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勇
业务员小刘的工作突然变得特别有规律,按时上、下班,白天跑业务,但就是没有业绩。市场不好嘛,我主动替自己昔日的得力干将找借口。
后来,凭借多年做业务的经验,我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小刘像是在外面另有一份兼职。
我把其调回来做办公室工作,小刘总是悄悄地到外面接电话。
又把其调到自己身边,小刘却在白天工作时总是犯困,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留住他的人卻留不住他的心,看来小刘在精神上已经离职了!电脑前人头攒动,他们拿着企业的薪水,但真的在为企业工作吗?我陷入思考中:与其抱怨人性,不如追根溯源,标本兼治。
精神离职,事出有因
第一种精神离职:道不同不相为谋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曹操也对荀彧不薄: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后来,曹操欲进封魏公,还征求荀彧的意见。
物质上的回报和精神上的信任都有了,但荀彧还是精神离职了:与曹操关系逐渐疏远,在郁郁寡欢中离世。
曾经的左膀右臂不再为曹操所用,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之前荀彧对曹操忠心耿耿,认为曹操是兴复汉室之臣;现在曹操欲进魏公,是个人野心膨胀。已经摊牌了,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与自己的志向大相径庭。没法选择离开,就只好精神离职。
第二种精神离职:恨不相逢未嫁时
关羽被曹操困在屯土山上,被迫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即投奔兄长。如此苛刻条件,曹操也一一答应下来,可见曹操对关羽的惜才之情。之后,曹操更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还是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而去。关羽不但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更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足见关羽对曹操知遇之恩难以报答之情。
说关羽与曹操惺惺相惜也不为过,关羽的精神离职是和曹操缘分不够,恨不相逢在桃园结义之前。
第三种精神离职:强拧的瓜不甜
徐庶投靠刘备连打了两次漂亮的胜仗,还袭取了樊城,使刘备声名鹊起,也让刘备集团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后来曹操手下谋士程昱设计将徐庶老母接至许昌,又假借徐母家书逼徐庶投靠曹操。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这个人并以礼相待,但一直得不到徐庶的心。“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种典型的精神离职,是强拧的瓜不甜使然。
第四种精神离职:脚踏两只船
官渡之战时,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并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却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曹操不愧深谙用人之道,他不但对“脚踏两只船”这种精神离职了然于心,还有了最好的解决之道:使自己强大起来,让精神离职的员工看到希望。
精神离职,可防可治
药方一:价值观为本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没有价值观的认同为前提,人才就没有大展宏图的愿望,身体不离职,就只能精神离职。
企业选人、用人都要以价值观为本。在关键岗位上,不符合企业战略、不接受企业文化的人必须淘汰。荀彧官居高位,又屡立战功,威望高,影响力强,却和曹操在基本价值观上有着水火不容的分歧。荀彧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杀伤力远大于关羽和徐庶,直接构成了对曹操的威胁。作为集团老板,曹操防范荀彧精神离职的办法就是以价值观为本,要么说服荀彧接受曹氏价值观,要么弃用甚至杀死荀彧。
药方二:有缘顺缘,无缘随缘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但职场上却不乏真心的“恨不相逢未嫁时”,关羽和曹操的感情就是一例。关羽越不降曹,曹操就越发喜欢关羽的忠心可鉴。
曹操的付出也有回报:关羽也是重情重义之人,虽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精神离职了,也以实际行动为曹操立下战功;身体也离职了,还不忘义释曹操,为曹魏集团留下火种。
职场上,你喜欢也适合你的人,却未必有缘。不妨学学曹操对关羽的态度,有缘顺缘,无缘随缘,也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药方三: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古人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君子爱“才”,也须取之有道。曹操虽爱惜徐庶,但挖人的方式并非取之有道。
相比之下,刘备就高明得多。如果强行不让徐庶离开,徐庶必然认为刘备不尽人情,也就不值得辅佐。而刘备却说:“我福薄不能让你来帮我做事,大家聚在一起干事业了。希望你到曹操那边之后,好好伺候他,以成全自己的事业。”
结果徐庶在曹操的集团里拿着薪水却精神离职;而在刘备那里不拿薪水,却没忘了在关键时刻为刘备通风报信。强拧的瓜不甜,防止员工精神离职,前提要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药方四:让员工看到希望
许多企业家过度相信“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甚至在企业的冬天也没有亏待员工,但还是有很多人精神离职了。曹操烧信是提升员工凝聚力的智慧,但其前提是打胜仗让员工看到希望。
简单的“财散人聚”其实是变相“以利相交”,远远不如降薪并让员工看到希望更有效。去年九月,稻盛和夫来沈阳传授企业过冬的秘籍,正确心态、全员营销、开发新产品、彻底削减成本、保持高生产率、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被称为渡过危机的六条心法,每一条心法都是让员工在参与中抱团取暖、看到希望。甚至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一项中包括“如果劳资关系的基础奠定得好,在经济萧条时降工资,就能够取得员工理解。但是千万别忘了在危机过后给员工补回来”。
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有“论心”与“论迹”的区别。绩效考核可以“论迹”,管他精神在职与离职;但精神离职往往是身体离职的前奏,HR管理还要“论心”,员工精神离职不可不防。
责编/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