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思考

2017-03-09 22:36张飚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美术

张飚

(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新形势下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思考

张飚

(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每年高校毕业的艺术生中,美术类毕业生占据大多数。把握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新特点,促进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要加强美术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高校美术类专业设置要科学合理;加强美术类大学生就业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做好保障工作,推动实现高校美术类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高校美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每年高校毕业的艺术生中,美术类毕业生占据大多数。近年来随着国家就业政策与市场的调整,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特点。

一、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新特点

(一)灵活就业是主流,自由职业比例高

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非艺术专业差距不大,但美术专业选择自由职业和灵活就业的人数高于非艺术专业毕业生。艺术专业毕业生通常个性强、崇尚自由,不愿被束缚,他们选择职业大多看重专业知识的对口性、职业的自由性而不是工作的稳定性,有些毕业生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协议,有些毕业生虽然就业了,但并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工作流动较为频繁。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选择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往往成为自由职业者。根据2015年部分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艺术类院校毕业生中,“自由职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中央美术学院2015届1103名毕业生中,574人为自由职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2%。鲁迅美术学院2015届2023名毕业生中,1484人为自由职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3.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自由职业者①许亚薇:《艺术院校毕业生创业热情高一半艺术生选择自由职业》,《齐鲁晚报》2016年3月30日,第1版。。

(二)就业面得到拓展,就业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创业热情高

在传统就业思维的指导下,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时较为注重专业知识的对口,以往就业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馆、出版社、广告与装饰等文化传播设计公司、艺术院团等传统行业,很多毕业生的就业面就限定在这些领域,很难得到有效拓展。过去艺术类师范生毕业后传统的去向行业就是当教师,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当教师。现在师范类毕业生从事非教育的人占了多数,打破了以前师范类毕业生主要就业教育岗位的局面,就业岗位的选择呈现多样化。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扶持,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被激发,艺术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自主创业者比例较高,艺术特长成“创业资本”。2015年部分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5届毕业生创业率山东艺术学院自主创业学生占比为3.19%,山东工艺美院占比为2.45%,中央美院占比为3.72%,其他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不到1%②详见《艺术生毕业去哪?自由职业者多创业热情高》,中国青年网2016年1月14日,http://news.youth.cn/jsxw/201601/t20160114_7526608.htm.。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创业率都接近或超过全国水平。目前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思维、就业市场与去向行业等方面都得到有效拓展。目前艺术专业的毕业生真正从事艺术工作的只有少部分,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都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来促进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

(三)就业地域得到拓展,不再唯大城市就业

过去美术专业毕业生大多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而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就业区域的毕业生相对较少。长期以来经济发达地区与艺术相关的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职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机会多,艺术类商品及服务的市场需求大,信息量多,吸纳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能力相对较强。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提供的艺术类就业市场小,岗位少,机会少,薪酬低,职业发展空间相对狭窄,很多毕业生的长远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近几年随着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一线城市的艺术类人才供过于求,就业竞争激烈,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压力较大。现在二线城市的发展机会相对以前增多,二线城市的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正在发挥作用。多地调查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较多的毕业生选择就业地不再盲目追逐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艺术类毕业生把择业目的地选在了“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或三线城市。

(四)美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强

由于艺术学科的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状况与非艺术学科存在差异,艺术类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职业关注、职业好奇、职业自信和职业调适等方面要优于非艺术类大学生。美术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程多是实践性、技能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而且他们在社会或学校参加的实践活动较多,他们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都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高,相对非艺术专业学生他们对自我需求与社会职业需求更为了解,据此他们可以更好地规划与探索自身职业选择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让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对促进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们对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过去的五年情况来看,艺术类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市场尽管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但艺术类毕业生生就业的数量与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实现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就业,既是对高校毕业生期盼的有力回应,也有利于促进高校艺术专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为实现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更高数量和质量的就业,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美术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引导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对人们具体职业岗位和就业方向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艺术类大学生择业就业时更注重个人感受,比较感性,突出个人本位,而普通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发展,比较理性,突出全局观念。本科阶段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艺术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也存在差异,一年级学生注重自我实现因素,二三年级学生注重“保健因素”,毕业生注重“发展因素”;现代新专业注重自我实现因素,而传统老专业更注重“保健因素”。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职业选择存在盲目性、随意性、职业理想偏高、职业价值标准多变摇摆等特点,因此高校做好艺术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工作非常重要,要做好以下工作。

1.为避免美术类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有科学的自我认识,包括自我专业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需求等;要引导大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使大学生对用人单位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认识。

2.为提高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高校要加强在校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长期培育。学校普遍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往往把就业实训安排在毕业前进行短期培训,流于形式,毕业生就业求职的核心竞争力短期很难提高,往往造成求职失败。学校应把就业培训的关口前置,分学习阶段提高就业培训的数量与质量,使学生真正从不同阶段的就业实训中受益,形成优良的就业素质与品质,以及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成功率。

3.校内搭平台,校外寻合作。为艺术类大学生搭建专业知识应用与转化的平台,实现校园与就业市场的对接。该平台的搭建要以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就业需求为依据,以艺术类专业知识应用与转化为流程,以学生与就业市场对接为目标。要密切关注社会就业动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该平台,大学生经过学习——应用——再学习——再应用的过程,检验所学专业知识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不断丰富与完善自我以实现学生与就业市场的对接。

(二)调整对高校美术类专业设置

1.美术类专业的盲目扩招要制止。全国两千多所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竟有一半以上建立了艺术专业和院系。1982年全国第一次统计工艺美术(设计)教育规模时,设计高校的总数是14所,2012年设计高校的总数是1917所,占了全国2442所高校总数的75%以上,设计专业的学生占了美术招生的大半壁江山①王静艳:《“研不如本”折射出扩招后的艺术设计教育生态》,《美术观察》2016年第3期。。在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15个低就业率专业名单中,艺术设计学、动画等艺术类专业“榜上有名”②《15个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公布》,新浪教育2014年7月26日,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4-07-26/1423428613.shtml.。各种类型的学校都在开设设计专业,一些设计专业实力欠缺的学校也在开设,培养的学生专业素养水平差异较大。

2.新兴美术专业设置要使市场需求与艺术教育的本质规律对接起来。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的新兴美术专业,已从起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发展到现在“全民学设计”的规模,反思现代设计教育走过的历程可以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现代设计教育中重“技”轻“艺”的现象,评价体系错位的现象,等等。很多院校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倾向于工具理性,注重可操作的技术教育,而忽略设计教育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致使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很多院校在设置设计专业时,人为把设计专业与雕塑、绘画等传统专业完全分离,专业设置没有充分理解新兴专业与传统老专业的关系,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时缺乏雕塑、绘画等方面的系统训练。雕塑、绘画等传统的专业训练是美术学科的主干,它们涉及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技能知识,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缺乏这些方面的系统训练就等于缺乏美术根基。美术根基不牢,导致最基本的造型和审美能力缺失,教师的教学也很难全面深入,学生的专业空间发展受到限制,这样唯市场表象的专业设置已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本质规律,这样的毕业生不能满足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堪忧。

目前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需求引导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的内容与教育模式都受市场的影响。高校艺术类专业应根据劳动力市场或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于艺术人才需求变化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对于就业难度大、社会需求量少、供过于求的专业要有效控制招生规模,开设新专业,要掌握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盲目招生之风要刹住。高校专业设置要准确定位自身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方式,对于进入“瓶颈期”的相关专业学校要合理调整与科学设置专业。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完善,文化产业与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对艺术人才的专业知识、文化艺术素养、理论素养、实践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就业部门要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关注用人单位反馈,完善毕业生就业评价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加强美术类大学生就业体系建设

1.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测评体系建设与活动体系建设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稳定性与专职性,就业指导课程多由辅导员与院系书记兼职,不能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美术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要建立专业化的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分阶段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形成一个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2.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新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为毕业生提供了很多新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开展,对就业贡献不断上升,更多学生通过努力成功创业,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这些都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新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坚持自我个性、追求创新精神是艺术类大学生身上的普遍特点,目前从事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已成美术类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对他们而言,就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上班打卡”。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一人创业不仅能够实现自身就业,还能带动其他人就业,使传统的“360行”正在向“3600行”迈进,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一些艺术类学生创造了新的职业,还有更多的“90后”“95后毕业生在积极从事新的职业形态。高校与社会应该发挥美术类大学生特点与优势,为毕业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高校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美术类学生的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企业基地,把创业教育作为美术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

(四)政府部门做好保障工作,完善就业创业机制

1.引导毕业生流向后发地区就业。政府要积极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加大就业支持力度,统筹推进人才与就业岗位向中小城市流动。近几年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生了变化,很多毕业生开始流向中小城市。目前出现一线城市“拼命赶人”,二线城市“拼命收人”的状况。多个二线城市投入了“人才大战”,多个城市出台的招纳人才的政策,力推以住房保障、落户指标、安置补助为主打的保障政策。大多数毕业生择业时最为关心的内容仍是住房、户口、补贴政策,很多城市招纳人才的政策也是按毕业生的普遍诉求进行“定制”,我国大片的后发地区仍处于“被抛弃”状态,难以吸引人才,政府应研究制定后发地区的就业优惠政策,给有热情选择到后发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解决后顾之忧。

2.完善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保障机制。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以来,毕业生创业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服务业与小微企业大量出现,带动更多人就业。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与财政支持政策,做好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工作,如:职业资格改革,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有效支撑就业需求;建立各类为创业者提供资源的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平台;完善各项自由职业与自主创业的法律等,通过改革创新为毕业生创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Analysis of and reflections on the employment of art graduates in the new situation

ZHANG Biao

The employment of art 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public attention,for art graduates occupy the majority of the fine art graduates every year.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be well informed of the new characteristics,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art,strengthen their guidance on students'occupational values.The setting of art major ought to b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ployment system ought to be strengthened,an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provide reliable service to realize better employment.

art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graduate;employment

G52

A

1009-9530(2017)05-0117-04

2017-07-27

2015年度阜阳师范学院项目“美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特性及就业引导教育研究”(2015FSZJ02);2016阜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创新研究”(2016JYXM46)

张飚(1966-),男,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责任编辑:汪太文)

猜你喜欢
艺术类毕业生美术
伤心的毕业生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创意美术
艺术类专访心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