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露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新时期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把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作为培养核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1],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才培养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启迪学生心智、能够帮助学生积极追寻自身价值、刻苦拓展职业素质、努力发挥自身潜能、关心社会需求、激发成功欲望[2]。
高等学校招生逐年增多,办学资源紧缺,同时缺乏成功的办学经验,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迷茫较多,存在较多问题。地方本科院校能否持续科学发展,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其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结合地方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本科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年增多,而我国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再加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就业压力已经从家庭转移到社会,成为当前突出矛盾之一。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国家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口号,期望以创业带动就业,然而因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并不完善,大学生创业成效并不理想。所以高效实施有计划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尤为关键。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对于外部环境有着更多的独立思考,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单纯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它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创新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与大学生的自身需求不谋而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的具体形式,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以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目前,高校的人才培方案实施的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兼顾不同性质的课程体系作支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多数高校人才方案中的体现只是简单增加几门创新创业课程,而没有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和各类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这样的创新创教育只是为学生增加了公选课的内容,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作用。
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的影响下,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蓬勃开展。目前地方高校大多数都开设了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或讲座,创新创业教育类活动普遍开展。但是,多数的课程或者活动都是由辅导员和团委的老师担任或负责,具有专业水平能力的创新创业教师凤毛麟角。课程教师的业余性和活动的课余性,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很好地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发挥不了学校专业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诸多优势。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广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就业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并非只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多数高校在这方面忽略了创新思维的锻炼培养,盲目鼓励学生脱离专业学习,过早进行创业实践,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学生创立公司,就简单地认为其创业成功,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养成。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于专业教育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与定位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与普遍性相结合。深入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学校要依托各级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研究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管理办法,确定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省级关于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规定。
高校教师在知识扩散和创新变革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合格的创新创业教师,那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纸上谈兵”,创新创业更是无从谈起。鉴于实际中,高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创新创业能力薄弱,对于市场并无实际经验。对于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二个方面入手。一、鼓励科研教师去创业,现在国家已经部分放开限制教师创业的政策,认可教师创业者,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与创业,教师的创业活动不仅会增强其对市场运行的理解,如果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更会增加学生的科技发明和转化商业的潜能;二、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师、成功校友、优秀企业家等方面的资源,积极组织他们作为兼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他们的行业经验丰富,在给学生指导的同时,也可以给校内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弥补高校师资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学校教务处或者学工处一家之事,它应贯穿于整个学校体系之中,从学校组织领导机构,到以各部门为建设和实施主体,其根本目的都是要为学生形成集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于一体的全方位、开放式、一站式创业指导服务,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相关双创平台。高校应全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集“创意工坊”、“创业教育”、“创业苗圃”、“公共服务”、“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实现校园内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重点实验等科研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运行,积极打造专业型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学校的育人机制,而学校的育人机制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校园文化联系密切。校园文化要保持与时俱进,要体现特色、推陈出新,才能在水平和层次上达到纵向的提升和横向的发展。学校应当大力举办学生参与面广的各类活动和比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以指导,引导学生不仅仅只关注最终的奖项,更多地关注在活动过程中对自己创新意识的培养。
当今是创新创业的时代,而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明确定位,加强自身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建设,提供双创平台支撑,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得停留在纸面上的创意构想转化为实际可供操作的平台。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29.
[2]刘星喜.基于就业实践指导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模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5: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