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视野下太极拳价值取向探讨

2017-03-10 03:46罗海斌崔汉洋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太极太极拳武术

□ 罗海斌 崔汉洋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国际太极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休闲视野下太极拳价值取向探讨

□ 罗海斌 崔汉洋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国际太极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在社会生活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文明的进程是潜移默化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拳术中的传统类型,经历了3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太极拳的习练条件简单自由,太极拳给予人们的身体享受和精神享受是其他类型体育运动不曾比拟的。太极拳蕴含着太极文化,彰显着东方精神的宽容与隐忍,是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对太极拳的理解,需要从多个视角进行考虑,需要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才能够获得太极拳运动的理论精髓和太极文化的发展要点。在我国倡导全民健身的社会风气下,太极拳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呈现出群体性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状态。以休闲视野的角度研究太极拳的价值取向,是太极拳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太极拳普及和繁荣的重要尝试。

休闲视野 太极拳 价值

1、导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运动的瑰宝,是我国体育运动的典范,更是我国文化修养的重要方式。太极拳的应用与发展,必须要以民众的接受程度作为理论基础,更要以太极文化的广泛传播为主要媒介。太极拳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太极拳能够带给世人的何种体验,更能够给予物质世界发展何种推动力。休闲视野与太极的自由广阔相对应,休闲视野与太极的随处安放相适合,休闲视野与太极具有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本文的重点不仅是要充分展示太极拳的劲法和技巧,更要彰显太极拳对于体育的重要贡献,对于人类自身培养和修养的榜样价值。休闲视野下的太极拳价值取向,是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从思想建设出发,从人们的家国情怀出发。在全球的各个领域的竞争中,保持中国人独特的风格、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自省。休闲视野下的太极拳价值取向是新时期体育发展与国家建设的相互适应。

1.2、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记录,明确了太极拳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太极文化具体内容的了解,清晰了太极拳诞生与发展的根源,通过逻辑分析从太极拳的内涵入手,掌握了其发展的范围与环境,太极文化的发展与太极拳的发扬统一到一个发展平台上和发展理论中。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从太极拳的文化与思想内涵入手,通过对太极拳价值取向变迁的分析,明确了太极拳的发展演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对太极拳更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太极拳在休闲视野下如何发展与弘扬。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太极拳的文化与思想解读

(1)太极拳融合了多元价值。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太极拳融合了儒家、道家和释家的多种思想元素。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为人的自由发展,强调理想与现实的自由,物质与精神的对等。太极拳是国学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分支。太极拳以“中和”的思想为核心,崇尚自然和谐,倡导宽容与理解,其运动风格是在优雅中彰显力量,在缓慢中蕴藏能力。太极拳的思想是辩证的思想,这是太极文化多种风格的体现。对多元价值的理解,可以从太极拳本身蕴含的韵味入手。太极拳的表面与本质有着重大的区别,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状态下,内在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太极拳的运动风格形神兼备,刚柔并济,绵柔有力,开合有度。太极拳描述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倡导的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可以发现拳术的重点在于让人们学会从多个视角审视自己,从多个角度探听世界万物。太极拳不同的人习练,具有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人是个性化发展的结果,而太极拳既彰显了个性,又融合了共性。体育运动是人的必要活动,体育运动能够带给人的不仅是强健的身体,更是愉悦的精神。太极拳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具有一致性,也具有差异性。太极拳是内敛的力量,更是外延的精神,太极拳的内敛与外延,都能够突出太极拳的深厚修为。

(2)太极文化统一了内外兼修。

太极拳的智慧在于彰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风采,更汲取了我国古老文明的精髓。在现代生活中,太极拳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常见的一项体育运动,很多人对太极拳的热衷都是源于太极拳的深厚文化和运动的特殊风格。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是中庸之道,在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庸之道具有外部的平静和内在的静水深流。从太极拳的招式可以看出,太极拳的训练既在套路之中,而结果又在套路之外,太极拳把动与静进行了完美的呈现。太极强调躯干的核心,强调动静相宜,习练者在动作的缓慢与快速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太极拳的重点在于内与外的相通,内部对外部的抒发和外部对内部的环境干预。太极文化关注了内与外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关注阴阳之间的差异和融合。太极拳运动的修身性是其他运动不曾有的优势。太极文化追求风度优雅与心灵净化,这是现代社会中难得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标准。太极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更是中国文化的外在反映。在内外兼修的理论上,太极文化将人与社会放在一个自然环境内,以发挥人的潜能来促进社会变迁为重要理论。太极文化的内外兼修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对撞,也是中国传统思维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价值取向。太极文化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们从内部的改革入手,通过内在的变化来形成外部形态的变化。这是太极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相适应的重要体现。

(3)太极是民族精神的精髓。

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存在的,一切现实的活动都是在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表面反映,而太极文化则蕴藏在东方文明的骨髓中。太极拳以柔克刚,以软搏硬,太极拳的道在于技术与艺术化的交相辉映。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环境中,太极拳的魅力能够出现在街头巷尾,能够带来环境的清雅飘逸,太极拳的活动给予了社会经济生活高雅的体验。在文化发展的领域,艺术与体育都是文化的代表类型,艺术与体育在社会经济生活不断进步的驱使下,已经从高高的神坛走向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我国自倡导体育强国后,各类体育活动就开始遍及祖国的各个角落,其中体育武术形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发展状态。中华民族是历史与时代发展中呈现多元状态的民族,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饱含了困苦和艰辛的滋味。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思想的多元化形成了人们行为的多元化,在时代变迁中,人们遵循的理论和信仰是处于多样化状态的。太极思维中强调轨迹的力量,而这正是民族精神需要彰显的力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是社会发展与人文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体现社会平等关系的重要体现。太极的内在力量是从内部到外部的转化,而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从内部到外部的转变。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维下,太极精神是道德转化为行动的重要标准,也是意志力不断增长的过程,是人类群体完善自我,形成个性品格的修养过程。太极讲究修身养性,而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更需要耐心的等待和不断的内部调整。太极不仅是仁义道德思想的集中,更是文化与思想的兼容并蓄。太极倡导发展,而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发展是核心的要务。太极把民族精神细化,把民族发展表象化,把民族精神形象化。太极的真正内涵是中国人发展建设中思想与行为的高度统一。

2.2、太极拳价值取向的变迁

(1)太极拳拳学体系的创立。

太极拳的创立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太极拳是重要价值在于其养生术和武术的结合,太极拳经历了几百年的沉淀。太极拳的根基是道家的养生学和内家拳术,在创造太极拳时,几代太极宗师吸收了多种知识,例如武与道,儒家与释家,同时也结合的医学等知识。在代表人物上,以王宗岳为一代宗师。太极拳的拳学体系能够从多方面进行解释,在拳理上融合了物理学的知识,生理学常识,力学与几何学等多种知识体系。太极拳的发展和演变实际上就是多学派思想的变化。太极拳的作用和内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对太极拳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太极拳在张三丰的发展中,形成了十三势,张三丰将太极拳实现了文体武用,这是道家养生学基础上,对武学的促进。十三势的健身养生功能,在民间广为流传,太极拳的十三势成为百年以来中央的拳术类型。在张三丰之后,太极拳形成了武学与健身养生的重要思想理论,太极拳从拳术的习练,转变为心态的修养,这是武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太极拳从武术到体育的转变。

武术是我国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瑰宝,武术是中华民族具有活力的代表与特征。我国的武术多数为门户武术,武术具有不同的派别,不同派别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太极拳的门户武术经历了几百年,在发展中,形成了太极拳的招式套路标准。在门户理论中,有王宗岳的太极拳理念,王宗岳的理论集中在太极拳的益寿延年上,认为太极拳的价值取向是健身养生。到了陈王廷的时代,太极拳成为武术的范畴,陈王廷重视太极拳的武技,将太极拳转变为具有攻击性的武学运动。在后世的发展中,蒋发秉承了陈长兴的乃文乃武思想,把太极拳发展为七十二式,这种模式将太极拳发展为多种渠道的思想理论。在杨禄禅的价值观众,太极拳发展为可以制敌保身的形态,杨氏太极拳让套路更加自由,同时,发扬了太极拳的自由思想。太极拳从门户武术走向大众体育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体委着重推广太极拳运动,将太极拳作为重要的体育运动,倡导广大群众习练。在1957年,国家体委整理推广的太极拳为杨式太极拳,这种形式对于太极拳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太极拳从门户武术上升一项广泛的体育运动,这是太极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太极拳的现代价值取向。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太极拳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门户功夫向着竞技武术发展,从体育锻炼演变健身与养生的功能。太极拳依托于太极大师们的传承与发展。在功夫太极的发展中,武学思想得到广泛的推崇,在太极拳的发展中,武学思想是贯穿于太极功夫始末的思想,这也是太极武学能够保持旺盛活力的思想基础。在太极拳的竞技体育和武学发展中,太极拳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太极拳成为了社会发展中具有健康思维的体育运动。太极拳的比赛发扬了太极拳的技术性要求,而太极拳的特色形态则展示了太极拳的唯美。太极拳在表现上能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太极拳的整体流程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高度统一,通过丰富的形态能够在视觉上和感知上,让广大群众清晰太极精神的幻化,让太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修饰性。太极拳在健身与养生上的理念是现代人迫切需要的理论,在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理念的催促下,太极拳运动主流实现了武学与体育的终极发展。太极拳的现代价值取向更加倾向于对人身体与心灵的全方位关注,这是太极拳能够获得广大群众喜爱的重要理由,也是太极运动在新时期自由性发展的重要表现。

2.3、休闲视野下太极拳的发展与推广

(1)突出太极拳的群众参与性。

太极拳从武学到体育的演变,是我国武学发展的重要推进,也是我国体育运动的进步表现。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需要突出群众的参与性。以广州市为例,太极拳健身活动成员中,女性成员占53.2%,男性46.8%,女性人数略高于男性,但从数据上看,男性人数有增多趋势;年龄上,老年人比例最大,中年和青少年也占有较大比重,这说明太极拳不仅是老年人健身锻炼项目,也是中、青少年喜爱的健身项目,青年人对太极拳的健身认识正逐步提高。“每次持续活动时间为1-3小时的最多,约占总数的52.17%,次之是活动时间为1个半小时以内的占总数的34.78%,活动时间为4小时以上的最少,占13.05%”。国家相关部门要把太极拳的理论精髓进行普及,让人们明确太极拳的真正优势,让人们能够对太极拳充满信心。太极拳的群众参与性既需要广泛的宣传,更需要理念上的认知。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商业的刺激下,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状态,越是传统的优秀文化,越是受到现代商业的排挤。在太极拳的发展中,真正的武学思想和体育理念,需要进行细致的整合,让传统的思想和现代化的生活相结合。太极拳的发展需要群众进行推动,更需要国家给予思想上的重视和行为上的推进,是太极拳能够发挥其自身优势。

(2)创造休闲的太极拳习练环境。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环境作为支撑,这种环境既有硬件环境,也有软件环境。对于太极拳的发展而言,在休闲的视野下进行太极拳的推进,就需要创立太极拳的休闲环境。在太极拳的休闲环境建设中,要有空间的体现,也要有时间的体现,让太极拳能够保持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对深圳市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正逐步提高,都想通过太极拳的锻炼舒缓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据有关资料表明,在职业上看,在职人员占36.73%,无业人员占12.03%,离退休人员占51.24%。无职业人员占的比例最小,因为无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练习太极拳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偶然性;而在职人员也占较大比例,这表明了工作压力大和在职人员健康水平在下降,他们意识到练习太极拳健身的重要性。太极拳的发展需要掌握优质的发展空间,需要组织者进行程序化的推进。太极拳的习练环境尽量保持纯粹性,保持太极拳的美观性和优雅风格。在软件环境上,太极拳的宗师人物要进行太极拳的指导,让太极拳的群众性发展更具有标准化。太极拳的习练环境是推动太极拳运动长期发展的基础,是太极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维。

(3)强调太极拳的自然功能。

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作为自然的主宰,既要尊重自然,又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太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太极文化度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作出了细致的判断。太极把中国的思想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在现代社会中,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模式下,太极文化的魅力就是延续了人们的思维,降低了人们的焦虑,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之间的全新关系。太极的自然功能是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一种体验,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对于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具有中和理念的支撑,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人性的回归与探索。例如具有关部门调查得知在深圳市,武术协会属下的太极拳活动辅导站占调查总数42.7%;集体组织的占调查总数的25.3%;个人辅导站为调查总数的24.2%;自发或无组织的占7.8%。由武术组织和集体组织的太极拳活动点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措施,有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成员的群体意识和投资意识较高,整体练习水平较高。

3、结论与建议

休闲视野下太极拳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太极拳获得延伸性发展的重要讨论。研究太极拳的价值取向,需要从太极拳本身的价值入手,结合休闲视野的构建,实现太极拳的长远推广。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已经深入到广大群众的内心,已经在发展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休闲视角下的太极拳运动,需要在更多的群众中推进,需要掌握更加适宜的方法进行推进。休闲视野下的太极拳价值取向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彰显太极拳与群众运动的结合,突出太极拳的群众参与性。体育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育锻炼能够给予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影响。太极拳是人们可以终身锻炼的一种方式,太极拳的群众性是太极拳在休闲视野下的重要价值。全民性的体育活动需要在不断的制度更新下和理念的推动下开展。休闲视野下的太极拳运动实际上就是突出了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是新时代体育运动与人们生活相结合的重要表现,是世界性体育运动延伸的重要思想。

[1]魏志刚.和式太极拳发展策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2).

[2]樊卫星.基于文化角度论述太极拳的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

[3]党雪.河北省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

[4]李振邦,王晓丹.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初探[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

[5]张彦,王育青.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太极拳运动的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13,(12).

[6]阿诺.太极拳与太极文化及其在智利传播探究[D].山东大学,2015.

[7]文声国,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3.

[8]李聪.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

[9]贾利.高校太极拳传播中教学误区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

[10]申国卿.太极拳勃兴折射的武术生存状态变迁[R].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体育学),2008.

[11]吴曦.陈正雷太极拳推广模式与教学形式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

[12]汝大强.淮南市社区太极拳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新西部(下旬刊),2014,(8).

[13]王猛.辽东半岛地区太极拳俱乐部推广模式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G852.1

A

1006-8902-(2017)-10-ZQ

罗海斌(1983-),男,职称:讲师;职务:副院长;

崔汉洋(1994-),男,2006年至2012年于河南少林塔沟武校习武,2012年考入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专业方向为武术、散打、太极拳。获得荣誉:2009年参加河南省青少年散打锦标赛获得52KG级乙组第三名,2013年获得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拳术第三名、剑术第二名,同年荣获全国农民武术比赛拳术第二名、剑术第一名,现为世界手搏联合会教练员。

猜你喜欢
太极太极拳武术
游太极洞
中华武术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世界,从此『太极』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武术
太极Ⅱ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