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举青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206
浅析宜兴青瓷工艺的现状与传承对策
邓举青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206
本文以宜兴青瓷工艺为阐述对象,通过回顾宜兴青瓷工艺的发展历史,分析宜兴青瓷工艺深厚的不为人知的历史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和从业者队伍弱小且经常出现断层等现状和困境,以新的时代需求和国家“传统手工艺复兴”文化战略为指导,从史料的整理与文化的推广、团队的组建与传人的培育、理念的更新与科技的应用、市场的拓展与新品的开发四个方面探索宜兴青瓷工艺的传承对策。
宜兴青瓷;历史文化;传承对策
印象中,青瓷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龙泉的代名词,再久远一点被认为是浙江越窑的经典。然而,1953年在宜兴周墓墩遗址出土的42件青瓷把宜兴与青瓷联系了起来,并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和多方历史的考证,宜兴青瓷的神秘面纱逐渐明晰。尽管在宜兴周墓墩四座墓出土的青瓷神兽尊被南京博物院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但是宜兴青瓷在历史上的几度兴衰,着实让我们后人为之惋惜。随着宜兴汉代和六朝青瓷古遗址中精美青瓷的陆续被发现,1961年,在国务院指导下,江苏省轻工厅启动了“宜兴青瓷的恢复试制及其工艺研究”项目,使得宜兴青瓷得以复兴,并有32件宜兴青瓷器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且在国外享有“东方的绿宝石,精美的碧玉器”的美誉。但是在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冲击下,又让复燃之火跌入谷底。虽然国务院1997年第217号文颁发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尤其提到了对紫砂特艺品、均陶堆花特艺品、青瓷特艺品和彩陶特艺品的保护和传承。但是在紫砂市场需求空前增长和众多私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保护条例显得很无力。后来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18号文又进一步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一定程度上营造了一种保护传统工艺的氛围,但就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制度、技术更新和经费落实上没有明确。当下,宜兴青瓷的历史与文化被世人知晓的还不广泛,其产品在“陶都”宜兴的市场还不普遍,其造型基本上多是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高庄、张守智等设计的经典造型上,如何进一步深化对于宜兴青瓷历史文化的研究,探索其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途径与对策,对于我们每个陶艺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在宜兴张渚善卷洞五洞桥和丁蜀镇西灌墙商周遗址发现的孟、豆、罐等原始青瓷器皿是宜兴青瓷的起源的话,那么在宜兴横山水库九古壞的春秋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青釉深口洗,其不错的瓷化程度则表明了青瓷烧造的突破和士族豪门的专属性。后来在西晋最大门阀士族之一的周墓墩墓中发掘的餐具、酒具、茶具、谷仓和青瓷俑等多件精美青瓷,足可以推断西晋时期为宜兴青瓷技术的成熟和第一个繁盛时期;随着青瓷技术的相互交流、影响与传播,加上周氏家族的灭亡,导致了宜兴南山青瓷窑的废弃和越窑青瓷的兴起,对于同属于东汉会稽郡的宜兴和绍兴来说,则可以证明宜兴青瓷属于越窑青瓷体系。路易·艾黎在《瓷国游历记》中提到:“有些专家认为,浙江北路从德清直至绍兴是著名越窑变迁的路线,我则认为很可能越窑的起点应该是德清以北不远的宜兴。”随着隋唐科举制度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包括宜兴在内的江南青瓷窑的复苏,宜兴青瓷有南山窑迁至涧众龙窑,并采用套钵叠烧法控制还原气氛和提高釉质的光泽度来迎合文士的需求,使得宜兴青瓷进入了第二个繁盛时期;然而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和唐王朝的瓦解,加上越窑青瓷作为秘色瓷被吴越钱氏所控制,则加速了绍兴青瓷技术的进步和宜兴青瓷的衰退。加之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促使了文士阶层的空前壮大和对青瓷品质的高要求,以及高品质龙泉青瓷和景德镇白瓷的迅速崛起,使得宜兴青瓷转向以碗、碟、罐等日用青瓷器满足庶民需求并迁至宜兴归径棚山一带。特别是南宋以后,宜兴作为抗金前线,加速了宜兴青瓷的湮灭且长达800年。直至新中国成立,借1961年由宜兴青瓷厂、宜兴耐火电瓷厂和江苏省陶瓷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宜兴青瓷恢复试制及其工艺研究”项目,烧造成功“青中泛蓝”的呈色外,还有薄膜堆花和喷花的装饰形式。80年代宜兴青瓷产品已经有餐具、茶具、酒具、花瓶、灯座等1 000多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且进入中南海紫光阁和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使宜兴青瓷进入又一个辉煌期。但随着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和宜兴青瓷厂的倒闭,又使宜兴青瓷出现了二十多年的断层。
2.1 历史与文化不广泛被人知晓
通过查阅和翻看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宜兴青瓷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逐渐的清晰。史俊棠会长于2009年编写出版了《宜兴青瓷》一书,教系统的整理了宜兴青瓷的历史起源、经典器形、泥料釉料的配比和窑烧技术的演变等重要史料,然而在网络信息化的电子时代里,与宜兴青瓷文化相关的访谈视频、坯釉料技术、经典造型的艺术特征等可视化信息传播渠道比较狭窄,导致当下很多人,甚至是宜兴本地人对于宜兴青瓷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更多的是把青瓷与龙泉联系在一起。具有悠久历史的宜兴青瓷由于南宋以后的800年断层和近现代三十年的断层,让具有如此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宜兴青瓷就像一个谜一样不广泛被世人知晓,使其的传承与发展缺少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消费群体的拓展。
2.2 产品在陶都市场几乎不多见
随着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紫砂陶和均陶的广泛青睐,而使紫砂陶和均陶驰名天下。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不断开放的海外市场,使得海内外尤其对紫砂陶的需求爆棚。加上集体公有制企业的改制和私营企业的增加,面对高昂的经济效益诱惑,很多青瓷企业和从业者转而成为经营和生产制作紫砂产品的群体,致使建国以来修复的宜兴青瓷工艺又出现了一个断层。整个宜兴陶瓷市场充斥着各种工艺水平低和弄虚作假的紫砂仿制品,而很少能见到宜兴青瓷的踪影。当然,这与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宜兴青瓷工艺厂在90年代的破产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复苏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逐年增加的当下,宜兴青瓷近现代的又一次断层致使其产品在整个陶都市场里寥寥无几。
2.3 传承队伍弱小不断出现断层
撇开南朝之后800年的断层不说,毕竟断层年代久远,传承人踪迹难寻。借1961年“宜兴青瓷恢复试制及其工艺研究”项目,培养了以周谟为首的一批研发队伍,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宜兴青瓷厂的倒闭,以及紫砂消费群体的迅速增加,促使60年代培养起来的一批青瓷工艺从业者与设计研发团队的纷纷下岗,转而从事紫砂等其他行业,一度使得宜兴青瓷的传承队伍出现断层。虽然近些年在一批怀揣着某种情愫的人士推动下,相继成立了宜兴小窑青瓷专业合作社、宜兴青瓷非遗传承展示馆和宜兴碧玉青瓷有限公司等企业,促进了宜兴青瓷的复烧与成长,也有了一定的队伍,但是设计者主要集中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身上,最多是偶尔邀请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几乎没有新鲜持久的血液加入,从业者更多的是学历低、创新力差,且单纯从事某个工艺环节,对于庞大的紫砂工艺从业者群体来说,整个传承队伍显得很弱小。
3.1 史料的整理与文化的推广
通过以上对于宜兴青瓷悠久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的脉络梳理,特别是在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造型装饰的不断探索上,无不反映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针对目前民众对于具有如此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宜兴青瓷的社会认知度低,宣传渠道狭窄的现状,需要我们政府文化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专门的团队,在系统整理历史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访谈纪录片的录制、工艺技术发展历程的仿实拍摄、经典佳作的评析等,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微信平台、主题网站、大众评论、有奖竞答的形式在报纸杂志等纸媒和公共电子屏幕的滚动宣传,多途径推广宜兴青瓷文化,揭开其历史发展之谜,提高民众对于宜兴青瓷历史文化的认知度,深刻认识到其重要的价值,培育宜兴青瓷的爱好者,拓展宜兴青瓷的消费群体。就像日本通过JNTO(日本政府观光局)向海外宣传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品,开设网站宣传日本传统手工艺品的历史背景、工艺技法和展览时刻表等策略来助推日本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可见,宜兴青瓷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对于宜兴青瓷工艺的传承至关重要。
3.2 团队的组建与传人的培育
针对当下宜兴青瓷企业设计团队弱小,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只针对单一的工艺环节,缺乏工艺整体性的思考认知和新鲜血液加入的现状,一方面需要企业在从业人员中选拔一些有想法且有较高文化背景的员工进行培育,组织参加一些设计培训项目或者美院进修学习等,来有针对性的搭建设计梯队;另外一方面要与地方的高校对接,让宜兴青瓷工艺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校企合作来培育既有设计制作能力,又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传承人,为宜兴青瓷工艺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让宜兴青瓷渐渐充满活力。就像日本在振兴传统手工艺的时候,就将日本传统工艺知识和技术作为高中的必修课进行普及,在全国设立体验场所和定期讲座,并在职业训练校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艺术大学中开展学术研究,基本上从中学的启蒙教育,到推广体验,再到专业学习,最后到学术研究进行了一条龙的整体设计,赋予日本传统手工艺强大的生命力。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政府部门、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面进行整体的设计与长期的培育,才能不断壮大传承队伍,推动宜兴青瓷的快速发展。
3.3 理念的更新与科技的应用
可以说,在60年代宜兴青瓷复兴的项目中,由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庄、张守智等多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的参与,在以周谟为首的一批宜兴青瓷修复探路者的探索下,在坯料成型、造型装饰、釉料配方和烧成技术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受到海内外的广泛欢迎,且一度让宜兴青瓷多样的造型、显著的釉色、丰富的装饰、精湛的技术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与龙泉青瓷并驾齐驱。着实促进了宜兴青瓷新设计理念的融入,并对当时宜兴青瓷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90年代宜兴青瓷厂倒闭又造成了短暂的断层,但是对于新设计理念的汲取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是也要紧跟时代,接受多元文化的渗透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参与。就像福州工艺美术研究针对我国传统漆艺中天然大漆干燥速度慢的问题,采用高分子技术,研发出能快干的“腰果漆”,不仅攻克了束缚传统漆艺的技术难题,而且也提高了漆艺的生产效率。所以宜兴青瓷工艺也要广泛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分子结构的分析来精确配置坯釉料,或是通过热膨胀系数的分析来控制窑炉还原烧成氛围,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3.4 市场的拓展与新品的开发
针对当下“陶都”宜兴市场上宜兴青瓷占有率低的现状,一方面需要不断探寻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贴近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组建新品开发设计团队,开发现代人需要和喜爱的新品,让时尚中彰显传统文化,新颖中显露精湛工艺,突破中尽显历史古韵,甚至可以来引导现代人对传统工艺与文化的热爱,不断拓展宜兴青瓷的市场份额。就像原来深藏皇宫内院的景泰蓝制作技艺,面对新的时代需求,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探索与考证新的应用领域,不仅通过台灯、笔筒、纸巾盒和茶叶罐等生活用品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还通过与城市景观、建筑装饰的结合与空间艺术相融合,如在首都机场专机楼、新加坡佛牙寺《转经轮藏》等工程。在现代生活中品味景泰蓝的艺术韵味,在宏大气势中尽显景泰蓝的厚重传统。所以宜兴青瓷要积极探索其应用的领域与方式,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开发新的品种,加强与工业设计、空间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联系与渗透,来拓展宜兴青瓷的应用领域。
尽管新的时代发展对宜兴青瓷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下我国“传统手工艺复兴”的国家文化战略又为宜兴青瓷工艺的复兴与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文化推广、培育团队、应用科技与开发新品的几个方面的对策分析可见,只有多途径的推广宜兴青瓷的历史与文化才能让更多的群体来认识到它的价值与意义,只有提升与培育高层次的团队才能使传统技艺在新时代中富有生机活力,只有技艺与科技并驾齐驱才能更好的推动传统的现代化进程,只有不断地探索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和拓展新领域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1]陈万里.中国青瓷史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2]史俊棠.宜兴青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叶英挺.青瓷风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索宗剑.青瓷之史研究[J].陶瓷学报,2000.
K876
A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宜兴‘五朵金花’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对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ZDIXM033(项目批准文件:苏教社政函[2016]5号)。
邓举青(1982,5—),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陶瓷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