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里的“疑”既是一种思考与质疑的态度,也是一种提问与争辩的能力。学习、提问、置辩、释疑,然后觉悟,最终获得学习的进步。
只是,提出问题似乎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但凡各类摄影讲座、论坛,大多会在结束前留下若干时间用于互动提问。对于主讲人来说,这个过程原本应该是最活跃热烈的时段,但却往往会遇到“没有问题”的尴尬,以致有些主辦方不得不事先安排三两个问题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安排虽不失周到,却难有才情。那么,为什么会“没有问题”或者说提不出能引发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呢?
思量之下,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习焉不察。有一个小故事,邻家的小孩,四五岁的样子,已经到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年龄。一日,她忽然问我: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心想”而不是“脑想”呢,我们不是用脑子想事情的吗?听起来童言童趣,想起来却是含着道理。生活里一定还有很多这种听起来顺理成章,一琢磨还就是问题的问题。之所以我们从不去想,从不去问,就是因为日日厮磨,习以为常,以致于“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了,所谓习焉不察,这是一则。二是缺乏质疑与批判的精神,相比习焉不察,这是更核心、更本质的原因。其实,质疑的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如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一样,质疑精神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领。只是在后天的知识获取模式中、在单纯的“你说我听”的教育中、 在“书本说”“大师说”的盲目崇拜中被逐渐淡化了,进而跌入固化的思维定式,失去了思考、质疑、提问的乐趣与能力。“学而不思则罔”,一旦学习只是局限于一味的知识领受,缺乏思考与思辨的过程,缺乏提出问题的勇气,那么知识便永远只是知识,难于成为创新与创造的力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如果说科学的进步正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完成的,那么艺术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像科学探索是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提问与回答一样,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样是艺术家对世界、对生活的提问,同样是对这些提问的思考和回答。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创作道路上,“没有问题”倒可能是最大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