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才轩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吴才轩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人才的定位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落实具体的实施措施,构建适应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道德”为准则,组织和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1 知识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职业道德、法律等基本知识;掌握适应社会发展和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英语阅读与专业商务英文、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高等性”的要求。
1.2 能力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的汉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能运用英语简单会话;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好的体能,达到《大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等通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谋职、创业等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识图绘图、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策划、资料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商务接待、工程应用文写作能力、组织协调等专业技能,以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职业性”的要求。具备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自学,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1.3 素质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等政治品德素质;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等基本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谋职就业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具备爱岗敬业精神、适应工作和环境的能力及一定的择业、创业意识等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2.1 行校企深度合作,确定典型项目、明确岗位能力
依托学校行校企合作理事会,在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与重庆市建委岗位培训中心、四川华信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工程职院等30余家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共同开展行业发展趋势、工程项目、人才需求、人才素质内涵、岗位能力调研,辅之以其他用人单位、家长、毕业生访谈等,结合专业实际,确定典型工程项目,通过资料员、商务秘书在典型工程项目中的职责及任务分析,明确岗位能力。
2.2 项目导向,分解实施过程,形成项目教学三阶段
以“完成典型工程项目”为目标,将典型工程项目按前期准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三阶段分解为认知项目、消化项目、做成项目三阶段。基于典型工程项目阶段工作程序分解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点和技能点。
项目导向分为三个阶段
“认知项目”,主要包括项目背景、项目范围、项目构成、项目参建方、项目实施流程,形成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项目全面性认识。
“消化项目”,主要是指要分析、理解和研究项目,从具体项目的合同签订、施工图纸、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工程造价、机械设备、劳动力管理、人际沟通、工程应用文写作等诸多方面来分析、研究和学习,多方位多角度透彻理解该项目。
“做成项目”主要是指掌握工作流程、方法和技术,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掌握边工作边学习的方法,最终达到能顺利开展工作、完成项目建设及管理的要求和目标。
2.3 三层递进,分解岗位能力,形成能力提升三层面
按照岗位能力的层次,分解为职业基本能力、岗位专项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三层面,并进一步细化各层面所对应的具体能力,以此组合项目导向所分解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形成能力培养的着力点。
能力递进分为三个层面
“职业基本能力”,是指对行业和职业岗位的基本了解,主要包括建筑认知能力、识图绘图能力、房地产开发经营能力等。
“岗位专项能力”,是指对应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单项能力,主要包括商务接待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工程应用文写作能力等。
“岗位综合能力”,是指能胜任岗位的综合技能,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竣工资料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应用能 力等。
教学做一体化,衔接能力与任务,实现教学做三融合
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理念,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纽带,衔接具体能力与工作任务,通过理实一体的方式设计教学任务,在项目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三融合。
3.1 行校企合作
为了使校企合作工作组织有序,运作顺畅,联合建筑行业企业成立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工作委员会,并定期开展工作,指导专业建设与发展。通过执行和完善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和企业的权责,提高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了人才培养、专兼教师能力培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共管,以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顺利实施。
3.2 师资配置条件
教学团队的合理配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通过密切校企合作,聘请高水平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到工程单位挂职锻炼、顶岗培训,承接科研、技术服务项目,参加地方工程建设,在行业协会兼职等途经,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 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的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根据招生规模以及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确定教学团队人员为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8名,专任教师25名,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在5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应在50%以上。
3.2.1 骨干教师
培养8名专业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应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水平,熟悉相关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能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能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承担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课程开发或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能胜任本专业一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编写具有行业地域特点的特色教材或讲义,制作电子课件和完成网络课程建设;能紧密联系行业企业,跟踪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教学中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 质量。
3.2.2 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招生规模和专任教师的数量,聘请25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主要承担顶岗实习指导、实训指导等实践性教学任务,每年承担教学任务学时数达到3000学时,提高专业建设及实践教学水平。与兼职教师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与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合同,保证兼职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3.3 实训条件
工学结合合作模式。此模式采用分段结构,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主要突出学校的知识技能及文化素质学习,让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阶段是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及提高,同时熟悉岗位的基本操作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在提升实践的同时,也可体验企业文化及企业内部管理。
订单培养合作模式。秉承“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学校与企业建立发展校企合作友好合作关系。定期安排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主要教授企业所需素养及技能,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订单培养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互相信任,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组织教学,学生经过此合作模式的培养,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工作,达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之目的,实现双赢。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使该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大,此外,对人才质量上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以弥补建筑行业出现的人才缺口,更好的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再通过带动相关行业,促进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
[1]何琳.探讨如何搞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6,02:256.
[2]魏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6,12:117-118+120.
[3]刘晶莹,姚书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岗证”合一课程体系的构建[J].江西建材,2016,20:270-271.
[4]赵薇,姜国伟,崔鹏.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129-131.
项目来源:《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教改项目
项目编号:201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