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维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

2017-03-10 18:05:43
环球市场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章 华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大数据思维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

章 华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成为一种主要趋势。面对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划分问题、人才流失问题及人才考核问题。文章提出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引入大数据思维,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性认识,实现基于数字化定量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管理,从而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潜能。

大数据思维;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模式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明显不能适应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趋势。但如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依然局限于对人人事档案数字化、信息电子化的模式中,并未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及广泛应用,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本文所探讨的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理性程度,对于高校人才划分、绩效管理的科学化及预防人才流失都具有重要作用。

1 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计算模式在不断变化,从“流程”核心向“数据”核心转变,用数据核心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推动各领域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涉及大量数据信息的工作,大数据思维无疑为其提供了便利,减少了人工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来讲,大数据思维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引导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采用全数据样本思维方式。之前,我们为从众多数据中获得有效结果,往往采取的是抽样方式,这样难免会有失结果的准确性,而从全部样本中得到的结论水分就很少,大数据越大,真实性也就越大,因为大数据包含了全部的信息,得到的结果也就更加准确。二是引导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关注效率。大数据思维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高效性,只要大数据分析指出可能性,就会有相应的结果,从而为快速作出管理决策提供可能。

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各行业都在逐步向信息化、自动化方向转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亦不例外。然而从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来看,并未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存储记录了大量的考勤、职称、职位变动,人才流动等人事信息,但是却依然采用的是人工方式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筛选、整理,结合经验或旧例等实施管理和决策。这种形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仅仅是从表面上采取了信息化手段,但却未真正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容易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而使数据客观性不足。其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绩效考核不科学、人才划分不合理,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而大数据思维就是透过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和规律进行深入发掘,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数据,并发现这些数据中的价值关系与规律,为人才划分、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更加客观的决策支持。

3 大数据思维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3.1 人才划分中的大数据思维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人才结构、人才分类等信息的合理把握,关系着优秀人才的选拨及人才队伍的建立。大数据思维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就要求对海量管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并据此探寻人才个性与共性的联系,运用合理的算法对职工进行划分,实现高校内部组织人才构成的科学化。这种方式可以让管理者更清楚地认识不同职工的类型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管理方法。在实践操作方面,主要需四步,一是进行数据预处理,将收集到的教师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再做数据归一化,在数据仓库储存起来。二是利用SPSS软件等通过系统自动建立模型,导出数据间的规律和关联。三是输出评价结果,此时需要管理人员将该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经验证若存在问题或不精确,还应进行相应调整后再次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四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的准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3.2 绩效考核中的大数据思维

绩效考核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高校并未真正做到绩效考核的科学化、合理化,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运用大数据思维探寻隐藏在绩效考核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员工的实际需求,加强员工认同感,避免人才流失。在实践操作方面,首先,要对与绩效考核关联性较大的变量进行提取,根据其关联性程度提取考核指标,如教师学历、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其次,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主要考察各指标变量间关联性,以及各指标与原始指标间关联性,原始指标即高校人力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存储的历史数据。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及实际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绩效考核结果评估。这样,既节省了数据分析时间,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处理的信息化,也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科学水平,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制定绩效考核、奖惩等制度,防止人才流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大数据思维的影响,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应用大数据思维解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划分、绩效考核等问题,不仅仅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或者是对工作方式及资源的改进,而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改革。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可通过海量数据的高速、精确分析,有效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分析的准确度,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精准的管理决策支持,提高其管理的公正、公平性,防止人才流失。

[1]龙安梅,黄建强.浅析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时空,2016,(08):11-13.

[2]刘洁.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4):123-125.

[3]钟福龙.论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04):346.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0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8
绩效考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