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稳”强“进” 推动经济“稳速增效”

2017-03-11 14:49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形势分析”课题组
北方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全区服务业消费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形势分析”课题组

一、2016年内蒙古经济运行特征

2016年前三季度,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得到了延续和巩固,经济发展亮点和压力并存。亮点主要体现在“三去一补一降”取得实效,煤炭、钢铁等主要工业品价格回稳,企业效益改善明显;部分行业的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的理念都已发生了积极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旅游、交通运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服务业支撑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压力主要表现为工业经济稳中趋缓,投资后劲亟待增强,财政、居民收入增长艰难。

二、2017年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支撑动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动力增强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去产能方面,将更加注重由“量的控制”向“引导去产能与产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相结合”转变,有助于推动全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去库存方面,一揽子配套政策将进一步细化,“房票”政策也将在全区范围推广,将有效刺激和激活新需求入市,并带动上下游行业发展。去杠杆方面,将继续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并制定中长期债务风险化解规划和应急处置预案,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经济金融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降成本方面,将加大对制造业增值税、“五险一金”等支出项目的调整力度,有助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企业生产。补短板方面,将全面加大对减贫脱贫的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加快科技创新,为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保障。

(二)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更趋完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李纪恒书记多次表示,内蒙古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按照十次党代会部署,自治区在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基础上,将着力扩大对东北亚的开放,密切同港澳台及东南亚的交流合作,加强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往来。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区优势,吸引要素集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同周边省区的务实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辽吉黑等地区发展,抓好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共建,抓好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合作先导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将促进我区与周边省区市深度合作,推动与俄蒙等国家及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形成优势互补,为发展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

(三)新兴动力持续发力,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近年,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加快成长,尤其是服务业和消费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3%。2017年,服务业继续领跑全区经济的趋势不会变,尤其是旅游、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为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旅游方面,自治区将着眼于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多业融合、全域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必将成为一支拉动消费升级、带动相关行业增长的主力军。大数据方面,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华为、中兴等行业、科技龙头的数据中心纷纷落户,全区已建成70万台服务器的总承载能力,规模领跑全国。内蒙古入选第二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又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此外,今后自治区本级每年将安排不少于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改造升级全区的传统产业,又可以催生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各类新兴业态,将成为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消费方面,自治区积极贯彻国家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收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2017年,消费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一是社保体制加快完善。长期以来,社保体制不健全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过多,消费难有较大增长。按照十次党代会部署,下阶段,自治区将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稳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这些举措将有效减轻居民预期支出的压力,提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预期,从而推动资金由保障性项目向消费性项目转移。二是消费环境渐趋改善。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一批本地化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交易平台相继涌现,大大提高了商贸流通效率和居民消费便捷程度。同时,加快推动城市物流配送网点、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将有效激发之前由于消费环境欠佳而不能释放的消费潜力。

(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护航经济平稳增长

2017年,我区全面改革攻坚将向纵深发展。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将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这将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为企业提供更公平的经营环境。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放手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将极大激发微观主体投资活力,促进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源整合发展。价格改革方面,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为扩大电力资源和电价成本优势提供了必要支撑。财税金融改革方面,将完善“营改增”具体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为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新经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将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利于优化资本结构,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三、对策建议

(一)把握重点促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

立足新常态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要求,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完成化解任务,借“去产能”培育发展精细化、终端化、差异化中高端特色优势产能;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用好住房公积金政策;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管控,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一步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负,重点推动结构性减税;继续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入,抓好民生领域70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二)精准发力优产业,顺应市场新趋势

一是以“6+7”产业发展为重点,带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加强传统产业“强链、补链、建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提高产出效率;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发挥创投基金、引导基金和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6+7”配套支撑。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6+7”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三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升级。构建有利于发展大旅游的体制机制,逐步补齐产业短板;大力发展“旅游+”,把旅游要素融入任何产业、任何项目,推动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三)八面来风拓开放,释放经济新活力

一是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平台。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载体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经贸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平台。二是做好环境配套。加强基础设施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加快交通、能源、通信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投资便利化机制,强化投资领域合作;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三是加强口岸与腹地联动。创新模式、简化手续,提升通关效率;建立统一的口岸监控指挥系统,完善查验配套设施,提升口岸通关能力;推动口岸服务功能向腹地延伸,推动腹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沿边地区延伸。

(四)立足优势驱创新,增强经济新动能

一是把握住資源优势,以科技创新构筑产业链经济。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推动能源、稀土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二是把握准居民消费升级关键期,以品质提升推动消费供给创新。完善产品结构、提升服务品质,营造多元一体的综合消费环境;鼓励企业“精致生产”“个性生产”,通过“品质革命”引导需求回流。三是把握好呼包鄂人力资源集聚优势,强化创新的人才支撑。发挥呼包鄂地区研发力量集中、各类园区集中的优势,放大人才集聚效应;围绕构筑全产业链经济和消费供给创新,大力引进适用人才;理顺人才公共服务体制,保障区外人才来区工作、生活待遇。

负责人:杨臣华

执 笔:付东梅 刘军 田晓明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全区服务业消费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国内消费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新消费ABC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