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产力呼唤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2017-03-10 13:44杨英姿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产力文明绿色

杨英姿

(1.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 海口 571158)

绿色生产力呼唤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杨英姿1,2

(1.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 海口 571158)

资源环境生态危机的出现,表明现有生产力发展难以为继,生产力本身需要绿色化,生产力发展需要进行生态转型,绿色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历史任务。资本逻辑、工业文明的生产关系和制度体制机制是不适合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地阻碍着绿色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确立自然资源资产公有的根本制度,在资源确权管理使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政府和市场双翼并举、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绿色生态产品,实现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绿色生产力;生产关系;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希望总是在困境、逆境中萌发,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同时也是绿色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生态转型的历史契机。但危机不会自动变成机遇,人类能否籍由绿色生产力走出发展困境,要视其主动的、能动的文化选择和制度建构。进而言之,绿色生产力发展需要绿色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需要通过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来变革旧有生产关系,形成先进的绿色生产关系。

一、绿色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实践能力,包括劳动主体、劳动资料(以劳动工具为核心)和劳动对象等要素,表现为生产劳动中的主体行为及其劳动产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生产力进行不同的分类,如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以及石器生产力、铜器生产力、铁器生产力、机器生产力等。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应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生产力的发展既要使人类摆脱动物式慑服于自然界的状态——“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1]81-82它不能让人类反过来随心所欲地掠夺、破坏、宰制自然界,人类发展生产力本身也有一个面向文明、力求和谐的选择与取向问题,且这不是纯粹的主观选择问题,而是有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资源环境生态危机的出现及其全球性蔓延,表明现有的工业文明的生产力因其对大自然的污染和破坏而难以为继,生产力本身需要绿色化,生产力发展需要进行生态转型,绿色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的范畴,相对于农业社会的人耕牛犁,近代工业的机器大生产是先进生产力,相对于传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同理,相对于工业文明生产力对大自然的污染和破坏,着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先进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绿色生产力是生态的生产力,它注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尽力避免乃至杜绝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的损害,致力于提升自然生态的生机繁荣,维护整个地球的生态可持续。

其二,绿色生产力是发展的生产力,它不是为了保护自然而让人类退回到落后于工业生产力的阶段,而是要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将生态潜力转化为经济动能。马克思曾说过:“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土地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土壤自然肥力越大,气候越好,维持和再生产生产者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就越少。”[2]58绿色生产力就来自于土壤、河流、森林等自然生产力,绿色科技创新既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又不竭泽而渔自然生产力。其三,绿色生产力是文明的生产力,它不是片面发展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和征服统治自然的能力,而是以人的全面能力的提升、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为目标,维护自然生态的持续进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最终体现为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

二、绿色生产力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历史任务

先进生产力要求先进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社会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运行和发展的。所谓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形成的、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之上是由其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由此可见生产力在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力决定和制约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与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3]591-592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会适时向我们提出变革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任务。

资本逻辑、工业文明的生产关系和制度体制机制是不适合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地阻碍着绿色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对个人利益的无限追求、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绿色生产力所追求的公共性、普惠性福祉是根本冲突的;工业文明为了资本逐利所形成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方式,与绿色生产力发展的低碳、循环、可持续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如果对市场经济不加约束,任其盲目发展,则会被资本绑架而成为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再高端的科学技术,再能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力,只要是以掠夺、损害大自然为代价的,就不是现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就将被历史地淘汰。绿色生产力是具有时代特征和比较优势、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它需要突破资本逻辑和工业主义框架的先进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因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以先进的生产关系保护、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正是为此进行的顶层设计。

在资本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和国际秩序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肩负的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历史任务非常艰巨。资本的物质性、私有性、局部性、短视性借由着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严密的制度网络,几乎覆盖全球,渗透各处,在国际社会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左右着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所以在全球似乎都在为解决资源环境生态危机而努力的今天,却挡不住冰川持续融化、气候持续变暖,挡不住生物物种持续锐减、生态环境持续退化,挡不住生态殖民、生态危机转移和转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创新要在这样矛盾重重、阻力层层的困境中推动绿色生产力的发展,观念的转变与利益的博弈、原则的坚持与布局的协调等,是一个既要坚持不懈又要循序渐进的过程,确实是任重而道远,好在我们已经明确方向,迈步向前。

变革生产关系的任务是历史地、客观地提出来的,但是生产关系所涉及的是利益分配,旧有的生产关系及其既得利益者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所以需要人的主体选择和主动作为。同时,绿色生产力所触动的生产关系是全面的、复杂的,因为它关涉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两大关系,所需要变革的观念、制度等是全方位的和深层次的,对人类社会固有文化范式、文明框架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更需要实践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谋划。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资源环境生态危机的同时,在国内从执政理念和顶层设计的高度全面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强力推进生产关系的绿色化变革,不能不说是负责任的历史担当。

三、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的战略部署

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是为了保护、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推进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们提供最公平的绿色产品,创造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来讲,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为了保护、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言下之意,一是当前的生产关系和现行制度中存在着大量不利于绿色生产力发展的东西,二是一些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各项制度存在着缺位现象,所以说既要改革又要创新,既要建立又要健全。针对生产关系和现行制度的“绿色”缺位或错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并且随后的八项制度构建均是要“着力解决”具体的生产关系问题,目的就是适应绿色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理顺有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各种关系,以便一方面破解经济发展造成环境退化这一难题,另一方面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向优良的生态环境要生产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绿水青山同时成为金山银山。

生产关系的绿色化是通过建立健全、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的。制度是观念的定型化,观念则是制度的灵魂和支撑,绿色观念引导、助推制度的生态化,而生态文明制度的创建又凝练着、呈现着绿色观念的价值共识。《方案》在具体设计和部署八项生态文明制度时,特别确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大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这六大理念一方面指出了自然生态系统中蕴涵了巨大的绿色生产力,要千方百计地保护、激发和发展这些绿色生产力,另一方面强调要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形成绿色生产力,通过绿色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这就为八项生态文明制度的构建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宗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要紧紧围绕创建适应和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生产关系这一中心来推进,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既要以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生产关系变革,坚决守住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又要以生态文明制度体制改革动力,最大限度地释放自然生态系统的绿色能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在绿色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质量,以绿色发展富国惠民。

创建绿色生产关系、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兼顾、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方面,《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组建对全民所有的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保障全体人民分享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等,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普惠民生的充分体现。之所以要强调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因为我们所坚持和追求的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国乃民之国,而非少数利益集团的国,民乃全体人民,不是少数利益集团成员,绿色富国、绿色惠民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生态文明制度创建必须以人为本、为民造福,以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及其收益共享和分享,为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公平正义奠定牢固基础,提供根本保障。此其一。

其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在资源确权管理使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需要政府和市场双翼并举、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为此,《方案》在强调政府主导的同时,特别作出了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的规定,包括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推行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制度,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以及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等内容。

总之,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核心和努力方向,就是适应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自然资源资产公有、劳动主体地位平等、劳动产品普惠民生等方面,探索生产关系绿色化的具体形式,并用立法和制度使之定型化,最大限度地保护、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解和谐的文明社会。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Green Productive Forces Requiring the Innovation of Eco-civilization System

YANG Ying-zi1,2
(1.School of Marxism,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Hainan 571158;2.Eco-civilization Research Centre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 Hainan 571158)

The emerging of the crisis of 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ecology signifies that productive forces need to develop greenly and ecologically.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green productive forces present the historical task of the innovation of ecocivilization system.Capital logic,and productive relation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the mechanism of systems and institutional do not conform to the level of green productive forces.They are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roductive forces.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mancipate and develop green productive force by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the system of eco-civilization.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co-civilization system includes that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establishing the basic system of public ownership of natural resources assets,and playing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in the fields of the ownership,us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sources,developing and protecting geographical space,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imultaneously.The goals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co-civilization system a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roductive forces to the utmost extent,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provide green eco-products for the people,and make our country rich and the people well-living by green development.

green productive forces;relations of production;system of eco-civilization;reform;innovation

F205

A

1673—8861(2017)02—0065—04

[责任编辑]肖 晶

2017-05-05

杨英姿(1969-),女,湖南常德人,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哲学、环境哲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ZX019)。

猜你喜欢
生产力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文明歌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