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宠坏了我们的课堂
——中美课堂比较之三思

2017-03-11 09:44张水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名片教材

张水芳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在一片课堂改革热潮中,我想泼一盆冷水,降降温,不是想标新立异,而是在2017年赴美国纽约理工学院管理学院 NYIT(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作为期三个月的访问学者期间,通过深度融入美式课堂,体验美式教学,比较中美课堂教学差异后,深深的敬佩、羡慕他们古朴自然、甚至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下,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投入,还有课后学以致用、见到实效的良好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了教、学、课三者之间的天人合一。

本文想从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中美课堂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中国课堂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中国课堂教学之现状

1、教师对课堂的困惑

云班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花样翻新的课堂依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游戏、互动、线上线下,老师动足脑经,学生依旧懒得参与?人人一只手机,不是王者荣耀、就是电影电视,一棒 80分钟,带着耳机沉浸其中,两耳不闻课堂事?

除了教材和一只手机,学生已经忘记还有课堂笔记这回事?重点要点,手机拍个照片了之,十有八九的学生上课不带笔、不带本,甚至赤手空拳只带一个手机?

2、教师之感叹

论教学,中国已经远远超越国外,无论欧洲、还是美国。我们的教学设施比他们先进,教学手段、课堂建设等等都比他们丰富多样。国外很多很多学校还是停留在一本教材、一台投影的老式课堂模式,很多老师连PPT都没有,即使有,也没有我们的老师们做得精彩。

3、教师之赞叹

虽然国外教学风格古朴简单,课堂不潮、不花俏,但学生全程高度参与、融入,没有课堂低头族、没有聊闲天的、没有睡觉开小差的,且教学效果良好。

不由得思考,我们现在的课堂建设是不是太注重课堂的形式,而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内涵,以及学生自身的建设?是不是我们自己过度迁就,宠坏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呢?

二、纽约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课堂教学的三个特点

1、一流的设施,简朴的教法。

纽约理工学院教学设施一流,跨校区电视课堂无论、影像、声音都非常清晰、同步。两个校区的学生同步上课,教室里前面2个屏幕,后面一个屏幕,学生们和老师都完全可以相互看到对方,仿佛面对面。声音也特别清楚、同步。学生回答问题,就跟在同一个教室一样,没有距离的障碍感。

其他比如多媒体投影、实物投影仪、电子书写板等都属于基本设施。

但是,尽管设施先进,纽约理工的大部分老师却还是沿用着比较简朴的教学手段,大多数教师不喜欢用PPT上课,即使用PPT也都是非常简约的模板,不像我们的课件,做得丰富多彩,插图、插VCR、微课、慕课,花样百出。很多课程,老师就带一本教材,还有提前打印好的纸质阅读材料。所以,教材的选择变得特别重要,课堂建设首先就从教材建设开始。

另外,因为没有PPT可以拍照,迫使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并马上记录下来,而且老师会适当抽取学生复述他讲的重点,所以学生都不敢怠慢,笔记做得认认真真。也观察到,用PPT上课的课堂,部分学生不再做笔记,而是用手机拍照取代。

由此想到,适度回归古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耳听、手记、眼观、大脑思考,有时候最传统的办法,往往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2、貌似松散,实则形散而神不散

谁都知道国外的课堂比较宽松,老师会拿杯咖啡边喝边讲、学生在课堂上吃东西、喝饮料,中途出去上个洗手间等等,都是允许的,纽约理工也不例外。

这就是美国课堂,看起来很轻松、很宽松。但是,这只是表象,其实美国课堂有很严格的纪律和考勤要求。我主要到上课开始之前,老师会把一张签到表放在第一位学生桌上,第一位学生签完字后,传递给下一位学生,每堂课都会有考勤记录。而且,老师非常强调纪律,课堂上可以大声讨论、甚至争论,可以会心的大小,但是不允许聊私天,不允许始终游离在外。老师发现以后,会很严肃的告诉学生,这里是课堂,如果聊天,可以去教室外面。也会巧妙的通过提问等方式让游离在外的学生及时收回注意力。

3、学以致用,教学落地生根

纽约理工学院管理学院HOSP 100-《Introduction to Hospitality》课程给了我强烈的刺激,这门课程为一年级刚入学新生开设,第二节课就开始讲名片、简历、求职信。讲完名片以后,2周时间内,学生需设计自己的个人名片,给老师过目后,制作出来,并随身携带,所以纽约理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名片,可以很正式的与人社交、交换名片。同样道理,讲完简历后,学生开始书写自己的简历,老师会告诉你写简历要主要什么?哪些要强调、哪些要略写?怎么概括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等等。课上完,学生就把自己的简历写完,2周之内交给老师指导、修改。求职信也一样。所以等到学生大四开始找工作,他已经准备好了名片、简历、求职信。

当然还有后面教学的其他内容,比如面试技巧、职业着装,学生会把如何和人打招呼、如何打领带、如何选择并穿着得体的西装等内容并入到日常养成教育中去,学以致用,落实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更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境界—把教学过程,变成育人的过程。

三、对改变国内课堂现状的几点思考

1、课程内容与学生建立高度关联性

学生课堂注意力低下,学习兴趣不高。这是课堂常见问题之一。

这已经是普遍现象了,老师们都头痛不已,尝试用各种花样翻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甚至以讨好式来迁就学生的各种嗜好,但是效果甚微。

美国纽约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课堂教学给我很深一个启发,就是以手段吸引学生终究是治表,重视课程建设,用知识本身,加上教师的演绎,去吸引学生,才能治本。所以,教材建设,应该是课堂建设的基础。

2、教学手段杜绝学生课堂惰性

学生课堂融入度不高,游离在教学之外。这是课堂常见问题之二。

技术含量越老越高的课堂也有弊端,学生笔记靠拍照、作业将拷贝、答题靠百度,越来越脱离知识的内化过程。

不反对课堂信息化、技术化,但是确实也存在问题,就是学生太依赖网络了,都几乎忘记笔记、背诵之类学习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

事实上,聆听、记录、回顾、消化,是学习的重要过程,相当于食物细嚼慢咽、满满消化吸收的过程。而我们学生现在很缺少这个过程,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PPT已经拍下来了。走出教室更是轻轻的我走了,就像我轻轻的来,不带走一点痕迹!

3、把知识点落实到养成教育中去

以高职教育为例,把课程知识点一点点落实到养成教学中去,争取一门课程结束,能形成一个显性的教学结果,学以致用,并且让知识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看得到知识在自己身上产生的效果和变化,这将是最大的学习驱动力,同时,也是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的最好方法。

总结起来讲,我们要重视课程建设,设计课程内容,找到每一堂课与学生之间的利害关联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适度保持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笔写、用脑记,并把课堂笔记作为课程考核的成绩之一;重梳课堂建设重点,摆正教材、教法、教师、学生的位置关系,避免过度建设,冷静思考是否是我们自己宠坏了课堂和学生。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19-124.

[2]邵景干,师素云.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视界,2016(02):226-267.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名片教材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我家的环保名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理工学院简介
不会丢的创意名片
2016年《厦门理工学院学报》论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