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瑶族民俗民间体育赛龙舟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2017-03-10 03:46杜红政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龙舟赛赛龙舟赛区

□ 杜红政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瑶族民俗民间体育赛龙舟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 杜红政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针对湘西瑶族赛龙舟的现状展开调查后,结合社会学、民俗学、体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考察法、逻辑分析法,从湘西瑶族民俗体育文化赛龙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影响因子,以利于提出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对策,从而推动湘西瑶族山寨、文化生态环境、赛龙舟民俗体育文化达到高度的和谐发展。

湘西瑶族 赛龙舟 文化生态学

龙舟(Dragon Boat),即为龙舟竞渡,又称龙舟赛或赛龙舟,是几千年来身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与观赏性。赛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将运动与自然融合,以比赛的方式展示着民族风情,并且为当地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收益。特别提出的是随着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成立起专业的龙舟竞赛俱乐部,同时,从赛事的举办方式看,形成了国际型的巡回式的展演或比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风也将影响到区域经济体的崛起,伴随旅游热的到来,赋予龙舟运动新的色彩,此刻与笔者一道走进湘西的瑶族,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角度去深入剖析那里的龙、那里的竞渡。

1、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与生态学交叉演进的学科,汲取了多学科的理论营养,其起源于20时间5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Julai H·Steward)创建。文化生态学理论包括两个观点即:“文化生态适应”和 “文化核心及其预留物”。“文化生态适应”指:历史阶段性文化,在特殊的环境中不断进行适应性变化的过程;“文化核心”:是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由经济构成,并且与生活紧密联系着;“文化预留物”:是由社会结构的诸多方面及其仪式行为构成,实际上文化生态学是一种文化研究的方法论。

2、龙舟的文化生态化

文化生态是用来诠释文化适应生态的过程,文化源于生态又高于生态。人类离不开自然生态的状态,人是生态环境中的人,生态环境又是由人类构成的活态。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级变量的交互作用中探究文化产生、发展的独特性、时代性、规律性,用以寻求不同民俗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龙舟作为文化和竞赛的载体,见证着地区文明的变迁。龙是自然意义上的龙,龙舟是赋有生态特色的文化产物,是独特的带有人类印迹的赋有灵魂的民族器械。从生态活态的角度去研究龙舟竞渡,会发现不同竞渡之间存在的值得挖掘的文化元素。

3、崇龙风尚

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同样为瑶族所崇敬。屈原的诗中也曾提到,如:《九歌·湘君》中有“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各地龙舟形态不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瑶族的龙也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处处流露出少数民族同胞对龙文化的喜爱。湘西源,瑶族亲,地区文化特色鲜明的龙,在端午节后的瑶族赛龙舟中体现的古色古香,随着商业化步伐的加快,品牌化战略的实施,龙舟文化与休闲旅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让比赛重点突出了观赏的环境以及从美学角度对龙文化的评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的追随。

4、祈福去灾

湘西地区曾出现过严重的灾年,为了去灾求福很多地方都建有土地庙,并且舍粥以报恩情。如今,每逢端午,瑶族同胞们都会用赛龙舟的方式,来祭奠先人;来祈求平安;来庆祝好的年景。龙的存在给瑶族村落带来了生机,给瑶族同胞的生活带来了希望,龙文化延续了下来,龙舟的精神注入到每个瑶族同胞的血液当中。龙舟赛事是典型的娱神娱乐的节庆典范,无论是赛前忙碌的准备,赛中热烈的竞逐,还是赛后的余味,都会让人自然的与美结合在一起,把美好的生活祝福寄托于赛事活动,寄托于龙文化的延续当中。

5、节庆盛典

舟本是农业劳作中的工具,在战争年代被用来辅助运输;龙是拥有气质的圣物,赋予舟以灵动、壮美。骆宾王在扬州观渡时有过这样的描述:“夏日江干,驾言临眺,于时桂舟始泛,兰棹初游,鼓吹沸于江山,绮罗蔽于云日。婵娟舞袖,向绿水以频低;飘扬歌声,得清风而更远。是以临波笑脸,艳出浦之轻莲;映渚蛾眉,丽穿波之半月。靓装旧饰,此日增奇;弦管相催,兹辰特妙。”瑶族的龙舟竞渡同样欢腾、热烈,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驻足观看、拍摄、游玩,使得往日宁静的瑶族村寨人声鼎沸。在这样盛大的比赛中,无论是比赛者还是观看比赛的游人,会不自觉的融入到如诗如画的美景当中,好似:你在画中游,画中的游人在画中看你。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村落,让运动更具风俗美,让节庆突显价值性,通过赛龙舟告诫世人:时不利兮骓不逝,需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感恩乡土。

6、文化生态化的瑶族龙舟

6.1、走进黄溪口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黄溪口的龙舟赛称得上个性鲜明的节庆赛事,每逢端午、中秋都会举办龙舟表演、竞赛等活动。辰溪是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当然瑶族的龙也是独具特色的,采用的是无头翘尾龙舟,整条龙舟由头旗手指挥,舵手一般由两人配合,鼓手位于龙舟的中后部、紧随其后的是锣手,接近龙舟尾端于舵手之前还坐着唢呐手,与其它地区的龙舟相比,辰溪瑶族龙舟对于助威乐器的使用是很讲究的,比赛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烘托节庆氛围,加上舵手们迸发出的满满的正能量,让整条龙舟充满了活力。

6.2、从物质层面,挖掘瑶族龙舟资源,推陈出新

历史上,红旗龙舟和白旗龙舟只有40支左右。辰溪的红旗龙舟村寨主要有:张家溜、当江洲、江东、球岔等;白旗龙舟村寨主要有:军田等地。据考察按人数多少将这些地区所属的龙舟器材分为:小型龙舟、中型龙舟、大型龙舟,甚者还存有200人的大龙舟。目前,龙舟可以分为:“专职龙舟”和“业余龙舟”。专职龙舟一般只作竞渡比赛使用,以专用龙舟、简便龙舟、游龙、造型龙舟等形式存在。业余龙舟则是日常生产用船,当有竞渡比赛需要时,临时改装为比赛用船,比赛结束后恢复生产。

俗话说五里不通乡,虽然同在湘西沃土,不同区域的龙舟样式、赛龙舟辅助器材、龙舟口号设计等都散发出各自强烈的少数民族气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挖掘、整理地方龙舟制作工艺,在继承龙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锻造更为精湛的传统技艺。

6.3、从精神文化层面,对比瑶族龙舟赛与全国龙舟赛的差距

由龙舟运动发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已经组建起众多具有上规模的、定期的、性质多样的文化组织。辰溪瑶族的龙舟团体是独具特色的一支,但从文化体制出发,根据中国体育运动体制改革进程,其在职业化体系规划方面尚不完整;从物质层面出发,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招商引资的辐射范围较小;从赛事设计上看,缺乏区域间的联动。中国的龙舟已经走向世界,但是更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龙舟风俗还没有真正渗透到大洋彼岸,受到了地理、人文、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本土的龙舟文化的传承不是旧思想文化的延续,其中包含着创新的因素。按照我们习惯的说法,文化是在不断演进的,一个部落从愚昧逐渐走向开化,这就好比一开始到处都是黑暗的,随着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亮的地方越来越多、越来越新,最后便是灯火通明,即:中西龙文化相通。创新龙舟、世代龙人、世界龙舟薪火,在老一辈龙舟艺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龙舟赛活跃于全国,活跃于国际运动之列。

6.4、从制度层面,完善赛事机制,提高赛事水准

随着时代的变迁,竞渡的运行制度也在发生着变化。自隋唐时期龙舟竞渡便开始走向正规化:首先是竞赛时间,固定为“月维仲夏,节次端午”;其次大都以宗姓或村寨构成团队;再次是比赛有了完整的规则与方法,如:比赛开始时由统一出发线驶出,击鼓发令,先到达终点者为获胜。到了明代,竞渡规则更加完善,当时出版的《武陵竞渡》对竞渡用船、人员构成有、赛事规程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1984年,原国家体委把赛龙舟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同年9月16日于广东佛山市举办了首届“屈原杯”龙舟赛;次年6月于湖北宜昌市成立中国龙舟协会;1988年正式颁布《龙舟竞赛规则》。自此,龙舟赛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推广开来,其国际规则也在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制定合理的规则是一项运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护少数民族运动项目规范化的体现,也是在全国乃至国际推广龙舟赛过程中的内在需要,完善赛龙舟机制便于今后的系统化运行和管理,向世人更好的展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乡土习俗。

6.5、从战略角度出发,构建龙舟旅游圈

大湘西旅游资源丰富,节庆旅游项目火热,有必要对片区的龙舟旅游节进行整合,打造以龙舟为首的旅游圈域。首先,湘西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特色文化交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次,该区域拥有一方青山秀水,按河流分为沅水、武水、酉水、沱江四大水域,为龙舟竞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地域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赛区:南部主要有浦市赛区、白沙赛区、潭西赛区、大陂流赛区、河溪赛区、凤凰赛区、茶洞赛区;北部主要有王村赛区、保靖迁陵赛区、里耶赛区、隆头撒赛区等。再者,武陵山区的龙舟因时节不同而划分为四段:端午、五龙、六龙、六月六。将武陵山片区的少数民族龙舟打造成具有圈域特色的集旅行、餐饮、娱乐等多维一体的的节庆项目或者说比赛项目,为瑶族文化以及其它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聚力。

构建新型龙舟旅游圈,以瑶族古镇为文化依托,自然地理区域为介质,结合龙舟本身的特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龙舟竞渡游览圈,让湘西的龙、瑶族的龙走进更多人的内心,让湘西的龙舟文化享誉大江南北。

7、结语

龙誉为瑶族的神,属于村落;属于中国;亦属于世界。在文化方面,龙已经与民族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了一起,有着非凡的意义与价值。站在文化保护的高度来讲,瑶族的龙舟是独有的,单单靠瑶族同胞的维护和传承是不够的,随着产业化的革新,政府应引导地方龙舟赛事与旅游文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与节庆活动相关的村寨附属产业,发挥湘西瑶族独特的地形优势和风俗优势,将瑶族龙舟的别拘一格更好的展示给全国的观众,展示给世界的旅人。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覃林,刘朝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民俗体育扩布现象及成因的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4).

[3]余小平,李率文.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5).

[4]周华.黔东南苗族村寨的独木龙舟节文化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5]胡小明,杨世如.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二)[J].体育学刊,2010,(1).

[6]杨隽,郭发明,郝艳贞.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6).

[7]阳国胜.中华龙的本源与起源地的探讨:湖南辰溪[J].怀化学院学报,2014,33(2).

G852.9

A

1006-8902-(2017)-10-ZQ

吉首大学《武陵山片区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DTY201507)。

杜红政(1990-),男,汉族,河北廊坊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龙舟赛赛龙舟赛区
龙舟赛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预赛
赛龙舟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丘树宏的诗
端午节观龙舟赛
赛龙舟
01 澳大利亚举行中国新年龙舟赛最后之战
2016MSI赛程及LPL赛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