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从林
黔南州农村信用社正以最多的服务网点、最广的服务范围、最大的存贷款规模、最多的信贷投放、最强的支农力度逐步成为黔南金融扶贫的“主力军”。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黔南州作为布依、苗、水、瑶、毛南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脱贫攻坚容不得一丝懈怠。当前,黔南州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已经达到90%,仅2015年一年就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20.7万人。但黔南州的农村贫困人口基数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2016年以来,黔南州农村信用社围绕贵州省和黔南州大扶贫战略部署,主动作为,按照“产业引领、新型主体带动、小额信贷助推”的总要求,大力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促进扶贫信贷投入总量增长,做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探索出一条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州农信社(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42.07亿元,较年初增加111.37亿元,增速25.86%,增速位居全省农信社各市州第一。各项贷款余额425.86亿元,较年初增加105.36亿元,增速32.88%,增速位居全省农信社各市州第一。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75.63亿元,同比多投放115.1亿元,其中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0.01亿元,支持贫困户6.49万户,支持贫困人口25.96万人;投放扶贫项目合作企业、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12.2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合作企业等经济组织5418个(户),带动就业21.96万人。
目前,黔南州农村信用社正以最多的服务网点、最广的服务范围、最大的存贷款规模、最多的信贷投放、最强的支农力度逐步成为黔南金融扶贫的“主力军”。
做好“百姓银行”助农脱贫
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黔南州委、州政府金融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黔南州农村信用社紧扣黔南“大扶贫”战略,将金融扶贫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努力做好群众的“百姓银行”。
深入推进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市)创建工作,着力拓宽信用工程创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2016年为71.73万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占全州应建档农户的98.32%;评定等级农户71.6万户,评级面占建档农户的99.81%;评定信用农户70.02万户,占建档农户的97.79%,授信总额达296.74亿元。同时,创建11970个信用组、1080个信用村、70个信用乡镇,成功创建瓮安、平塘、三都3个农村金融信用县,为金融扶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制定“特惠贷”投放计划,与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主体对接,引导贫困农户入股企业、解决就业,从源头解决贫困问题。截至2016年12月末,黔南州农信社累计向553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特惠贷”贷款26.46亿元。
大力支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成立专门的调研工作组,对黔南12县(市)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开展金融服务调研,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州农信社投放特色种养殖、农业观光旅游等贷款余额56.51亿元,带动7.74万户农户脱贫。
发展“普惠金融”助农致富
黔南州农村信用社以创建全国“普惠金融示范州”为目标,大力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多举措发展普惠金融,着力让农户走上“村村通、村村懂、村村用、村村富”的致富之路,
着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国地州市中率先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全覆盖。到2016年12月末,1681个“信合村村通”覆盖全州1480个行政村,布设安装ATM机542台、POS机8653台,新增发放信合卡49.59万张,农信手机银行用户达11.46万户、网银用户达5.4万户,农户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小额现金存取款、转账汇款、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形成了物理网点、自助设备、服务终端和移动金融相配套的强大结算平台,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群众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
2016年,黔南州“信合村村通”服务点共办理业务28.60万笔,交易金额35.30亿元,为广大农村群众节省费用近2100万元。
在全国首创“金融夜校”模式,全面开展“金融夜校”全民教育,将金融知识送进千家万户。2016年共开办“金融夜校”5893场,参训人数16.2万人次,发放42.3万册宣传资料,现场解凝答问1.1万个,实现金融知识“村村懂”。
同时,以贵定联社为试点,在“信合村村通”和“金融夜校”普及金融知识“村村懂”的基础上,在全国创新研发并成功上线“助农脱贫流动银行”,把柜面服务搬进村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柜面服务,实现金融业务“村村用”。作为试点的贵定联社目前共有储蓄账户48万户,“一折通”、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涉农补贴账户10万户,占账户总量的21%;涉农补贴账户业务每年办理量达到36万笔,占柜面业务总量的32%。
2016年4月“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上线以来,共进入95个村,开展105场现场服务,现场为农户开办信合卡7350张、建档评级179户、发放贷款125笔、贷款金额627万元、开办银信通业务105笔、开通手机银行97户、开办网上银行18戶,深受群众欢迎。
以惠水农商银行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创建“青年创业之家”,面向广大农村青年创业者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开设“农青贷”等产品,为农村40岁以下青年种养殖户、个体经营者、电商青年、青年创业者,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利率优惠、循环使用的专属贷款,助力青年创业带头实现“村村富”。
截至2016年12月末,惠水农商银行共支持种养殖大户、个体经营户和小微企业家累计320余户,发放贷款7528万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
支持“实体经济”助民创业
拔穷根,既要靠政策兜底“输血”,更要靠发展产业“造血”。
为此, 黔南州农村信用社认真落实省、州金融扶贫政策,围绕省联社“项目联动”“产业带动”“能人领动”要求,结合黔南实际,成功融合广州温氏集团、广东天龙农业公司、贵州罗甸西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方资源,为农业农头企业量身定做了“农头贷”“支园贷”“一带十通”等系列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16年12月末,黔南州农村信用社共支持中小微企业2.94万户,投放贷款190.08亿元,较年初增加55.42亿元,增速41.16%;为企业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余额53.69亿元,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上半年分别在福泉、都匀、龙里举办为期两个月的“客户经理特训营”三期,培养小微企业客户经理167名,为小微企业建档评级1058户,融资21.53亿元,带动37户农户创业,解决就业3500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扶贫开发的活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金融扶贫,助推贵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2017年,黔南州农村信用社将继续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及省联社的要求,全力打造普惠型、创新型、稳健型银行,着力打造发展型队伍和服务型平台,不断擦亮黔南农信作为黔南民族地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力军”这一品牌,激活农村一池春水。
同时,黔南州农村信用社还将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强创新、占高地、作示范”为总要求,深入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发扬大射电创新精神,唱响好花红民族绚歌,以抢占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开放合作、城乡统筹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制高点”为引领,助力黔南州打造民族地区先行创新发展示范区。(作者系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黔南审计中心负责人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