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阳
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董金阳
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力戒官僚主义,适当放权,把工作变成乐趣,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宣传,内化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建设企业人本文化,进而提升员工和企业绩效。基于此,本文浅谈当前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航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与其他行业相比、与国际先进公司相比仍有一些不足和差距,为此,本文想从这些问题和不足入手,结合时代特点、我国民航发展特点,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其一,企业文化在总体认识上的缺失。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有误、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将其整合到企业综合实力和发展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许多企业仅仅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形象提升的手段,忽视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的实际运行过程的巨大影响力;看不到市场竞争已由传统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服务竞争,而品牌和服务的竞争力正是由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所决定的。
其二,企业文化软实力脱离企业发展实际。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乃至偏差,在企业文化建设时,未在整体上系统的对企业文化进行定位,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引导作用。其实,不同的企业其文化根基和底蕴是不同的,各有特色,企业文化需在对企业生存环境和发展现状的深入挖掘中提炼出来,能够准确表述企业的核心关切和价值追求,并浓缩为富有创造力、号召力、震撼力的企业精神。
其三,企业文化建设效率较低。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建设效率较低,建设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的把企业文化凝聚成企业精神力,更不能将精神力落实在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没有形成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建设思路。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企业行政没有起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管作用,群团组织没有起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维护作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权益未得到保障。
其四,企业文化作用效果有限。一方面,虽然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约束与激励功能,但在其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和能力的激发,没有充分挖掘到其导向和凝聚作用在整体上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作用和对核心竞争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员工是企业文化软实力形成与发挥作用的载体,员工不能被调动起来参与企业文化的制定和实施,制约企业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发挥,使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模糊,进而阻碍企业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发挥。
当前,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相结合,与企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内部管理提升相结合,通过开展“文化+”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内涵,凝聚全员的文化共识。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顶层设计,加大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全方位塑造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全体员工共同信奉并遵守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建立起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企业特色的优秀的统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文化竞争力,助推企业管理提升与转型升级,使其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实施“文化+战略”,开展愿景内化行动。要结合公司战略传导,通过宣讲、讨论、征文、辩论赛等形式,组织开展愿景内化行动,让员工真正掌握、理解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和公司战略,引导员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要积极倡导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想着安全的文化氛围,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等载体,持续强化全员安全风险管理、预防管理意识,激发员工安全报告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持续安全这一航空公司首要的生产经营目标;要从商业模式创新、转型的角度,调动员工参与公司转型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员工理解自身工作与企业愿景之间的关系,促成员工不断自我提升、改进服务,修订与企业文化相冲突的制度,实现目标一致、步调统一。
实施“文化+关爱”,开展组织增温行动。组织氛围是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航空公司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本单位组织氛围进行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计划,认真加以改进,达到改善组织氛围,提高组织“温度”,构建更和谐的员工队伍的效果。要进一步发挥班组作用,积极培育班组典型,加大优秀班组长培养力度。要通过开展“真情送温暖活动”,建立员工帮扶档案,了解员工本人情况、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送去组织的温暖,给予员工物质与精神上的关怀。开展“温馨家庭活动”,通过邀请员工家属参加公司活动等形式,营造企业是我家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开展“文体竞赛活动”,加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交流,丰富和活跃广大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
实施“文化+创新”,打造“活力航企”。要从内部管理(机制保障)、文化氛围和干部引领全员参与三个方面,打造以创新为导向的“活力航企”。要按照“内部激励机制改革是加快发展、激发活力的基础,商业模式创新是切入点和突破口”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对容错纠错机制和创新奖励基金政策的宣贯,从绩效导向上鼓励创新,营造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和组织氛围,努力培养创新文化,激发员工队伍创新激情与活力。
实施“文化+形象”,提升文化品牌形象。立足行业特点和企业特性,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调动企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探索、实践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正确认识和有效处理企业文化与企业党建、企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关系,找准合力推进的结合点,建立完善形成合力、持续构建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文化与企业诸多方面工作的良性互动、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规范VI标识使用,开展VI标识使用自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及时进行整改;着手研究制定企业形象提升方案,对公司VI形象、工装进行前期评估、设计,制定形象提升、工装换装计划,塑造国际化的文化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