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君,薛界兰,韩 梅,王 朋
(1.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 宝鸡 721013;2.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3.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试验研究·
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分区研究
文彦君1,2,薛界兰2,韩 梅3,王 朋2
(1.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 宝鸡 721013;2.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3.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普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的研究可为地方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降低区域地震灾害脆弱性,提高其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基于前期宝鸡地区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问卷数据及研究成果,运用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为评价参数的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对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进行了分区评价。结果表明: (1) 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较低;(2)关中地区民众地震害响应能力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整体格局, 并且以西安、宝鸡等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逐渐减弱,中部偏西地区响应能力最低;(3)文化程度是影响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的主要因素。(4)关中地区部分县区处于地震灾害危险性较高区域,并且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较低,导致其具有非常高的地震灾害风险。
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分区研究;关中地区
目前地震灾害研究的重心已逐渐转移到地震灾害脆弱性及防震减灾能力等方面,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研究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相关学者对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多视角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周进军等选取13个省市为样本,综合评估了我国宏观地震灾害应急能力[1]。邓观、聂高众等构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法的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2-3]。王建军、刘冠中基于地震灾害背景和防震减灾能力数据,对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需求进行了评价[4]。张风华等依据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准则,建立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5]。郭燕等构建了基于综合模糊评价法的区域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模型[6]。张勤等构建了以社会经济因素为核心的城镇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7]。程鑫等初步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震应急管理社会参与指标体系,并分析影响社会参与效果的主要因素[8]。刘再涛、李洋以玉树地震为例介绍了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特点与响应流程[9]。还有一些学者对国外地震应急响应技术及防震减灾体制进行了阐述评价[10-11]。
普通民众作为微观层面承灾体,其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直接影响到灾后恢复等防震减灾工作成效,而国内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以前期宝鸡地区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能力的问卷数据和相关研究为基础[12~15],并借用李曼等建立的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综合评价模型[16],对关中地区各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区域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中地区,也称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3~800m,东西长约350km,面积约3.6km2,约占全陕西省土地面积的19%。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温6℃~13℃。全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市及杨凌示范区,共54个县区,人口约2 340万,占全陕西省人口的62.7%。关中地区属秦岭和渭北山系之间的地堑式构造平原,位处鄂尔多斯地块最南缘,新构造运动比较强烈,东、西部地区分别受汾渭地震带和贺兰六盘山地震带的控制,历史上曾发生过华县8.0级和朝邑7.0级大地震,最近一次强震为1959年韩城5.4级地震。有学者认为关中地区西部存在发生5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17]。
3.1 数据来源
在大范围、全覆盖的问卷调查工作尚不现实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宝鸡市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凤翔县、太白县等区县的64个村(社区)作为调查点(图1),以此来推断整个关中地区。通过随机抽样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能力的问卷调查。在选取调查对象时充分考虑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表1),以保证调查数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调查共发放问卷1 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72份,有效率达92.4%。
图1 调查点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spots
表1 被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结构Tab.1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stigated people
3.2 评价方法
参照前人研究[16],建立关中地区区县尺度的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前期宝鸡地区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能力的问卷数据和相关研究为基础,计算不同性别、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地震灾害响应系数,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对关中地区54个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进行分区研究。评价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I代表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指数,值越大表明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越强; ai为不同年龄段民众的地震灾害响应系数,即为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地震灾害响应变量上的平均得分率;bj为不同受教育程度民众的地震灾害响应系数,即为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在地震灾害响应变量上的平均得分率;c为男性的地震灾害响应系数,即为地震灾害响应变量在男性样本上的平均得分率;d为女性的地震灾害响应系数,即为地震灾害响应变量在女性样本上的平均得分率。nim为某县(市)i年龄的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中i=1代表第一个年龄段,即10~14岁,后面以此类推;niw为某县(市)i年龄段的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njm为某县(市)j学历的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j=1代表不识字、j=2代表小学、j= 3代表初中、j=4代表高中及中专、j=5代表大专、j=6代表本科及以上;njw为某县(市)j学历的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中每个学历段和每个年龄段的男、女人口数据(模型中nim、niw、 njw和 njm)根据《2010 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计算得到[18]。
根据问卷数据与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得出模型中各个参数,具体见表2。
表2 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评价模型参数一览表Tab.2 Parameters of evaluation model of earthquake response ability
4.1 关中各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等级分析
利用上述评价模型和数据基础,计算关中地区54个县区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指数,并通过SPSS软件对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关中地区各县区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指数划分为弱、较弱、较强、强4类(表3)。其中,方差检验的F值为170.251,p值为0.000 1,表明聚类结果显著(表4)。
表4 关中地区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指数K-均值聚类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ab.4 Results of One-Way ANOVA (K- mean clustering) of earthquake response ability index in Guanzhong area
由表3可知,能力指数最低为0.065 1,最高为0.072 8,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54个区县中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弱和较弱的有39个县区,占总数的72%,说明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整体较低。其中,西安市碑林区和雁塔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最强,主要原因为:(1)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两区26~35岁年龄段人口比例分别为16%和20%,且该年龄段人群地震灾害响应系数也较大;(2)民众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两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分别为42%和41%,高学历人群地震灾害响应系数也较大。能力较强的有13个县区,主要是一些地级市的主城区或主城区外围邻近的县区,例如宝鸡市的金台区和渭滨区,咸阳市的杨凌区和秦都区,铜川市的王益区,渭南市的渭城区,以及西安市的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高陵县等7个县区。能力较弱的有23个县区,主要是各地级市城区外围的县区,例如宝鸡市的陈仓区、太白县,咸阳市的礼泉县、淳化县,铜川市的耀州区和印台区,渭南市的富平县和华县,西安市的临潼区和户县等。能力最弱的有16个县区,主要为各地级市中心的最外围的一些县区,例如西安的周至县、蓝田县,宝鸡市的眉县、陇县,咸阳市的长武县、旬邑县等。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的数据分析发现,这些县区文盲人口比例较高,民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是导致其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最弱的原因。
4.2 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等级的空间分异特征
利用Arcgis软件平台绘制关中地区各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等级分布图,并结合陕西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进行综合评价。由图2可知,关中各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等级为弱和较弱的区域占绝大部分,其中东部地区能力等级略高于西部地区。从整体空间分布来看,具有明显的以高等级城市为中心,逐渐向外围次等级城市递减的的环状嵌套模式。其中,东部地区以宝鸡市区为中心逐渐向外减弱,西部地区则以西安市城区为中心逐渐向外减弱,以杨陵区为中心的中部偏西地区响应能力最弱。
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也是关中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青壮年人口比例大,文化程度也普遍较高。由图2可以看出,整个关中地区只有西安市碑林区和雁塔区民众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最强,紧邻周围的县区等级能力也较强。因此说明,民众地震灾害的响应能力与其所处区域的城市等级,经济条件以及人口素质密切相关。在关中地区其他所属于地市级的县区,其响应能力等级也遵循上述规律。例如,宝鸡市以金台和渭滨两个市区为中心点向周围地区减弱,其余地区响应能力等级均为较弱和弱。咸阳市的主城区秦都区和渭城区响应能力等级较高,周围县区则较弱,而杨凌区作为咸阳市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经济条件及人口素质相较于咸阳其它县区占明显优势,所以能力等级高于周围其它县区。
图2 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等级分布图 Fig.2 The grade distribution map of public earthquake response ability in Guanzhong area
结合陕西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可知,关中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渭河盆地一带。这些区域具有相对更高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对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但由图2可知该区域中大荔县、蒲城县、兴平市、武功县、扶风县、眉县、周至县、凤翔县、千阳县、陇县等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较低,导致其具有非常高的地震灾害风险,在区域抗震减灾工作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1)关中地区各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存在差异较大,且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县区的能力等级为弱和较弱。
(2)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各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优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各个县区的能力等级分别以宝鸡市区和西安市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逐渐减弱,等级最弱的县区主要分布在关中中部偏西地区。
(3)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受区域性别比、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分布等人口特征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区域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并且等级分布规律与各县区所属的城市等级、经济条件、人口素质等密切相关。
(4)关中地区的大荔县、蒲城县、兴平市等县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较低,并且处于地震灾害危险性较高区域,因此具有更高的地震灾害风险。
由以上结论可知,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具有一定空间差异。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其地震灾害认知程度及对防震减灾技能的掌握较差,部分区县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较低,而关中大部分地区均面临较高的地震灾害危险。因此,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对于增强关中地区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降低区域地震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周进军,李洪泉,邓云峰,等.地震灾害综合应急能力评估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3):56-60.
[2] 邓 砚,聂高众,苏桂武.县(市) 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灾害学,2010,25(3):125-129.
[3] 邓 砚,聂高众,苏桂武.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2011,33(1):36-44.
[4] 王建军,刘冠中.基于地震灾害背景的县(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需求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5,24(6):120-130.
[5] 张风华,谢礼立,范立础.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J].地震学报,2004,26(3):318-329.
[6] 郭 燕,薄 涛,刘晓静.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方法及其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5):36-43.
[7] 张 勤,高亦飞,高 娜,等.城镇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灾害学,2009,24(3):133-136.
[8] 程 鑫,吴雯雯,戚 浩,等.地震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灾害学,2015,30(3): 167-171.
[9] 刘在涛,李 洋. 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J].中国应急救援,2010,(5):18-21.
[10] 郭 佳,秦 敏,魏嘉曦,巫 晶,等,外国地震中应急响应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5,(35):135-137
[11] 伍国春. 日本社区防灾减灾体制与应急能力建设模式[J].城市与减灾,2010,(2):16-20
[12] 文彦君,周 旗,桑 蓉. 城市中学生地震灾害感知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石油中学为例[J].灾害学,2010,(4):78-83.
[13] 文彦君,周 旗,郁耀闯. 陕西凤翔地区农村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调查研究[J]. 陕西 农业科学,2011,(5):208-212,222.
[14] 文彦君. 城市小区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初步研究——以宝鸡市宝钛小区为例[J].中国地震,2011,(2):173-181.
[15] 文彦君. 关中西部农村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研究——以宝鸡市陈仓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2):118-124.
[16] 李 曼,邓 观,苏桂武.基于问卷调查的四川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分区评价[J].灾害学,2012,27(2):140-144.
[17] 杨建军. 关中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
[18]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2010人口普查分县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Study on the Public Response Abilitie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in Guanzhong Area
WEN Yan-jun1,2,XUE Jie-lan2,HAN Mei3,WANG Peng2
(1.KeyLabofDisasterMonitoring&MechanismSimulatingofShaanxiProvince,BaojiUniversityofArts&Sciences,Baoji,Shaanxi721013,China;2.CollegeofGeography&Environment,BaojiUniversityofArts&Sciences,Baoji,Shaanxi721013,China;3.CollegeofEconomics&Management,BaojiUniversityofArts&Sciences,Baoji,Shaanxi721013,China)
The study on earthquake response ability of the public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local earthquake emergency management, which is important to reduce regional seismic disaster vulnerability an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Based on previous questionnaire data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cognition and response of people in Baoji,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with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 as parameters response ability of people in Guanzhong area is evaluated in different zones. Results show that: (1)the public earthquake response ability is generally low in Guanzhong area ; (2)the public earthquake response ability in Eastern Guanzhong area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it decrease from central cities like Xi’an and Baoji to suburban area, lowest in middle west; (3) education level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influences public earthquake response ability. (4) Some counties in Guanzhong area loacte in the earthquake area, but earthquake response ability of people there is low, resulting in a very high risk of disaster.
Earthquake response ability; Zonal study; Guanzhong area
2016-1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359);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11JS012);2014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08);宝鸡文理学院地理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基金。
文彦君(1978-),男,陕西宝鸡人,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构造地质专业,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灾害风险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P954
A
1001-3644(2017)01-0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