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能效
中国计划捕集国内能源和钢铁企业排放的数百万吨二氧化碳,用于从国内日益贫瘠的油田中提取原油以及制作碳酸饮料等;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 年)印发,旨在充分发挥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
中国计划捕集国内能源和钢铁企业排放的数百万吨二氧化碳,用于从国内日益贫瘠的油田中提取原油以及制作碳酸饮料等。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22日报道,延长碳捕集封存一体化项目已经开始建设,这是亚洲第一个碳捕集封存商业项目。该项目定于2018年投入运营,每年将从中国煤炭中心陕西省的一家煤制天然气工厂捕集41万t二氧化碳。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将用卡车运送到140公里外的乔家洼油田,每次运送20 t。这令延长项目成为全球首个“一条龙”CCS项目。
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全球碳捕集封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还有7个CCS项目在筹备中,它们每年总共可以封存900万t二氧化碳。这8个项目中,有4个用于煤制天然气工厂。
《自然》杂志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称,全球60多位著名科学家、商业领袖和政策领导人等警告说,我们只有3年时间可以扭转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形势。
“事关气候变化,时间就是一切。”文章联署者们写道,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持续增长,至2020年以后,即使保持持平,巴黎协定设定的温度控制目标也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前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及其他共同作者,此次提出了2020年的减排里程碑,共涉及6个板块——能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土地使用、产业和金融,这些领域有望在减排方面快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呼吁参加G20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将2020年作为大力推进气候变化工作的关键年,并支持金融机构制定完全去碳化的策略。
2017年5月26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印发。动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到2020年,在单位产品能耗水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节能节水评价、再生资源利用和绿色制造等领域制修订300项重点标准,基本建立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完善节能监察、对标达标、阶梯电价政策;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组织工业节能管理人员和节能监察人员贯标培训2 000人次;培育一批节能与绿色标准化支撑机构和评价机构。
行动计划提出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制修订、强化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实施、提升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基础能力。制定一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针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快制定一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标准。一是重点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和机械等行业制定一批节能节水设计、能耗计算、运行测试、节能评价、能效水效评估、节能监察规范和再生资源利用等标准,支撑能效贯标、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等工作。二是重点在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效、工业节能节水设计与优化、分布式能源、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和绿色数据中心等领域制定一批节能与绿色技术规范标准,推动节能与绿色制造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三是加快制定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标准,指导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修订更新一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针对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设备标准标龄超过三年,不能体现技术和能效进步,无法适应工业绿色发展新要求等问题,缩短复审周期,加快修订更新一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一是对钢铁、建材、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和轻工等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进行梳理,分类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实现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和滚动更新,并研究将“领跑者”指标纳入能耗标准。二是在钢铁、机械、电子、有色金属、轻工和航天等行业加强产品设备能效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确保标准指标先进,对用能设备起到引导约束作用。三是完善节能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能源管理相关标准,推动工业企业加强节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