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德曼美学中的“审美符号”

2017-03-11 15:25陈峥旭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21116
大众文艺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古德曼符号美学

陈峥旭(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 221116)

解析古德曼美学中的“审美符号”

陈峥旭(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 221116)

西方美学以“什么是艺术”为核心问题,即研究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受维特根斯坦“语言批评”哲学和卡尔纳普“逻辑分析”哲学的影响,古德曼否决了从根本上对艺术本质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能性,进而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审美符号”的特征与艺术作品的指谓关系,使得“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转向了“何时是艺术”的问题,对于艺术的探索也由艺术外部转向艺术本身。“审美征候”作为艺术本身最基本的特征和属性,毫无疑问成为“何时是艺术”这个问题的“敲门砖”。艺术的表象性也因此再度被重视,一般性的艺术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解释,艺术不再是高雅,精贵的代名词,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审美符号;审美征候;一般性;何时是艺术

艺术定义问题研究专题

一、符号的相似性

“假如将作品有所象征时所取的所有方式都考虑在内的话,那么,任何人考察艺术而忽略了符号,就不会有任何发现。考察艺术,而不考察再现、表现或例证,这倒是可以的;而考察艺术,而完全置这三种方式于不顾,这却是行不通的。” 古德曼用符号系统来研究艺术最一般,最表面的属性,研究的课题仅限于对符号理论加以一般的论证,他并不注意再现与表现、描绘与描绘之间的种差,而更多地注意到其中的近似性,这里的“近似性”继承并发展了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维特根斯坦认为不存在语言的本质,各种语言游戏之间的“家族相似”是一种错综复杂,重叠交错的“相似性”关联,应通过“不要想,而要看”的方式研究语言的个别性、多样性。古德曼则将艺术归结于各种不同的符号,通过“符号系统”的运用来找出“符号”间的相似特征,进而分析“相似特征”的具备与否来确定艺术的“审美征候”。笔者认为,艺术的相似特征是发现“审美征候”的契机和前提,“审美征候”则是在不同艺术“相似”特征中所提炼出的典型的“相似特征”。

二、艺术的指谓关系

艺术的类型有“再现”与“表现”之分,古德曼以“指谓关系”与“例证关系”来衡量再现与表现二者的区别。例证是更加直观化,狭义化的指谓。“例证关系……在艺术之中以及艺术之外都是象征的一种重要而广泛采用的方式”。笔者认为,“指谓”与“例证”的运用,架起了艺术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桥梁,客观世界的特征与艺术本质从割离的状态逐渐有了融合的趋势。在古德曼之前,克默德强调人的心理结构与历史构造(世界构造)的关联,而对于古德曼来说,符号与世界的统一取代了心理结构与世界的关联。心理结构只是从单方面人的主观上出发,以人对于世界的感受作为阐释的依据,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不会得到准确无误的诠释,无法获得对于客观具体事物真实本质的理解。“符号系统”则是可以覆盖“伦理”,“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可以不断地在“句法意义”与“语义意义”中通过符号的指示作用分析事物内部的特征,而这种研究的模式是相对客观的,符号系统的这种“客观性”是先在和共享的而不是孤立与狭隘的客观。古德曼也没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对不同符号系统的选择,运用某一种符号时在强调、排序、增减、组合诸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都会受到人本身的某种情感和欲望的影响。但是人的主观性并非是关键性的一环,它会受限于符号语言的语境和规则,所以,当选定了某一符号系统时,就会受到这一符号系统的制约。人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符号系统,但无法修改符号系统的运行规则,当人们利用符号系统分析世界的构造时,也只能在原世界构造上再造,是对世界的重构。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就是一个不断重构世界的过程。艺术只是世界构造中的一支,通过对世界构造的不断认识,可以更加深入探索艺术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艺术可以找到更多的与其有着“外延相同”关系的事物,艺术的象征性也会有更多可以指向的目标。

三、“何时为艺术”?

“他并不注意出自本人之手的自来的艺术与可以由他人与作者一到完成的他来的艺术之前的区别,而更多地注重分析这两种艺术如何在符号体系中成为可能。所以这里涉及到的问题则是艺术真平与赝品的区别的问题。”古德曼认为“任何意义上艺术真品与赝品、原作与伪作之间的差别都不具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审美意义。”“由于我们鉴别艺术作品能力的锻炼、训练与发挥显然是一些审美活动,因此,一幅画的审美属性也就不仅包括通过观看而发现的东西,而且还包括那些决定了这幅画以何种方式被观看的东西”。而“决定这观看方式的东西”不仅仅是指感觉能力,手段等方面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指审美活动所造就的认识以及认识能力。这里古德曼提出了“审美征候”,或者也可以解释作“审美经验产生的一些征候”,是一个对象是否具有审美意义的尺度,或者更确切地说,甚至是标明了某一特定对象加入是审美的话则在哪些方面要表现出什么倾向。笔者认为,“审美征候”是与人的认识活动相互关联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对于艺术的认识只能在人自身理解能力的引导下进行,对于艺术的认识无法超越人自身的知识体系所能达到的认识的范围。所以在纯粹地认识艺术,尤其是在谋求艺术新观点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加入自己主观化的表达,而非客观系统化的推断和论证,故即使对艺术有了一些认识,得出了一些结论,也难以令人信服,无法摆脱强制阐释的枷锁。而“审美征候”的提出,彻底地把艺术与非艺术,真品与赝品相区分。对于“何时为艺术”这个问题的渐次展开,使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局限于艺术的领域,而视觉艺术本身也不过是各种符号的统一体,所以与其说是研究艺术问题,还不如讲是研究“世界构造”的问题,艺术只是符号系统运行是的一个独特的参数而已,在“符号系统”中,艺术遵循着符号的法则和意义。这种“符号学”的研究方法非常的严谨缜密,将艺术确定为某种“符号语言”,通过句法的意义与语义的意义的限制,再不断地对它进行语词上的分析和论证,最后得出与艺术对应的符号所应具有的属性及特征,当包含这些特征时,“符号”便是“审美”的了,而拥有相关“审美符号”的整体也就是真实的艺术了。

四、“审美征候”的理论启发

人的认识参与到辨析审美征候的过程之中,在获取关于艺术的感性经验的同时,开阔了认识的视野,对于艺术的印象,艺术的一般性的问题也会得到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审美征候’没有与艺术真谛挂钩”。它没有把人们引向探究深层次的艺术问题,它只是换了一种思维与解构的方式,将认识的对象指向那些浮于艺术本身的品质和属性,好比重新开辟了一条由浅入深地探索艺术的道路。前代对于“什么是艺术”的探索,似乎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虽然很多理论层出不穷,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在归纳与总结前人所得出的结论。新的思想,新的结论很难再被挖掘,人们无法在这条“老路”上走得更远了。“何时是艺术”与“审美征候”的出现,化解了人们的“思想危机”,在这条新的探索艺术的道路上,人们不断加深着对于艺术最基本的概念的理解,重新认识了组成艺术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的特征和性质。人们对于艺术各个征候的理解都会影响着他们对于艺术整体的理解,在不断对各部分产生新的认识的同时也会改变他们对于艺术整体的认识,在这个以小见大的过程当中,未知的艺术现象必将被发现,新的,有价值的艺术理论必将代替旧思想从而颠覆人们对于艺术的观念和看法。

“他并不注意艺术作品的杰出与否可能在美学意义上具有什么特殊的重要性,而更多地注意这种杰出与否实际上与美学成之为科学的充分必要条件并无什么关系。”在这里,笔者认为他主要是运用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没有把美学当做科学来看待,而是以科学眼光地去对待美学问题。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些古老的、几乎有些陈腐的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基础性的美学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存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古德曼以生活作为美的来源,并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真正做到了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五、结语

古德曼在“艺术语言”中,解决了简单性的问题,所以,他就也有可能将艺术语言体系当中记谱的(指谓的)关系联结组合成一个生动的整体。而这个“生动的整体”绝非简单,而不过是与卡尔纳普的那种“最低限度还原原则”相观照罢了。“审美符号”就是艺术经过“最低限度还原”之后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本身”,即艺术最普遍的特质。至此古德曼彻底揭下了艺术“高贵典雅”的假面具,使艺术逐渐走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生活日常开始接轨。

陈峥旭(1993- ),男,汉族,江苏宜兴人,学生,单位:江苏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汉画像研究。

猜你喜欢
古德曼符号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学符号,比多少
外婆的美学
“+”“-”符号的由来
纯白美学
全语言法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
“妆”饰美学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保罗·古德曼的教育改革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