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丽 黄天齐 刘 伟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河港口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黄 丽 黄天齐 刘 伟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四川内河港口及港口企业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发展初期的港口及港口企业来说,必然要经历发展进程,遵循发展规律,如何实现良性的快速发展、服务和促进好地方产业经济、开拓货源腹地范围,港口企业的发展策略和盈利模式是关键问题。
内河;港口;盈利模式
四川省目前重点发展“四江六港”建设,以长江及长江支流嘉陵江、岷江、渠江为航道,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为港口码头。其中泸州港于2003年开港运营,其它港口的主要港区均在2010年之后建成运营,发展时间不足5年。
目前,我国港口开发建设和管理从中央政府层面是分部门分行业进行管理,如防洪、供水、水运、灌溉、环保、发电、养殖、旅游等分属不同部门,而在地方则是分省、自治区按行政区划进行管理,这不可避免地出现职能交叉、管理重叠的局面,且容易诱发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争议等。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劳动力成本升值的背景下,大宗散杂货以及出口集装箱量增速逐步下移。港口企业,尤其是内河港口,单纯依靠装卸业务创收创利“坐地收钱”模式逐渐面临瓶颈。
港口的盈利模式需要由过去单纯依赖装卸收费转向提供全面的供应链服务来增加收入。港口单单依靠装卸费作为利润来源的时代正在过去,越来越多的国内港口开始发展由装卸业务衍生而来的相关物流业务。
1.港口吞吐能力的利用效率低
由于航运市场培育落后,加之沿江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无成批量大宗货源,无法满足现有港口吞吐能力,造成港口利用率低下,影响了港口服务功能的发挥,成为制约港口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相关数据表明,四川省港口目前的吞吐能力与实际吞吐总量之比已接近10:1。在这一指标处于高位的情况下,港口企业需要探寻更多的方法和途径才有可能实现盈利。
2.水运航道的容量制约水运经济的发展
目前,四川境内航道等级偏低,仅能实现1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每年近三个月时间2000吨级以上大型船舶无法入川。港口企业受此影响,也需要找寻对策来减少其对运营和盈利的影响。
3.税收减免、运费补贴难以长期保持
一个行业发展的初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目前,四川各个港口城市均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如集装箱装卸补贴、保税港区税费优惠、所得税减免等。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不是永久的,必然会随着产业的逐渐发展成熟而减少甚至退出。因此,港口企业需要尽早探究按市场经济运作的盈利模式。
1.港口的收入来源
港口企业的收入来源,根据第一代、第二代港口运营模式,港口企业收入包括装卸费、堆存费和拖轮费等杂费,一般企业是按照综合费来收取的。其中,集装箱和非集装箱比较,重件、散货等非集装箱的装卸费因为成本高,收入也高,利润也高。除此之外,码头装卸作业之后的掏箱、货物仓储(非集装箱仓储)、拖车等物流收入,也是港口企业的来源之一。因此,港口企业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1)没有实物的生产成果,存货很少。港行企业依靠运输,存储货物和运送旅客获利,将接受到的货物和乘船旅客送至既定地点,消费过程完成,生产过程就完成,就能够收到收入。
(2)固定资产占资产的比重很大,在40%左右。港口企业的固定成本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港口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吊床,吊口,吊机,仓库,堆场等大型设备和必需的基础设施;一部分是船舶,车辆,装卸机械等金额很高的运输工具,而且这些劳动资料需要随着生产过程不断移动,管理难度也大。
(3)折旧费用大,费用金额难W控制。因为港行企业的固定资产金额过大,与设备有关的费用就很繁多。
2.提高内河港口盈利能力
(1)加强港航联动,培育航运市场,提高航线和航班数量;
现代化的港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货物交换、中转和运输的场所,而是供应链网络的重要一环。港口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兼备水公路铁等多种运输多式,集运输、仓储、加工、分拨、信息为一体,由节点之间进行分工一体化,连接节点之间的有机服务整体,具备多项功能。通过港航货一体化,港口建立起前港后园,耐以生存的货源有了保证,可有效拓展港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通过信息平台整合港口群资源,提升港口经营和航线运输的规模效应;
围绕市政府给予内河港口的新定位,以构建五大新平台(岸线码头资源要素平台、航运要素资源平台、综合物流平台、网络管理平台、战略联盟经营平台)、发展三大新板块(港航中转运输物流板块、聚集物流板块、综合五板块)、创设五大新流程(物流化、信息化、联盟化、集约化、一体化)、实施三大新战略(业务归核战略、板块协同战略、岸陆一体战略),加快内河港口企业由传统中转经营模式向全程物流运营模式的转换,着力提高港口企业在西部物流行业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积极构建西部现代综合物流航母企业集团,成为重庆商贸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临港工业和保税区的重要支撑。
(3)开拓货源,切入“腹地-港口”全程物流,实现物流覆盖。例如无水港、水水联运等;
向上下游产业链要利润——贸易、物流、金融、保险。港口作为物流节点掌握重要的信息流,拓展至物流、资金流。港口企业可以脱离狭义港口区域扩展至广义腹地,切入“腹地——港口”全程物流,实现物流覆盖。
(4)重点对接亲水性临港产业和进出口粮食、汽车、信息产业等高端物流需求;
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江口江海直达转运体系和长江全流域航运体系;顺应港航货一体化发展趋势,主动协同港航单位和第三方物流商,建立稳定物流布局,主动嵌入重要客户的供应链环节,如充分利用上汽物流、安吉物流、民生轮船、长航集团等大型企业在长江沿线的物流布局,发展汽车滚装物流;立足城市定位,创新服务功能,提升比较优势。
[1]四川省内河港口多元化融资模式探讨,王华,潘荣伟,《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0,21
[2]内陆临港经济城腹双驱流域推动型模式研究,朱冷燕 《西南交通大学》,2011
项目:四川省水运中心项目,课题编号:SYJJ2015B05,课题名称:四川内河港口企业发展策略及盈利模式研究。
课题:四川省水运中心课题,课题名称:四川港群协同发展管理体制及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编号:SYJJ2015B06,负责人: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