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芝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的方法论思想探析
刘明芝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的灿烂光辉。梳理、归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方法论思想,主要表现为:以“实事求是”与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领航中国发展;以远大的革命理想与求实的科学态度指导中国梦的实现;以“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双重举措推进中国发展;以矛盾分析法与统筹兼顾思维方式科学处理改革中的各种难题;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推动社会发展;在强调历史与现实统一中提高执政水平。这些方法论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又把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方法论思想推向深入。 〔关键词〕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方法论
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但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他们能应中国革命与建设之所急所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用来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使中国革命与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讲话,既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又把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方法论思想推向深入。仔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其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五大发展理念”等为代表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思想之深邃、逻辑之缜密甚是明显。讲话内容充满睿智,语言富有中国特色,从理论上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与情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的灿烂光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的新境界。梳理、归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其中的方法论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建立的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者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最根本的方法论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并与改革开放出现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在“问题导向”中引领中国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与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物质决定意识,从客观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第288~289页。马克思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客观的外部世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必须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与世界的客观规律性,使思想、行动与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同时认为,只有在工作中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才能为做好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始终把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视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依据。
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认为实事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及何种条件下都必须执行的。他指出,实事求是以及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必须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按照客观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认识到,不断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国情、世情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对处在整体转型升级时期以及处在实现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是何等重要。事实的确如此。“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引领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从我国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与热切期盼中得出来的,是针对我国社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产生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体现出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最好的坚持和运用。
此外,强烈的问题意识同样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等讲话中,他都突出强调了这一点。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对中国问题进行把脉,才能把中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梳理得准、解决得好,使中国新时期的全面深化改革在良性轨道上阔步前进。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此后,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党内外人士的普遍赞誉与认可。实质上,中国梦关系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是亿万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向往。
中国梦的提出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实现,它的实现需要亿万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与扎扎实实努力。首先,全体中国人民要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中国人民只有把饱满的革命热情、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与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能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将实现中国梦与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中国梦实现的前提与基础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来提供。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才能使经济不断发展,物质财富才能得到进一步积累,实现中国梦才有强大的动力与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中国梦作为方向上的指导。在实践中只有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坐标,全面深化改革才会不偏离航程,在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下一步步推进。
力戒空谈、提倡实干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梦想有抱负、守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提倡实干精神、追求实际效果、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透切理解与最好的贯彻。2013 年和2015年,党中央在全党分别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体现的都是一个“实”字。比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的 “修身”、“用权”、 “律己”以及“谋事”、“创业”、“做人”,内容涵盖了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严”和“实”是通过一件件事情、一点点修行积累起来的。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8页。无论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要靠实干。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质量互变规律理论的精神实质,将其转换为指导实际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摸着石头过河”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采取先进行试点,以投石问路的方式寻找经济发展契机的办法。这种发展模式侧重于自下而上,通过实验、总结、推广的不断实践过程,在试验纠偏、总结经验的反复探索与研究中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这是一种务实的发展策略,与盲目冒进有本质的区别。邓小平指出,我们做的事情是一个试验,是新事物,要摸索前进,其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就改,防止小错变成大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方法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西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渐进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这一方法的重大意义,认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第80页。。这种先行试点、投石问路的改革办法把失误和风险降到了最低,保证了改革的稳步推进,符合 “个别—一般—个别”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求以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能够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那么在当前和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术语,是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顶层设计”的主要特征是顶层决定性、整体系统性与实际可操作性,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改革开放初期 “摸着石头过河”这一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不同,“顶层设计”是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有了“顶层设计”意味着政府要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轮当好“舵手”,做好“总设计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理论、方针来源于实践。但当实践到一定程度、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认识时,就需要总结经验,反思与提升认识水平,为未来的实践行为走向理性的规划提出理论上的指导,即“顶层设计”。改革有了“顶层设计”,设计出更具框架性、全面性和根本性的总体方案,可以降低改革成本、把握改革方向。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但我们已经积累了30多年的成功经验,“白手起家”的年代已经过去。总结、归纳改革经验,规划、提出新的发展思路、目标,我们的改革开放就会一帆风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2页。这就是说,必须用系统、全局的眼光对现阶段的改革进行整体框架、关键领域、原则方向上的宏观设计与总体部署。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顶层设计”目标的实现要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行为来落实, “摸着石头过河”是“顶层设计”的实践基础。只有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顶层设计”才能形成、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顶层设计”为“摸着石头过河”指明方向与路径,确保改革的规范性与正确性,避免在实践中走弯路。 “摸着石头过河”与 “顶层设计”的统一,使改革达到最优化,丰富了改革的方法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以及认识规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在方法论上的生动体现。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盘大棋,如何下好这盘大棋,万众瞩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既站在大局的高度驾驭改革开放的航向,又始终坚持运用矛盾分析法这一方法论思想去面对、认识、解决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在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发展无疑是重要的,它为保护环境提供资金上的保障。但经济发展不能忘掉生态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生态资源与天然基础。放弃经济发展、一味追求天然生态没有出路;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乱砍滥伐、毁坏生态系统更不可取。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慢慢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命脉,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已逐渐变成人们的呼声与共识。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密切相关,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决定发展潜力,生态优势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他明确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第230、48页。他强调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内在统一。实际上,“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内在统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是在思维决策过程中兼顾矛盾的转化与统一,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方向上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贴切比喻,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让老百姓直接感受到想拿“金山银山”就要保住“绿水青山”。这种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理转换为大众百姓耳熟能详的语言,不能不说是方法论上的一种创造。
用“牵住牛鼻子”与“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方法推进改革。“两点论”与“重点论”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是指在众多的矛盾及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既要抓主要的,也不能忽视次要的。抓次要是建立在抓主要的基础上,抓主要也不能忘记次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项改革举措的互动性和关联性比改革初期明显增强,各个领域之间协调与配合的急迫性在加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及统筹兼顾战略思想的重要性,注重把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与“重点论”这一方法论思想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处在深水区的改革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要统筹谋划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使各项改革能够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深水区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使改革继续下去并取得成功,必须使改革整体推进。但是,整体推进并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抓住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找难点、抓住重点,在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集中发力,使整体改革与重点推进并行前进。正所谓“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②。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时候要抓大放小,有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这种既“牵住牛鼻子”又“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形象比喻,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是中国亿万人民的事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加快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字里行间,既坚持与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又有其自身独特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思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的一切执政活动、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和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人民群众是党的立根之本、力量之源,只有时刻把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解决民生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二是主张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在谈到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②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第199、128页。。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够创造出无愧于历史与时代的优秀作品,促进文艺大发展。
三是以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关注民生,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②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注,是之前老一辈革命家所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诠释与延伸。
此外,全面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表现。前已述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倡导全面从严治党,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如颁布“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这些活动“为民”思想浓厚,强调要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深化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认识和理解,改进了工作作风,广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历史能够透析现在、昭示未来,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蕴含着许多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对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对于我们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的深入研究,就不可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十分重视向历史学习,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党建》2013年第7期。同时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党史纵横》2014年第1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和开创未来十分必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某种联系或关系,历史、现实、未来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倡导向历史学习,而且还强调历史、现实、未来的有机统一性,认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67页。。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所经历的五百年的发展历程,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汲取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的营养,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重温党史国史得出的必然结论。再比如,在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二者的不可分割性与统一性,指出不能把前后两个三十年割裂或对立起来,要把二者作为一个前后联系的统一整体来看待,要将其置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去认识和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方法论思想,除了上述几个主要方面外,还包括 “胆子大”与“步子稳”这一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方法论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他不断提出“胆子要大”、“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等话语,但又告诫人们步子要稳、方向要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作用与意识反作用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精神实质,善于找出切合工作实际的方法论运用,其做法的确是当代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楷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及其方法论思想的新境界。
[责任编辑:吴荣生]
An Exploration of Xi Jinping's Methodological Thought in His Speeches of Governing China
Liu Mingzhi
(School of Marxism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Since the 18th Party Congres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delivered a series of speeches on governing China, which embodies the thoughts of Marxist methodology. Combed and summarized, they are listed as follows: The methods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adhering to the problem-solving orientation are employed to pilo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great revolutionary ideal and the realistic scientific attitude are used to guid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The measures of crossing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 and the top-level designation are adopt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 Contradic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balanced way of thinking are utilized to properly solv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ation; The people-centere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applied to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unity of history and reality is stressed to promote the governing ability. These methodological thoughts have played a greatly important role i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for they can ensure the right direction of Marxism and make better use of the Marxist methodology to solve the real problems in today's China.
Xi Jinping; govern China; a series of speeches: methodology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从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系列讲话: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的新发展”(项目编号:14JD710002)的阶段性成果。
刘明芝,女,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D616
A
1002-3909(2017)01-0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