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玮 何璐羽 魏亚龙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于大学生网络贷款是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现金消费、资金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或直接上门进行抵押、拍照借贷的私人放贷服务。2014 年以来,各种“校园贷”平台呈爆发式增长,在大学校园里,各种校园贷款的广告无处不见。再加上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往往在购买欲的推动下欠下一笔又一笔贷款。
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800-1200元左右(研究对象为河北省大学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500元上的学生仅占8%。
然而,在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难以满足资金的日常消费需求,消费时需要考虑经济压力。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生活费可以维持生活,但难以痛快消费。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生“校园贷”应运而生,从而使大学生网络贷款在校园内愈演愈烈。
52.36%的大学生表示听过网络分期贷款但没有借贷,但有12%的大学生知道并借贷过。可以说大学生对于“校园贷”是知道多,尝试少。
对于不参加“校园贷”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位居第一的是没有此类的需求,而对于有这类需求的大学生,最让他们担心的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大学生大多是通过手机app推送了解到贷款平台,“校园贷”商家投入大量的广告进入校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效果最好的是采用网络广告推销方式,即平台在大学生点击率高的网站和手机APP进行广告宣传。其次为校园代理的方式,即“校园贷”平台在各高校设置代理人,代理人负责校园业务推广。
“校园贷”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正规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如爱学贷,趣分期等。第二种借贷是通过聊天工具或朋友介绍在个体借贷方借贷时。而第三种方式直接通过软件给自己的额度步骤最简单,直接完善个人信息绑定银行卡,就能使用额度。
经购物软件直接给予的信用额度并没有受到大家的热捧是因为购物软件所提供的信用额度仅限于在此购入软件上购买物品是使用,而不能应对大学生五花八门的需求。显然这种贷款方式不容易造成贷款金额过大,因此,这种贷款方式所引发的大学生贷款事件最少。
“校园贷”用途第一位的是“校园贷”购买电子产品,第二位的是用于学习,第三位的是旅游、聚餐等娱乐。大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贷款购买电子设备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商品。然而电子产品的价格昂贵,而大学生偿还能力弱,因此贷款后的还款是大学生的重要难题。除了电子产品,购置学习资料、报考相关课程交、学费、购买衣服和化妆品以及旅游、聚餐等娱乐花费都是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的普遍消费内容之一。
在针对“校园贷”父母是否知晓的调查中,在网络贷款期间,55%大学生没有通知父母自己的贷款状况,因此在大学生贷款危机时父母并不知情,不能及时关注孩子的内心动向,从而增加悲剧发生的可能性。如郑德幸“校园贷”赌球欠款60多万的跳楼悲剧,郑某贷款期间父母对孩子贷款赌球一无所知。
在“校园贷”是否发生纠纷的调查中,有15%的大学生表示在“校园贷”过程中发生过纠纷。可以说,“校园贷”纠纷比例较高,反映了“校园贷”平台的不规范,存在风险,需要整改。也警示大学生“校园贷”风险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此在“校园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相对正规的平台,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钱财安全和人生安全。
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因此偿还能力弱,且大学生自制力有限,不宜给予大量的资金,造成悲剧的发生。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校园贷”消费观念。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校园贷”消费观念,父母首先要以身作 则,加强对子女的消费监督。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教导子女量人为出、适度消费,对子女的消费状况要有一个大概的把握。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大学生生活情操。 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光要传授他们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学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下工夫,学校社团和学生会是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社团和学生会可定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例如针对“校园贷”消费,完全可以举办一期话剧或者辩论赛,揭露“校园贷”过程中的利与弊。三.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加学习投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大学生明白自己的主业是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任性消费。四.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由于大学生处于青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控能力较弱,一旦受到网络、他人的影响,就易冲动地购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因此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教育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就能自觉抵制诱惑,使他们的主要心思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吃穿用度的攀比。
大学生在平时的消费中,要做到提前计划,统筹安排,计算好自己的生活费用和学习用品费用,除去这些必要的开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选择是否进行“校园贷”消费,钱时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不要为了图一时之快,把父母拖人还债的深渊。在平时的购物中,该买的和不该买的产品自己要分清,不要过分追求高档的电子产品。市面上销售的一般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完全可以满足平时使用的需要,没有必要背上沉重的债务去追求苹果手机、单反相机等高档消费品。有了一个合理的购物计划,大学生在平时的消费中就会量人为出,而不会寅吃卯粮,任性血拼。
一是增加平台信息透明度。对于平台相关信息要及时更新公布,使平台客户及时掌握平台情况,不断督促平台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是加强信贷资料审核力度。“校园“校园贷””平台应完善信贷审批 制度,避免冒名贷款等情况的发生。三是提高信贷 准入“门槛”。例如,可以由学校提供学生诚信证明,学生家长提供信贷担保等方式,逐步淘汰劣质客户。四是平台应进一步明确收费标准。平台应在授信时进一步明确收费标准,充分提示违约责任,避免由于风险提示不足产生纠纷。
目前我国的“校园贷”程序过于简单,贷款门槛过低。很多“校园贷”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提高营业额,纷纷降低贷款门槛,推出简单的贷款程序,多数分期平台只需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使一些学生不仅利用自己的学生身份贷款,还可以利用其他同学的证件甚至在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冒充他人贷款。导致不仅一个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而且是其周围更多的同学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都因此背上高利贷。为避免出现冒名贷款的情况,必须严控贷款审核程序,杜绝贷款门槛过低现象。
一是应出台“校园“校园贷””监管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稿)》对“校园“校园贷””的内容涉及较少,不能适应“校园贷”规范管理的需要,所以制定专门的监管办法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应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对传统电商、分期付款模式“校园贷”的监管可能涉及多个监管部门沟通协调,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三是成立行业协会。应成立“校 园“校园贷””行业协会,将阿里、京东等大型平台的经营理念灌输到整个行业,增强行业企业的自我约束意识,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1]景宇哲.大学生“校园贷”与p2p[J].商业经济,2016(8):28-32.
[2]邵妍.大学生“校园贷”分期消费的产生原因及利弊研究.信阳师范学院
[3]宋雁慧.大学生“校园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J].超星*期刊
[4]王东静,张社争.大学生“校园贷”消费心理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