学设计上,对于过程性考评不够,不能够如实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全程性指导。在对学生的考评方面,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学生是否参与、是否完成最后的总结,通常以总结撰写情况评定学生实践成绩,这种做法相对简单易行,但容易忽视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

再次,考评方式不够科学。从对教师实践教学考评方面来看,考评的主要方式多为相关督导人员对教师实践教学主题的选择、目标设置和效果自我评价上,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文字材料的组织,对于过程性指导的考评则相对缺失。在对学生的考评方面,同样存在以学生静态描述性的个人总结、感悟等文字材料为主,很难全面反映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变化[2]。这样一来,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只要能保证文字材料组织的“合理”,就能过考核关,常常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实现“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此外,考评激励不够显著。考评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论是对教师工作还是对学生学习,如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很难调动师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的。对于教师实践教学工作的考评,既要在工作量上给予合理认定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同时又要在职称评定、荣誉设置等方面加以规定,有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无疑会进一步激发教师主动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考评工作,实践教学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太低,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考核体系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常以活动总结或报告内容字数的多少来评定,忽视了“对实践过程中学生在认识水平和能力的评价”,这导致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以求得好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

实践教学考评事关“基础”课教学质量。但就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来看,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首先,“基础”课实践教学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当前很多学校并没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失去热情和动力,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失去向心力和动力,使教学效果受到明显的影响。[5]其次,在当前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考评中存在形式化倾向。[6]本研究尝试对当前影响“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为下一步全面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奠定基础。

首先,对“基础”课实践教学乃至整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某些高校领导潜意识里还存在明显的办学功利思想,为了迎合激烈的高校竞争,更多关注对高校评价的硬性指标,有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在教师层面,存在着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践教学倾向。有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教化,轻内化”倾向,理论教育、课堂教学较之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和精力上要求相对低,且相对容易;对于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来说,认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是务实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务虚的,无形中弱化和虚化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受环境的影响,在学生群体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学习要比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重要,且实践教学浪费时间。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现象目前还较为普遍。

其次,“基础课”实践教学考核存在形式化倾向。要真正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研究上,更要考虑实践上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有人提出,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构建中,要突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性。[4]全员性必然要求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但是很多非专任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首先要完成所负责的主要工作,以辅导员为例,他们要承担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像日常的安全、纪律、卫生需要抓,奖助学贷工作需要管,而且每位辅导员要负责几百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腾出更多的精力参与到实践教学考评中来,如果没有刚性要求,很少人会主动参与,即使被硬性要求参加,也会造成疲于应付现象。全程性和全方位性考评则要求加强自学生入校直至离校期间、课堂内外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考评,面对众多学生,要切实落实好这项工作绝非易事。对于“基础”课专任教师而言,实践教学的要求比单纯的理论教学要高的多,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好教学设计,而且要加强过程性指导和评价,要全面掌握和客观反映庞大学生群体学习效果,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对学生实践成绩考核中存在形式化倾向,也是不难理解的。

此外,现行的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做法易诱发教师讨好学生现象。很多学校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为了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学生评教成绩,很多教师存在奉迎学生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课出现娱乐化现象。也有些教师与学生达成一种“默契”,相互之间互评高分,各取所需。这样如何能真正的反映出教学效果呢?这些现象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 “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路径构建

纵观有关于“基础”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成果,在考核理念、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这些研究对于积极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就“基础”课实践教学而言,它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过程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学考评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形成与之向配套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物力保障和技术保障等保证体系,以确保“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切实发挥教学考评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首先,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做好制度保障。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为标准,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制定并出台相关与推进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学科建设制度,为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做好制度保障。就“基础”课实践教学而言,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和推动实践教学深入发展的前提。加强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管理是提高其实践教学实效的前提,首先要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制度设计,要制定相关的“教师管理制度、 学时学分管理制度、 社会实践保障制度以及实践教学评价和考核制度”[7]。通过这些制度,能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过程管理,既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予以明确和规范,也为各个环节的考核提供了标准,为建立全面而规范的考核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次,加强组织管理,提供人力保障。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需要高校的多个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首先要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增强实践教学的“计划性、协调性、统一性、层次性、专业性和针对性”,还需要协调好“基础”课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关系,使两支队伍实现有机融合,以确保“实践活动能持续、 有序、有效地开展, 形成实践教学的合力, 进而增强实践育人综合效力”[8]。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监督与考核,将高校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纳入学校党建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9]

再次,加大经费投入,增强物力支持。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不仅要求更多人员参与其中,而且还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参观学习、公益活动等多种活动载体作为支撑,这就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对于在实践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予以奖励,也有利于提升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校将优秀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编辑出版,用于校内传阅和校际赠阅,既提升了学生自身的成就感,也扩大了实践教学的影响力。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以实践教学基地作依托,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的持久性和规范性”,而要切实搞好实践基地建设也需要相应的经费作为支持。[2]设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对“基础”课实践教学予以物力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

[1] 钱广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12,(9):60-63.

[2] 张琴.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17):46-47.

[3] 周蕴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3,(6):140-143.

[4] 雷继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30:110-111.

[5] 王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的探索[J].青年文学家,2009,(9):211-213.

[6] 王占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多元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4):65-69.

[7] 王晓华,赵明媚,孙英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6,32(2):75-77.

[8] 李大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三三制” 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6):63-68.

[9] 班荣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78-80.

(责任编辑:刘学伟)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4.022

2017-06-11

山东省教育科研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构建研究”(16SC155)研究成果。

葛续华(1978-),男,山东费县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G641

A

1009-2080(2017)04-0100-03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体系
“不等式”基础巩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整式”基础巩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