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克品读:
育邦没有直接说话,而是躲在词语构成的景象之中,通过景象表达他的真正意思。一般来说,我们把这种诗歌方法叫作表现。这种诗歌表现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相关而完全不同。而且它与含蓄以及更深的诗歌晦涩也不相同,因为在这里,只是形式隐藏,而不是意义隐藏。它的意义部分几乎都是鲜明的,“残阳照映在肮脏的河面上/河水不顾廉耻/继续涤洗着整饬的青石”,河面不仅是肮脏的,而且是没有廉耻的。它的“涤洗”恐怕不是真正意义的涤洗,而是带有反讽意味的污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說的升格式反讽,将卑劣之物提升到崇高之中,让其自动显现丑陋的外形。而河面本身究竟代表着什么?我们可以找到比较多的对应之物,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而诗中让我尤为欣赏的是两种景象,一种是房屋骨骼仿佛十字架,这是一个比较奇妙的带有拯救气息的比喻;另外一种是“它那惊恐的瞳孔中/闪烁着旧山水的灰烬”,这里面不仅凝聚着育邦的深厚写作功力,而且其制造的现代美学境界,其本身的汉族词语魅力,让人唏嘘不已。
砖与瓦归于尘土
回到原点
房宇被时光所肢解
惟余苍老的骨骼
矗立在裕溪河的左岸
像漫漫黑夜中的十字架
兀立在这物质繁盛的时代
鲜花已凋谢,鼓声已停歇
河水带走了数不清的草席
——每一副草席都承载着一副的命运
它们曾经是那么迥然不同
但最终又混淆在相同的记忆中
残阳照映在肮脏的河面上
河水不顾廉耻
继续涤洗着整饬的青石
一只黑色而孱弱的野猫
从码头上急速穿过
它那惊恐的瞳孔中
闪烁着旧山水的灰烬
一场溃败,由来已久
如此悠远而慢惰
并通往未来
(选自本刊2016年第1期“首推诗人”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