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芳
(衡阳师范学院 法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论彭玉麟的官德修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谢 芳
(衡阳师范学院 法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彭玉麟的官德修养思想中尽管夹杂着些许封建残余,但是其中蕴含着许多精华成分,“坚守初心”是其官德修养思想的旨趣,“勇于担当责任”是其官德修养思想的要义。认真挖掘并学习彭玉麟的官德修养思想对加强当前我党领导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和道德修养具有不菲意义。
彭玉麟 初心 官德修养 现代价值
彭玉麟(1817—1890),字雪琴,湖南衡阳人。他从为清政府平定内乱起家,之后一直在曾国藩创办的湘军中操持军务。官衔由知县迁广东惠潮嘉道,一直做到安徽巡抚,但数次以各种理由辞官。彭玉麟用自己一生的实践克勤克俭地书写了人生辉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他是通过镇压农民起义而起家的,因此,有些学者对他的评价颇有微词。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告诉我们:“在思想史研究中,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主要看他提供了哪些前人没有提供过的新的东西,这才是评价他的思想贡献的主要依据。”[1]495根据这样一个原则,我们可以认真挖掘彭玉麟先生的官德修养思想,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官德建设和官德修养提供宝贵的借鉴。
何谓“官德”?现代意义上的“官德”可以解释为“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2]36-38官德修养主要是指官员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选择、道德实践等方面的不断升华、超越的行为或者境界。尽管官德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对“官德”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任何的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中国传统社会的官德修养思想在某些方面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彭玉麟在升官、辞官的人生历程中,以躬行实践的方式展现了一代英雄的崇高官德修养。彭玉麟的官德修养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诗文、书信、日志甚至是给皇帝的辞官奏疏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条流传亘久的箴言,即“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致的意思是,凡事都会有个开头,而且都会有一个最初的、简单的信念,可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却只有很少的人。从哲理的意义上来分析,“鲜克有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原来打算要做的事情,结果因为种种原因或者困难半途而废;另外一层含义是指最初想要做某件事情的理由很简单,想要获取的东西也比较单一纯洁,比如在战争年代想当兵的理由就是想杀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外界的各种诱惑而导致忘记自己最初想要的那个信念,变得日益贪婪。做得到正如朱熹所言:“若事事贪,要这个,又要那个,未必便说到邪僻不好底物事,只是眼前底事,才多欲,便将本心都纷杂了。”(《朱子语类》)从一般意义上讲,人们在进行实践活动时的“初心”都是比较简单的,但这种简单的“初心”却常常会在时空中被各种诱惑消磨殆尽,最后变成一种“要这个,又要那个”的“贪心”。用佛教的话语来说,“贪”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人一旦生出了“贪心”,人生的各种罪恶就将开启。正因为此,历来注重“修身”之学的传统儒家十分注重“始”,注重对“诸己”的拷问。
彭玉麟自幼成长于知识分子家庭,传统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他深谙做人、做官“坚守初心”的简单道理。彭玉麟数次辞官的经历令他不仅在当时引起过许多争议,而且在当代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他曾先后三辞安徽巡抚,三辞漕运总督,三辞兵部侍郎,二辞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并且每次辞官都允准而后止,言辞恳切。这说明他数次辞官并不是沽名钓誉,而是“本心”之体现。那么这个令他面对显赫朝野的数个官职概不动心、使他坚守自己做官底线的“本心”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要探究彭玉麟从军从政的“初心”,就要从他的家世谈起。彭玉麟之父曾担任安徽合肥良园的巡检,也算是个仕宦之家。但随着中国封建制度在晚清时期逐渐走向没落,彭玉麟的家境也随之变得日益艰难。尤其是彭父的突然离世,家里的一点财产也被族人强行霸占,一向安逸的生活被摧毁,彭玉麟与母亲的生活步履维艰,可谓“贫薄单寒,人所不堪”(王闿运语)。在艰难的生存环境逼迫下,他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起家,由于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战功显赫。可这位没落的地主阶级内心深处的民生情怀却时刻地折磨着他的良心。一方面,他是一心一意要维护封建社会稳定秩序的“抱道君子”,认为农民起义争夺社会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纲纪,“实属重大恶极”,因而言明自己参加镇压起义军的缘由是“徒已逆贼猖獗,激于义愤,遂从帅曾国藩于军旅之中,矢念杀贼”;[3]2另一方面,随着战功愈发显赫,许多无辜的生命丧生于战火之中的残酷事实愈发明显,使得有仁义人格、有民生情怀的彭玉麟又饱受良心的谴责,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总觉苦恼万分,不徒精神上烦剧,便是心底里难安”。[4]397这种根本不能调和的矛盾使彭玉麟常常处于精神上的焦虑和迷茫状态,因此一生都郁郁寡欢。也正因为此,他每次有机会升迁,却屡屡请辞。他曾先后三辞安徽巡抚,三辞漕运总督,三辞兵部侍郎,二辞两江总督并南洋通商大臣,并且每次辞官都允准而后止,言辞恳切。正如他在奏折中自陈:臣素无室家之乐,安逸之志。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受伤积劳,未尝请一日之假。终年风涛矢石之中,未尝移居岸上,求一日之安。……臣之从戎,志在灭贼。由此可见,彭玉麟始终铭记在心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救济苍生的民生情怀。他痛恨扰乱国家正常纲纪的起义与侵略,更痛恨晚清官场的种种腐败。他视金钱如粪土,每每因军功获得赏银,总是第一时间用于或救济穷人,或充公国库用作军饷。据不完全统计,他去世前,共捐银上百万两。而能铸就他“不要钱,不要命,不要官”的“三不将军”美誉的,即是他矢志不渝坚守的“不误朝廷,不误苍生”的“初心”。
何谓“责任”?责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层意思:一是分内应做之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5]1574以上两点均指法律责任,另外还有一种责任叫做道德责任,可以解读为“分内之事做的好与不好”。一个称职的官员“责任担当”则主要表现为不仅能够很好履行法律责任,还能很好地履行道德责任。而道德责任的担当在考量官员道德修养境界中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在谈到圣人、君子、豪杰等人的人格修养时,着重阐述的就是个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传统儒家的责任意识要求人们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时,要始终坚持以国家、社会利益为上,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受传统文化熏陶颇深的彭玉麟,无论是从其言论中还是从其实践中均体现出了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他认为要做到真正的责任担当,官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与所担任官职相匹配的专业才干是担当起责任的基础。他认为,一个官员最起码的素质是具备所担任官职的才能。彭玉麟深知一个不具备相应才能的官员一定会误国误民,所以他屡次请辞朝廷任命他做文职官员的奏折中均表现了这样的思想。这从他多次辞官的言辞中可以略窥一斑。1861年底咸丰皇帝下旨令彭玉麟补缺安徽巡抚,他在辞呈中说:
“以臣起自戎行,久居战舰,草笠短衣,日与水勇、舵公弛于巨风浪之上。一旦身膺疆寄,进退百僚,问刑名不知,问钱谷不知,譬之跛行者行生僻之路,其为掂蹶不待履蹈坎坷而后知也”。[3]2-3
意思是说,自己是个武将,只擅长于军事,自认为没有“进退百僚”的才能,如果硬要自己履职,则犹如瘸子走在一条陌生的道路上,终究是要失败的。
同治四年三月(1865 年),皇帝任命他为漕运总督。他两次上书请辞,理由是:
“……漕臣实总揽其纲。臣于斯事全未谙究,何可冒昧尝试,殆误京储。”[3]153-154
又说:
“臣本无经济之学,……自愧性情褊躁又苦才具疏庸,……思虑伤脾……月积年累,遂成怔忡眩晕。……精力日衰,心气日耗,……若不再安心调理,必致贻误国事”。[3]228
他坚持认为漕运总督这个官职责任异常重大,可自己对这个职位却“全未谙究”,既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亦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说完全不熟悉总督事务,如果冒险履职,势必给国家造成损失。
他对于官员相应才干的重视除了表现在他自己的履职经历中,还表现在他为长江水师选拔将才时对“才能”的重视和要求。他认为只有“智识宏远、天资忠亮”的任才适合担任此种官职,可此种将才可遇却不可求,于是他非常重视平常对人才的发现,只要能符合,便“随时不次擢用”。
其次,具备“清廉”“敬慎”“勤奋”等品质是保证担当起责任的关键。彭玉麟认为做官的基本品质修养,就是要做到“清廉”“敬慎”“勤奋”等六个字。
清廉是做好官的基本要求,敬慎是作好官的保障,勤奋是做好官的核心。彭玉麟认为,清廉是从政之根本,做官为臣的第一准则。因此,他对湘军中很多将领中饱私囊的行为深恶痛绝,他说:“从来带兵之官,辄克扣军粮。私肥囊橐。近世何尝免得。侄深愧不能禁人之不取。但求我身勿犯。”[4]84事实上他的确也做到了,他明确喊出了“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这样铁汉铮铮的口号。他任职水师十余年,身居高位,却“自誓不求保举,不求官职”,[3]158这种廉洁奉公的高贵品德在湘军甚至在晚清朝廷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曾国藩对他的评价:“其勇于大义,淡于浮荣,不愿仕途,份出至诚”。[6]45彭玉麟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至于到了“中年黜妻屏子,无姬侍,惟一二老兵给事其旁”的地步。[6]45
此外,他认为官员担负着维护国家和保护黎民百姓的重任,因此,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心怀敬畏之心,谨小慎微,才能把事情做好。他把“操守清廉、敬慎畏法”也作为选拔将才的重要标准,[3]238认为把这样的人“畀以重任,必能称职”。这是他洞悉世事的复杂、晚清官场的黑暗之必然结果。同时,他自己每每在接受新的官职时,总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慎重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是否适合这个新官职。他把“敬慎”放在“勤奋”的前面,足见他对履职能力的重视。
“勤奋”是官员担当起责任的重要途径。评价一个官员履职的好坏,主要看他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事,即评判他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彭玉麟认为,只有勤政为民,才能疏民困、解国危,所以在各个战役中,他都率先士卒。为了清除湘军后期懒散、腐败的不良士气,革除水师营中的弊病,彭玉麟在巡阅的过程中,每阅一营,扫除浮文,讲求实际,往往亲棹轻舟,抽点各哨船兵丁,不准稍有缺额。他不仅自己亲力亲为地践履“勤奋”这一信条,而且他在选拔官吏时,也是把这一条当作考核的重点。他在力荐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时,就因为李成谋具备勤奋的品格,“结实朴诚,认真办事”,认为他必将称职。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善于继承人类一切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并立足现实,着眼于古代德治思想的当代阐释,以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古为鉴知兴衰,以史为鉴知兴替。温故继承知创新。”尽管由于时代及阶级的局限性,彭玉麟官德修养思想中夹杂着封建落后的因素,但其中不乏思想精粹仍然可以在当代作出新的诠释赋予新的内涵。在晚清腐败污浊的封建官场中,彭玉麟的“坚守初心”“责任担当”的官德修养思想卓然清新,对当前我国共产党人的官德建设和官德修养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彭玉麟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官德修养精神值得我们当前各级官员认真学习。彭玉麟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人才,处于动荡中的晚清王朝,有诸多机会升官发财,可彭玉麟从来没有被纷繁复杂的利益所诱惑,他始终强调自己之所以加入湘军,是因为要杀贼,维护社会稳定,还人民一份安定的生活。数十年如一日,他从未忘记过自己最初的信念和誓言,甚至从未动摇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当前党员干部借鉴学习的。就我国当前的党员干部来说,何谓“初心”?“初心”就是指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那份宣誓词,那里明确地写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应该是每一个共产人应该牢记的“初心”“本心”。只有坚守这个初心,才能抵制住前行中的任何利益、美色的诱惑,才能战胜事业征程中任何意想到的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才能保证每个共产党员人生前进的正确方向。要真正做到坚守“为党为人民”的初心,不仅需要有爱国爱民的道德情感,也需要有坚强的道德意志,更需要有扎实的道德践履。
其次,彭玉麟尽职尽责的官德修养精神对当前官场浮躁、急功近利的现状有醍醐灌顶的教育意义。他通过坚守清廉、敬慎畏法以及勤奋执政等道德品质而扎扎实实地履行自己做官为国为民的责任,值得我们景仰和尊敬。做一名合格的官员,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即是清廉,这是古往今来的任何社会对于官员的一个最为基本的道德诉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2]36-38那么,为什么官员就必须要廉洁奉公?首先,因为官员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为他人、为国家服务的职业,一旦选择了做官,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特殊个人利益的诉求而服务于他人和社会,因而我们称之为“人民的公仆”。这个特殊的职业规定决定了做官与发财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其次,官员都是党和国家推荐以及人民选举上来做事的,一旦掌握了某个职位的权力,理所应当对党、国家以及人民负责和尽职,才能对得起党与人民的栽培和信任。另外,“敬慎”同样也是当前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党员干部要敬畏赋予自己权力的“人民”,要慎言慎行于自己的工作。只有怀着对人民的敬畏之情,才会慎重地对待手中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才能保证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人民为我服务的基本方向,才能保证对人民服务的工作不出大差错,才能保证在外界的各种诱惑下坚守住自己为党、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党员干部要做到常怀敬畏之情,行事常如履薄冰,“一方面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善于积善成德,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另一方面要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36-38勤政为民,“为民谋福利,不做懒官”,[7]91-94这是官德要求的核心内容。一个官员如果只是做到廉洁奉公,做到敬畏慎言,却在自己的职位上碌碌无为,毫无作为,那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好的或者善的官员,一定不是一个有德的官员。事实上,官员之德既包括“为官从政之德”,更包括“引领经济之德”。[7]91-94从某种意义上讲,从政之德是指个人品德方面,而引领经济之德是指做实事的能力方面,即“立功”方面,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官员能否通过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引导、保证当地经济获得健康、持续发展,是否能够真正使服务一方的百姓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一个勤政为民的官员必须要具备做事的能力。一个克己奉公、与人为善的官员,不能不说是个清官,但如果在职位上没有做出任何的成绩,那也是个昏官、糊途官。因此有官德的官员一定是在立功中立德、在勤政中为民。
再次,彭玉麟数次辞官的行为对当前我党任用干部的方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彭玉麟数次辞掉高官厚禄,除了有诸如身体、良心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没有相应的能力或者才干。在彭玉麟的官德修养思想里面,他非常看重一个人是否具有相应官职的能力,认为首先只有具备了能力,才能谈得上其他方面的官德修养。为此,他主张平常就应该注重发现人才,一旦发现,随时提拔随时任用。他自己在任职当中也始终坚守这个原则,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的官职,哪怕再好也绝不就职。这个思想虽然非常简单,可对当前我党的任官机制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1] 萧萐父,许苏民.王夫之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J].求是,2004(19).
[3] 梁绍辉等编.彭玉麟集: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3.
[4] 周维立(校).清代四名人家书:林则徐·彭玉麟·张之洞·李鸿章[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六十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 冯尔康.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 刘煜.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官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4(2).
(编校 贺 琤)
On Peng Yu'lin's Thought of Leader's Moral Cultivation and Its Modern Value
XIEFang
(Law Schoo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Although there's some feudalism elements in Peng Yu-lin's thought of leader's moral cultivation,it contains many essence components.The “adhering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is the purport of its thought of leader's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taking on responsibilities” is the essentials of its thought of leader's moral cultivation.The serious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Peng Yu-lin's thought of leader's moral cultivation have significant meaning in strengthening the moral construction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the leader's team of our Party.
Peng Yu-lin; original intention; leader's moral cultivation; modern value
2016-12-17
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湖湘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2015BZZ001);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湖湘精神研究”(15C0223);衡阳市社科规划项目“智慧城市视域下衡阳市人文生态环境建设路径研究”(2015C006)。
谢芳(1972—),女,湖南衡阳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中西伦理思想史研究。
K252
A
1673-0313(2017)01-00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