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祖发
摘 要: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或政府部门都在对分支机构或下属单位进行信息化管理。由于体量庞大,就需要建设大型的信息系统。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具有系统复杂、分项工程多、投资资金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对于这些大型信系统工程,成功与否,质量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信息化;大型信息系统;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038-02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下面谈谈我参与的某市居住证项目中对项目的质量控制。
某市目前外来流动人口已达1043万,目前流动人口管理采取的是暂住证管理的方式,但在暂住证的办理上由于存在着办证周期长、办证门槛高等原因,导致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同时,暂住证管理系统相对封闭、功能单一。居住证系统建成后,实现了利用信息化手段贯彻实施居住证制度,将从根本上解决大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难题,是依法加强人口管理的有效措施。系统在公安、出租屋管理、劳动和社保、计生、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本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 系统功能复杂
系统将实现对流动人口信息的记录和共享;为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公安局指挥中心地理信息系统(GIS)、情报信息管理系统所调用,这几类系统在对流动人口居住信息进行二次或多次加工后,将实现对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实现居住证”一卡通”的功能和市级人口基础信息交换。覆盖深圳全市各派出所和出租屋综管办的744个居住证受理网点,连接各职能部门(公安、劳动和社保、教育、计生、工商、出租屋管理)数据库,形成居住人口综合动态管理体系。居住证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将可容纳1000万人以上的信息数据存储能力、日均2万张的证卡制作能力。
2 系统分项内容多、投资规模大
项目总投资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居住证信息管理系统为7000万元、信息中心扩容为500万元、机房装修工程为500万元、制证中心扩容为1000万元、人口配套工程为500万元,监理费为300万元,其余为其它前期费用及管理费用。
3 建设周期长
项目总建设周期为3年。第一阶段:2009年5月底至12月底,某区进行试点,并实现系统的基本业务流程;第二阶段:2010年1月初至12月底,系统全市推广应用,并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完善全部系统应用;第三阶段:2011年1月初到2011年12月底,进行业务调整、深化应用及公安业务功能扩展。
根据本项目的以上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案:
3.1 成立独立的项目部,为项目质量建立人才保障体系
项目组织采用两层架构,即:顾问组与项目组,顾问组负责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咨询及对项目遇到问题提出解决建议,项目组负责项目全过程实施现场管理,由项目负责人协调两组的工作。
根据本项目特点,项目组主要将本项目分为三个专业,分别为软件开发、硬件设备采购、机房及其它配套工程。项目组按专业来分别安排了三位工程师分别监督上述三个项目,做到专业对口,专人监督。
3.2 全程监督每个建设阶段,保证不漏质量死角
(1)需求、设计阶段。需求、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需求、方案设计的质量控制。做好了需求、方案设计的质量控制,就是为项目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组三位工程师根据专业分工,全程跟进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调研、方案设计,设备采购项目的型号和参数选型,机房工程的图纸设计的监督工作。两天一次对承建方的调研成果进行核查,及时指出不足之处。每个需求、方案形成之前,都对相应的方案进行详细的评审工作,并出具评审报告,对于复杂和重点的方案,还邀请相关专家召开专门的方案评审会进行评审。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要求承建方重新进行修改后再提交二次评审,直至评审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
除了方案评审外,设计阶段的范围控制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很多案例表明,范围的无序扩展,也是造成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甚至项目失败的原因。为避免项目关系人提出超合同、超范围的需求,进而影响整個项目的建设质量。工程师严格按照合同、规范要求进行需求核对,对于那些确实需要增加的内容,都严格邀请相关项目干系人进行讨论确认。
(2)开发、施工阶段。开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项目组根据各专业分别安排专业工程师全程进行监督,确保开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软件开发项目在本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有编码验证和评审工作,具体验证和评审内容如下:
1)编码是否符合有关的编码标准;2)编码可追溯到设计和需求并且是可测试的、正确的、并符合需求;3)编码执行正确的事件顺序,前后一致的接口关系、正确的数据和控制流程图、完整性、恰当的定时分配和预算估计、错误的定义、隔离和恢复;4)程序是否正确地实现了软件详细设计;5)程序中是否有足够的注释,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6)是否开展了软件静态分析、代码审查和软件单元测试;7)软件单元测试是否充分,是否达到了语句覆盖率和分支覆盖率均为100%的要求;通过适当严格的方法表明编码正确地实现了安全、保密和其他关键性的要求;是否按计划开展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配置管理。
设备采购项目在本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是审查设备型号参数及安装质量,具体审查内容如下:
1)对所有进场设备必须时行开箱检验,检查与合同型号、规格、参数一致;2)对所有设备必须进行通电验证,以保证能正常开机;3)全程跟进设备安装及调试;4)要求承建方出具调试报告。
机房工程项目在本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是全程旁站监督施工过程,具本旁边内容如下:
1)对所有进场材料必须进行开箱检验,检查与合同型号、规格、参数一致,并查看相关合格证明和检验合格报告;2)每天现场旁站,严格根据设计图纸监督承建方的施工;3)做好隐闭工程的监督及验收工作;4)严格做到每个子项的检验测试。
(3)系统联调测试阶段。系统联调测试阶段,是系统质量控制的一道重要关口,是验证开发、施工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工作。工程师要求承建方首先提交系统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审核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包括了易用性测试、稳定性测试;测试内容是否全面、完善;测试需求、测试用例、测试数据是否符合规格说明;测试路径是否覆盖全部功能点;测试环境是否满足需要。经评审通过后,全程监督承建方的联调测试工作。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师全部记录下来,每两天汇总一次,并组织各方召开讨论会,商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由承建方进行整改。软件开发、设备采购、机房工程等项目的测试流程基本相同。
(4)系统培训阶段。联调测试完成后,为了真实了解系统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对实际用户进行使用培训,让用户真正会用、愿用系统。承建方培训前需提交培训方案,工程师根据系统功能审核培训方案的内容是否全面,培训方式是否易懂。审核通过后,再全程监督系统培训过程。培训完成后,并收集受训用户的培训意见,用户满意后,培训才能结束。
(5)试运行阶段。系统联调测试成功后,为了了解各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对系统进行三个月的试运行。首要求承建方提交试运行方案,审核通过后,每天跟踪系统试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承建方进行处理。每周一举行一次试运行情况汇报会议,各方及时汇报上周各系统的试运行或使用情况,及时向承建方反馈问题,把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系统稳定。
(6)验收阶段。系统验收阶段,是系统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为了客观了解系统的实际质量,建设单位邀请独立的第三方对系统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包括软件系统、设备系统、机房工程等。首先审核第三方检测单位的检测方案,审核通过后,全程跟进第三方对系统的全面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检测单位、建设方、承建方开会讨论解决方案。承建方根据解决方案对系统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后再组织檢测单位进行复测。检测通过后,需要审核承建方提交的验收申请及验收资料,审核通过后,再组织各方及邀请专家对系统进行全面的验收。
本居住证系统最终在项目组的详细质量控制方案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高质量完成,所以信息系统项目,尤其是大型信息系统项目,必须事前制定详细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全过程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贯穿系统建设过程的每个一阶段,任一个阶段出现质量问题,都直接影响整系统,甚至使整个项目失败。
参考文献:
[1]柳纯录,杨娟,陈兵.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友生,陈志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程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