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聪
色彩导视系统相对于地域文化来说是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本文提出基于本土文化的色彩导视系统设计并不是基于
西方的色彩系统关于颜色表象的研究,而是以一个地方的地域气候、民俗文化为主体提炼色彩的组合和内涵,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导视系统的设计。这和西方以科学为基础的色彩系统构建方式完全不同,却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用色彩体现观念的生活方式——其典型代表是以五色代表五德的五行五色的色彩观。在中国的每一个色彩背后都是有其故事和历史的,例如广东惠州的客家人最爱穿的蓝衫,其中的蓝色源于客家人来自于中原儒家文化的认同,同时又受到岭南气候和迁徙民族对于色彩实用的观念的结合。正如《观念之色》一书中所说:“中国色彩观念是复杂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整体的结构和系统,孤立的色彩运用是极为少见的。 ”[1]以地域文化构建色彩系统并是不简单的取色搭配问题,而是还原色彩在一個区域的原本面貌,透过色彩传递思想、习俗、文化。
一、地域文化中的色彩因数
探讨一个地域的色彩系统,首先要确认这里是否具备色彩系统构建的因数。每个地方关于色彩的运用都因其气候、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本文以惠州西湖的地域文化作为色彩系统的研究对象,一方面是惠州西湖本身具备文化历史的复杂性,构建色彩系统结构较为完整;另一方面是惠州西湖本身处于旅游开发上升期,对其进行色彩系统的构建能更有效率地运用在旅游设施设计等方面。惠州西湖和杭州、颍州西湖齐名,故有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村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清杭州名士戴熙曰“西湖各有妙, :此以曲折胜”。皆不约而同地道出了惠州西湖的特点。惠州西湖除了属于东坡文化外,还因地域的原因具有东江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等特色。惠州西湖的本土文化特征十分明显:景点分布极广,湖泊景观和城市生活的融合程度高,整个景区中间穿插着居住区、购物区、生活区等,人文环境和杭州那种独立景区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极为不同。根据惠州西湖旅游人群调查显示: 100人中有 76%认为惠州西湖的最大特点在于与生活区融合紧密,风景人居两相宜,富有浓厚的人文生活气息;有60%认为能代表惠州西湖的色调是橙黄色等暖色调,这与杭州西湖的冷色调印象相反;而37%的人来到惠州旅游的原因是放松和度假,他们更加愿意选择观看具有温暖特性的色调。可见为惠州西湖构建色彩导视系统具有多重性、多层性的本土文化研究价值。
二、基于本土文化的色彩导视系统的构建
一个旅游景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从颜色开始的。色彩的明度饱和度、色调对比度、色彩的象征意义、当地人对色彩的偏好等都是需要考虑的。构建惠州西湖的色彩导视系统,首先要建立惠州西湖的色彩系统。基于本土文化的惠州西湖的色彩系统是由地域气候、以东坡文化为主的儒文化、以客家文化为首的东江文化提炼而成的。地域气候代表的是本土化色彩系统的第一层次,采用取样调查的方式,提炼色彩的表象,取之于自然,所见即所得。而东坡文化为主的儒文化是色彩系统的提炼的第二层次:苏东坡晚年在惠州,修佛道儒三法,道教以惠州的罗浮山为代表,在惠州西湖的元妙观等道观也有体现,但是这种道教文化基本集中于道观之内,没有外扩至西湖的其余景区。而佛教文化则更为隐世,苏东坡作为儒林中人,其儒文化更具有代表性,所以色彩系统第二层提炼以儒文化为内核。而客家文化为首的东江文化则是色彩系统第三层次的提纯。这一层次的色彩结构是体现惠州西湖异质价值的部分,苏东坡的儒家色彩观念、岭南的地域气候色彩都与其他地域的色彩特征有重合,只有加入了东江文化的色彩习俗,才能形成完整独立的色彩系统。惠州西湖色彩系统的第一层次用于取色、第二层次以儒家文化进行提炼、第三层次则以客家文化提纯导视系统的色彩组合。
(一)气候地域色彩的提取
原始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来源于自然界,自然的原生色更容易被接受。因此,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运用不能脱离大自然这个背景色,要力求在设计中保持和突出惠州西湖的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湖水及建筑物的自然色。所以本次研究的调研首先是对景区的建筑色彩和自然气候色彩进行采样调查,根据调查发现惠州西湖的植被自然色彩大约占了 70%的比例,主要是湖水和植物的色彩,由于惠州的亚热带气候,四季变化不大,绿色植物的色彩占自然色彩的 80%以上。所以水清植绿是惠州西湖自然色系的主体。与杭州、颍州西湖不同,惠州西湖气候极为炎热,整个景区给人一种暖色调的感觉。而且景区和人民的生活区极为贴近,充满了世俗气息,给人的感觉也是温暖的。所以惠州西湖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形象是漫天彩霞的湖光山色,而不是其他西湖所以呈现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根据上述分析,第一层次的色彩提取由水清、植绿、霞彩三种色系组成,这组色系包括明度和纯度的阶梯变化,在惠州西湖地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是基于本土文化的色彩导视系统的自然色。
(二)儒家文化色彩观念的提炼
通过第一层次的色彩提取,色彩导视系统的自然色已收集完成,但是这些色彩并没有在一系列的导视中产生一定的视觉秩序,即色彩是无序的,没有等级的。而由儒家文化构建的等级关系则可以让色彩产生一定的等级关系——以苏轼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惠州西湖的文化流源中具有极重的份量,利用儒家文化色彩关系的阐释可以让无序的本源色彩产生等级关系。在儒家文化中,青色和蓝色是一组极具意识形态的颜色,青色是正色,代表书生、知识分子,向有“太师青”之说,所以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作为五行正色使用,占据色彩组合的最高等级。所以由自然本源色“水清”所指向的太师青,将作为惠州西湖色彩导视系统中色彩等级最高的色彩。而红色在五行正色中也占据一位,所以其地位丝毫不亚于青色,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红色作为青绿色的对比色,常呈现出极具诗意的画面: “对坐忘忧草,行歌解愠风。鸭头池水绿,猩血石榴红。解作晴天雪,松梢鹭一丛。 ”[2]红色在惠州西湖的出现往往是门楼、亭台等处,无一不说明惠州西湖的文化传承是与传统的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最后绿色作为象征自然的颜色,成为了色彩导视系统的基底色。根据儒家文化的等级关系,青色、红色、绿色形成一种秩序:青色是统一的色调,也是信息的第一层级;红色作为另一个正色,也承担着强化一级信息,起到着重,强调的作用;而绿色作为这组色彩中地位最低的色彩,起着铺垫气氛、承上启下的色彩功能。色彩的文化作用经过儒家文化色彩观念的整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等级结构。
(三)客家文化色彩感受的提纯
同样与苏轼的儒家文化紧密相连的惠州西湖和杭州、颍州西湖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浓厚的客家文化传承。位于东江流域的惠州西湖兼容客家、潮汕、广府文化,谓之东江文化;其中客家文化是主体。客家蓝衫作为典型的客家人形象在惠州民俗文化中也有典型意义。同时,惠州的东江麒麟舞文化和龙门农民画,作为一个地方的异质性存在,在色彩上具有鲜明的视觉特征。其中麒麟舞是以红绿为主、金色点睛;农民画则是各种色彩都有,但其纯度普遍偏高。客家蓝衫的蓝色、龙门农民画和麒麟舞的红绿色都和“水青、植绿、霞彩”的色彩结构不谋而合。如果将代表惠州西湖的“水青、植绿、霞彩”运用到色彩导视系统中,采取和农民画相仿的高纯度色彩、麒麟舞的红绿搭配比例,将会把惠州西湖打造成更有地方特色的人文风景区。客家文化很好地融入导视系统,同时展现出以儒家文化为根基、与客家文化相呼应、融合自然的色彩导视系统。
三、色彩系统中本土化功能的价值实现
经过缜密的色彩系统研究,惠州西湖的色彩导视系统以“隐色生韵,显色新颜”为主题;并以“显隐生色衬湖天”作为惠州西湖色彩系统的宏观色彩愿景;按照第一层次的色彩特点,构造了“水青、植绿、霞彩”的惠州西湖色彩系统。然后在第三层次有针对性的体现儒家文化的色彩阶级观念,紧扣其用色彩体现观念的特点,融合惠州客家傳统“经世致用”的色彩风格,从看似简单的青、红、绿组合中,提炼生成了具有强烈对比的色彩印象表征的“太师青、石榴红、鸭头绿”色彩系列。在真正进入运用阶段时,被动的初级色彩体验基本上被忽略了,因为对于运用者来说,这种带着强烈的文化意蕴的色彩运用,其意义层面的强大作用要远远超出身体体验所带来的色彩感受,因此色彩运用的心理层面一开始就落在了多层文化作用的色彩心理上,而非色相的基本色彩心理反射。 [3]基于本土文化的色彩导视系统设计是根植于色彩的意识形态而进行的设计实践,其中所运用的色彩背后的文化特性才是导视系统形成系统性和可识别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承载本土文化特质的色彩运用反映出某一地域环境的整体风貌,体现出地域文化气息。由此可见,为一个地域构建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色彩系统,其价值是无需置疑的。
其一,本土文化为色彩导视系统提供了文化价值:惠州西湖位于惠州市的市中心,极具地域代表性,且风景怡人、文化底蕴浓厚。自然气候色彩和人文生活气息共同提炼出“霞彩”色系,让惠州西湖的特点得到了除言传意外的视觉展示,东江文化也得以隐现,具有极强的点睛之用。
其二,本土文化形成受公众认同的美学价值:丰富多彩的色彩组合不仅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满足了精神需求。 [4]而本土文化与色彩的呼应能让人对导视系统产生共鸣和认同感,同时其中的民俗审美也得到升华。
其三,本土文化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色彩导视系统本身就是为景区服务的设计,其经济效益也不言而喻,而本土文化在色彩中的作用让导视系统在文化产品、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有了施展的空间,也能为经济产生直接的效益。
四、小结
本论文基于旅游景区的本土文化属性,结合导视设计在惠州西湖的实践应用情况,对其在旅游景区导视系统中的作用进行色彩层面的深入分析,提出具有本土文化的色彩系统是导视系统中可识别性和形成系统性的重要因素,分析具体的色彩提炼方法和结果,提出三个层次提取色彩的方式,将本土文化逐步地融入色彩系统的构建当中,将“水青、植绿、霞彩”作为导视系统的色彩意象与色彩组合,完成导视系统色彩的本土化,提供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效益。总之,惠州西湖的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此为契机是为设计的本土化抛砖引玉,为设计实践与设计理论的结合提供新的路径。
*
本文为2015年广东省哲学社科项目“惠州西湖景区色彩导视系统的本土化策略”(编号GD14XYS20)、惠州学院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惠州市旅游插画地图研究”(编号hzux1201309)阶段性成果。
注释:
[1]陈彦青.观念之色——中国传统色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21.[2][宋]邱葵.幽趣,钓矶诗集(卷二),清道光汲古书室刻本.[3][美]保罗 ·芝兰斯基、玛丽 ·帕特 ·费希尔.色彩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35-45.
[4]孙湘明、徐皎.城市视觉导向系统探析[J].装饰.200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