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蕾
正在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提升期”的江苏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关口,2017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等各项工作都将全面展开
2月6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江苏省省长石泰峰作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将在江苏全面展开。
与中央一号文件同频共振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石泰峰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三农”问题,对于既是东部富裕省份同时也是鱼米之乡的江苏而言,依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2017年,江苏省将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强化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创新应用;持续推动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行动”试点;做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两权”抵押试点工作。
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认为,这是形势所需。据悉,截至2015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实现了12连增,但是,粮食丰收,卖粮却难。这导致了江苏省连续多年对小麦进行托底收购,近两年又对水稻进行托底收购。
如何解决卖粮难?如何实现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张坚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革第一步就是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此外,“向粮田要效益”,建议在粮田中推广复合经营,从而提高粮田综合效益。并且,要鼓励农民因地制宜作出调整,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效益更好的农产品,鼓励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对于农业工作的规划呼应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了“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加快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此,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旅游局局长秦景安表示,“旅游和农业、农村的结合,确实是大有可为。江苏的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早,已经尝到了甜头。”
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
在2月5日江蘇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现在,江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关口,正在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提升期”,面临着爬坡过坎、破茧成蝶的重大考验,迫切需要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
创新引领未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亦得到了充分体现。2017年,江苏省将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40条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一深化四提升”专项推进行动;集中力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50个重大自主创新战略产品;加快纳米技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激光与光电、环保装备、通信与网络等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万家;加快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度等多项工作。
同样,在实体经济发展上也体现了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体经济在江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占了全省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正因此,全省对实体经济倍加珍惜。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金阳光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霞在江苏省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道出了作为企业当家人遇到的“沟沟坎坎”,“我们面前有三座山,一座是市场大环境的‘冰山,一座是融资难的‘高山,一座是转型创新的‘火山。”对于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江苏省更是急企业之所急,在未来的工作中为实体经济排忧解难。
据悉,2017年,江苏主要在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组织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200个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创建450个智能车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建设;出台制造业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组织实施一批具有高端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抓好国家新兴产业集聚区试点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加大对实体经济服务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强化资金、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保障,启动建设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继续抓好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进一步规范担保行业发展,扩大“小微创业贷”和私募债发行规模,建立完善“投贷联动”支持政策,服务更多创新创业企业。
每个人都是健康江苏的推动者
健康,在江苏省两会上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公平的健康服务。
这一举动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指示精神,《纲要》明确将“全民健康”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
在江苏省两会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又正式发布了《“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对此,代表、委员们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是健康建设的推动者,每个人都绝对不是看客”。
健康关口前移,治“未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江苏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认为,“建设健康江苏,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它不只包括‘治已病,更包括预防为主‘治未病。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就意味着必须将健康的关口前移到生病之前。”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虹相信预防医学未来会更加受重视,“个性化医疗与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结合,在互联网+医疗的载体上,将预防、诊疗、康复与养生结合在一起”。
“健康江苏建设不只包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还包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监管等一切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但重中之重是普及医学常识、树立健康理念、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滕皋军对媒体表示。
从娃娃抓起,建设健康江苏亦不例外。江苏省人大代表、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潘晓芙说:“‘健康江苏建设,首先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要从娃娃抓起。” 省人大代表、苏州市科技大学教授潘涛建议,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为学校配备健康辅导员等,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基础性举措。
健康的范畴极其广大,除了医学及医疗本身,还包括健康产业。大健康的概念未来将在经济发展中引领新的浪潮。
其中,养老产业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2月13日在该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江苏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以满足全社会的养老服务需求。
此外,创新拓展健康产业无疑也是一种新思路。江苏省人大代表、连云港市连云区委书记陈书军说,连云区正在重点发展两大类五大产业,即健康服务业和健康制造业类,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健康医疗养生产业、健康文化体验产业、健康保健管理产业、健康产品制造产业。
健康江苏,福音不断,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