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荣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山西 太原 030012)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简单,需要患者加以重视、积极治疗。从临床经验来看,能够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治理、蓝光照射以及基因治疗等。益生菌为一种能够对宿主的生理或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的非病原微生物[1]。本文将会对益生菌能够运用于新生儿黄疸辅助治疗的原理进行分析和综述。
在人体中,微生物菌群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器官为肠道。所以肠道微生态环境是否平衡对人体是否健康有着决定性作用,在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中多数为厌氧菌,在这些微生物菌群中,有益菌有多种,如有着重要作用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一个因素为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结合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以及粪胆原的能力较弱,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新生儿肠道中相应的菌群较少,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多会使用真菌或细菌类益生菌制剂,从而提高正常菌群数,将有害菌的数量大大降低,提升结合胆红素的转化,最终使黄疸病症消退[2]。
肠胃功能是否正常对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决定性作用,而保证肠胃功能正常的关键为肠道的蠕动能力。新生儿便秘情况下,胎便排出会出现一定延迟,从而致使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而胆红素排出异常会提升胆红素肝循环,最终使患儿的病情加重。在进行临床治疗时,细菌或真菌类制剂能够使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数量显著提升,并且提高对发酵乳糖产生的酸性代谢物的分解,从而使人体肠道内的渗透压提升,肠腔内的水分也相应升高,有效减小粪便黏度,除此之外还会刺激肠蠕动,维持肠蠕动的正常进行,保证粪便能够正常排出。因此,对患儿使用细菌或真菌类制剂有利于胎便的排出,即保证胆红素的正常排出,最终达到消退病症的目的。
乳糖经过人体肠道中双歧杆菌或粪肠球菌等正常菌群的分解后,能够转化为大量有机酸,如醋酸、乙酸等,这些有机酸的存在使肠道pH值降低,若肠道pH维持在5~5.5之间,能够使β-GD的活性下降,这一结果又会降低相应的酶促反应速率,使肠道中未结合胆红素的含量降低,最终减轻黄疸症状。除此之外,还能够加强胆红素的转化,提升胆红素的排出,帮助消退黄疸。综上所述,运用益生菌能够维持肠道中的菌群平衡,保证肠道微生态稳定,最终可以通过降低肠道内的pH值来帮助消退黄疸。
新生儿体内的胆色素肠肝循环处于过渡状态,新生儿肠道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种类都较少,由肝脏排泄到肠道的结合胆红素无法得到彻底还原,只能被分解成为未结合胆红素,因此,未结合胆红素为胎儿时期胆色素肠肝循环的主要产物。β-GD为胆红素肠肝循环中的一种酶,在该循环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从而将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从性质上来说,未结合胆红素为非极性和脂溶性,小肠能够将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到血循环之中,这也会造成黄疸的进一步加重。因此,在新生儿出生一周之内对新生儿使用β-GD抑制剂,如L-门冬氨酸等,能够显著降低肠道中β-GD的活性,并且提升胆红素的排泄,从而有效减缓黄疸。除此之外,β-GD在碱性条件下活性较高,分解能力也会显著提升,因此可以通过补充肠道内的益生菌数量和种类,使肠道内的pH值降低,抑制β-GD的活性,使其分解能力显著降低,抑制结合胆红素向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肠-肝-轴已经逐渐被学者们了解,相关报道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肝硬化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目前益生菌制剂也被运用在这些肝脏疾病的治疗之中,血氨含量过多时会影响到人体健康,而益生菌能够减少血氨,其作用原理如下:一些腐败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胺,益生菌能够对腐败菌的生长进行抑制,并且能够有效吸收和利用含氮的有害物质,显著降低
pH值,使肝功指标维持正常水平,保证肝脏蛋白质的正常代谢。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解毒功能以及胆红素代谢这三者之间有着直接联系。第一,肝脏能够合成白蛋白,白蛋白能够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二者结合之后未结合胆红素将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大大降低出现胆红素脑病的几率。第二,未结合胆红素需要与白蛋白结合之后才能被转运到肝细胞,转运完成后,只有能够进行正常解毒的肝细胞才能够将未结合胆红素进行转化,最终使其被排出体外。所以益生菌在改善肝脏蛋白质代谢能力和解毒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从而消退黄疸。
喂养不耐受主要是指新生儿在开奶后有胃潴留、返流以及呕吐等不良现象出现。我国学者陈艳娟等经研究后发现:通过口服益生菌能够使新生儿肠道之中的菌群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并且细菌在进行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产生刺激,使胃泌素以及胃动素的分泌量显著提升,增强肠蠕动,最终能够大大改善喂养不耐受,所以益生菌能够通过维持肠道细菌数量和种类的平衡以及增强肠蠕动来改善新生儿的喂养不耐受,最终消退黄疸。
综上所述,益生菌可以用于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中,通过对以上作用机理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作用机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能够相互影响和促进,并且据调查,目前并没有因益生菌过量而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出现[3],因此在临床上运用益生菌进行治疗相对安全。可以采用口服益生菌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辅助治疗。
[1] 新生儿黄疸治疗100例临床观察[J].逯秋玲.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20).
[2] 吴灵兵.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颗粒预防新生儿黄疸[J].儿科药学杂志,2017(10).
[3] 何志霞.蓝光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1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