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蛟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图书馆空间再造理念及对档案馆的启示
王维蛟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图书馆界顺应时代需要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转型道路,对图书馆自身进行以人为本的空间再造,笔者在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理念的概念及内容的阐释基础上,思考了其对于现代档案馆转型道路探索的启示,希望档案馆能吸收借鉴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范例,从空间角度完成档案馆的升级。
空间再造 档案馆 图书馆 空间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地方高校图书馆紧紧围绕高校办学目标,为教学、科研、读者提供资源保障,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上提供信息服务。近些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传统的阅读和学习方式正逐渐发生改变,与纸质图书相比,电子图书阅读比重逐年增加。在电子图书阅读器的推广与普及下,电子书存储量大,携带方便,同时读取查找容易、节约时间、出版速度也优于纸质图书,弥补了纸质图书的不足,逐渐受到青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对高校读者而言,通过高校图书馆免费使用电子书可以节约资金,深受欢迎。读者的需求决定着图书馆的选择,电子书阅读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结构发生历史性变迁,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1.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概念。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转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类的思想,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纸质阅读开始逐渐被电子阅读、数字文本所代替,人们阅读的需求和数量也在不断上涨,阅读目的从以往的求知转变到后来的休闲娱乐、兴趣爱好,阅读群体从过去的知识分子群体拓宽到更为广泛的普通公众,这些变化都驱使着图书馆这一受众最广的公共阅读场所开始重新思考自身在新时代的价值。因此,图书馆界开始顺应时代需求探索新型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道路,图书馆空间再造“成为新时期的突出主题”[1]。
图书馆空间再造即指改变原有的图书馆空间要素的格局,采用新的合理空间布局方式,配合以新型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质就是图书馆的转型。由于电子阅读方式更加经济快速,大量纸质图书被数字化,电子图书资源逐年上涨,纸质图书的使用率和流通量在逐年下降,从而节约出许多纸质馆藏空间供图书馆拓展新的服务区域。此外,政府提倡充分合理规划土地面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创造更高的空间效益,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成为大势所趋。
2.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内容。图书馆空间依据空间的内涵与属性,可以定义成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层次,其中图书馆实体空间的改造指物理空间即地理空间的改造,包括建筑格局和空间内外环境氛围的塑造,这是在改造图书馆原有的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加之以绿化环境、阅读环境、休闲场所环境的辅饰,从而使图书馆的实体空间看上去焕然一新的举措。而虚拟空间层面包括了数字空间和精神空间两方面的改造。数字空间,不言而喻,随着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融入图书馆界,许多图书馆开始借助这些高新技术武装自己,采用计算机进行图书的检索和查询、借还登记、用户自助式参考咨询服务,并建设大量数字图书馆藏,实行网络阅读、远程传递、远程咨询,方便用户获取,此外,还可借助互联网进行图书活动的宣传、网络授课、网络学习等多元化服务形式,使图书馆服务范围边缘化。精神空间的改造是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一大方向,目的在于采用特色服务、特色馆藏、特色布景及环境氛围、特色场所等形式塑造独特的图书馆文化形象,精神空间一方面代表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传播机构其自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代表了用户阅读时精神层面上需求得到了满足。精神空间的改造需要图书馆更深一级的理念创新,将地方特色、图书馆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塑造图书馆的文化精神品牌。
(1)扩展公共利用空间面积。前文所提,由于纸质馆藏被不断数字化,纸质馆藏的空间面积可被节约下来以供拓宽图书馆的公共利用空间。此外,由于现代城市居民人文素质普遍提升,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在逐年提升,图书馆每日接待用户数量越来越多,据调查,重庆市图书馆日接待读者上千人次,十一黄金周接待读者日均4000人次,春节期间更是接待读者11000余人次,相比上一年增长11%[2],日照市图书馆2016年开馆半年就接待读者共136万人次[3]。图书馆内每日公众数量的增多为图书馆公共利用空间面积的扩展提供了必要性条件。公共利用空间面积的扩展具体包括缩小馆藏库房面积,扩大阅览室、学习区、接待区、展览室、报告区以及计算机阅读区域的面积,给读者充裕的阅读活动空间。此外,周遭绿化环境面积和停车场面积也可按需扩展。
(2)发展数字空间。数字空间的发展是现代化图书馆发展大势所趋。通过数字化加工处理大量图书,建设数字图书资源,并通过服务器、云技术实现数字图书资源的网络化传递和利用,架设虚拟的数字图书馆,使用户可以在各种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图书资源。图书馆内也须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供到馆用户获取数字资源使用,辅助用户的学习和阅读活动,包括音像放映设备、数字查询设备、阅览器、自助服务终端等,实现图书馆内实体空间和数字空间共存,展现相互扶助相得益彰的效果。图书馆还可自主创立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平台,让用户可通过APP、微信公众号或二维码一键下载图书资料,获取图书馆举办的活动通知,接收图书宣传信息。让信息技术服务于用户,数字空间辅助图书馆的升级。
(3)创设新型空间。图书馆要想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在原有空间结构布局上有所创新,添加新元素,发展新构想,设立新场所,或可依据一定文化主旨,发扬某种阅读精神、人文风貌,或可依据一定主题,如特定朝代的书画主题、镌刻主题、孔子主题等,或可依据特定装修风格,如海洋装饰风、春色满园风等,从而塑造新型空间。新型空间的类型包括新型学习空间、放映室、艺术展厅、花园阅览区、休闲娱乐场所、微机阅览室、辅助服务区等,新型空间旨在将图书馆打造成现代化“碎片式学习”场所,形成微型课堂,“漫学习”氛围。新型学习空间是指拓展一片专门供读者自习的区域,配备沙发桌椅、台灯、纸币、学习工具书等,并兼有学习讨论区,供多人小组讨论使用。放映室包括缩微放映、幻灯片放映和数字电视放映,用户可自主操作放映,也可收看数字电视放映的文化知识讲解课和图书馆宣传片,图书馆方可借此播放自己制作的数字视频。艺术展厅是为烘托图书馆整体文化形象而设置的专门展览区,展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馆藏特色、文化内涵的展品,在图书馆精神空间塑造上起到重要作用。休闲娱乐场所和辅助服务区是指在图书馆内设立譬如咖啡餐饮区、棋室、书画室、打印室、小卖部等小型辅助功能区,用来完善图书馆设施,拓宽服务辐射范围,打造边缘化图书馆。新型空间既有整体性的装修风格、文化主题,又有零碎性的服务功能区,给读者以多元化的体验。
(4)改善空间环境。改善图书馆的空间环境包括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外部环境以改善绿化面积为基础,逐步衍生出一些人文景观或滨水环境,修缮停车场和外围广场,提升图书馆整体外局的格调。内部环境可从墙面涂料、装饰品、盆景、灯光等方面改造,塑造出柔和、绿色、健康,迎合大众精神需求的环境氛围,同时可添加一些文化元素在内,如壁画、书法砖等,为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实现添色。
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档案馆有提供政府信息查阅服务的职责。然而与图书馆不同的是,并非所有的档案都能像图书一样给公众自由获取,有部分未公开档案文献是禁止提供利用的,再加上自古以来档案所具有的机要性特点,使得档案馆单位长期持“重保管,轻利用”、“保密保险,利用危险”的态度,档案馆很难像图书馆一样敞开大门,给利用者充足的自由度。首先,我们需注意的是,档案馆借鉴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是借鉴其理念而非照搬其全部方式,是有选择性的“拿来主义”。其次档案馆在任何时候也就是不论接受什么理念都不能摒弃对未公开档案的保密工作,“开放”是指档案馆开放,而非档案开放。国家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在档案的保管上,却未见档案发挥社会效用,可见传统的封闭式档案利用工作不利于档案这一国家财富发挥作用,要想真正发挥档案的价值,让档案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需转变传统的档案馆服务模式,建设新型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式档案馆,这一点是档案馆需要向现代图书馆学习借鉴的。
1.与时俱进转变思想。空间再造理念与其说是对空间布局的改造,不如说就是一种发展思想上的转变。由传统的以“物”为本,大规模投入人力、物力和空间面积到库房档案文献的管理、保存中,转变为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库房保管空间让位于用户利用空间,建设宽敞明亮的阅览室,打造多样化的用户学习空间,注重用户的体验,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来构造不同空间,提供人性化、个性化、自助式服务,以及由传统的被动、封闭式思想转变为现代的主动、开放式思想,档案馆应多提供利用者自主查询、自主获取、自由学习的空间,对于经常利用档案的老用户档案馆应主动引导其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对于为涉猎档案利用的群众档案馆应积极宣传、教授档案文化知识,还可设置可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如艺术展厅、学习报告厅、交流探讨区,吸引更多人访问档案馆,甚至可发展为地标建筑、旅游景点,衍生参观副业。
2.合理改变空间结构。传统档案馆往往是“馆局合一”式建筑,用户利用空间和行政办公空间紧密相连,错综不分,利用者容易“误闯”部门房间设置复杂的行政办公区不说,还容易分不清行政办公人员和档案馆服务人员的身份,错误差遣导致尴尬事件发生。且档案馆行政办公区域和档案保管库房所占空间面积比重大,大量空间面积都腾给行政人员做办公室,处理一些冗余的档案事业相关业务,不仅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机关大楼的感觉,容易使档案馆成为机要办事处,工作重心放在行政业务和档案保管上,忽视档案馆的服务功能,而且留给用户极少的活动空间和阅览空间,会限制用户的行动,大大降低档案馆的访问率,影响档案馆整体形象。合理改变档案馆的空间结构,一方面需要将行政空间和公共利用空间相分离,“公私分明”,将行政空间挪至不显眼的后方,偏于一隅,不仅给行政工作人员安静办公的环境,还可避免政务、业务、服务三者之间的交错不清;另一方面需要扩大用户活动空间,拓宽阅览室面积,新设多样化档案利用空间和学习空间,使档案馆履行应尽的职责,真正做到“为人们服务”。此外,档案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模仿现代图书馆,新建自习区、讨论区、学习报告厅、数字放映室、档案文献展览室、休闲咖啡馆等休闲利用空间,使档案利用形式多样化,满足各个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形成集各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档案信息资源站。
3.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学界也吸收了许多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成果,如数字档案馆技术、云计算技术、RSS技术、新媒体技术等,现代档案馆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成果,用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不仅方便自身进行各项档案业务工作,也方便用户及时获取档案信息。建设虚拟数字档案馆,将实体档案通过处理形成数字档案存储于数字空间中,并用大型服务器或云计算技术建成档案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平台,用户可在档案馆中上传、下载数字资源,成立自己的档案知识收藏库,同时也能及时获取一些最新发布的政务公开信息,使档案馆成为新鲜资讯平台。档案馆也可通过数字空间实现馆际之间档案资源的流通,用户可一站式获取多个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借助数字技术,档案馆可实现虚拟数字空间同实体空间共存共生,相辅相成。
4.适当改善空间环境。空间环境一方面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也是档案馆着手提升服务形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空间环境大到整体绿化、建筑装修风格,小到桌椅质量、灯光明亮柔和度,都可成为档案馆改造的注重点,好的环境氛围可吸引更多人登馆,提升档案馆亲善力,让公众主动愿意前来利用档案。而改善空间环境须“适当”,是因为相比于图书馆对于图书的保管成本来说,档案馆保管档案还涉及到库房管理,包括温湿度调控、霉虫防治等等,档案保管成本更高,因而若有多余的资金,还需优先投入到档案保管本身,对于档案馆空间环境的改善只需适当即可。
总体来说,在图书馆界空间再造的成功案例和档案界各方政策支持的条件下,档案馆学习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是可行的,图书馆在空间再造的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理念都是值得吸收借鉴的,这也是档案馆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虽然空间再造涉及方面多,工程量大,思维转变也需漫长的时间,但我国可以自上而下、由发达地区到非发达地区逐渐进行改造工作,慢慢扩散开来。相信在未来城市里,档案馆的面貌能焕然一新。
[1]吴建中.馆界既要有改革的勇气,又要有创新的实践[EB/OL].[2015-01-07]http://www.cnepaper.com/zgtssb/html/2014-07/29 content_26_3.htm.
[2]华龙网重庆日报.参见http://cq.cqnews.net/shxw/2017-02/03/ content_40479385.htm
[3]人民网.参见http://leaders.people.com.cn/n1/2016/0629/c12828 0-28506195.html
Library Space Recycling Concept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Archives
Wang Weijia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era,libraries explore transformation path suitable to themselves,and make a people-oriented space recycling.On the basis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brary space recycling concept,the author thinks about its implications to the explor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archives,in hope that archives can absorb the experience of library space recycling examples and upgrade archives from the angle of space.
pace recycling;archives;library;space
G270
A
2017-04-09
王维蛟,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档案信息管理。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