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对策略

2017-03-09 23:24余本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舆情思政大学生

吴 妍,余本功

(1.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安徽 合肥 230031;2.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对策略

吴 妍1,余本功2

(1.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安徽 合肥 230031;2.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2)

新媒体时代,通过有代表性的网络和手机,我们获得资讯的途径更加便捷、高效。然而和新媒体一同出现的新的潮流和观念给大学生原本所持有的相对较稳定的价值体系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及挑战。如何用新媒体技术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对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新媒体是指和传统的电话、报纸、信件、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相比较,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向民众们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媒体。[1]新媒体一问世,就凭借其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跨时空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新媒体的问世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影响深刻。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大学生思维活跃,广泛地使用、利用新媒体技术。据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显示的内容,截至到2015年12月,全中国的网民已达6.88个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2]。报告中显示,中国的年轻网民们非常依赖互联网,比例高达58.4%,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思潮,这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成长起所持有的价值体系,毫无疑问给高校的思政教育也带来了莫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网络对所有人开放。因此我们获取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手机短信也频繁收到诈骗、骚扰短信。当前的“校园贷”更是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途径祸害一批虚荣心强的大学生,还有网络大V、网红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

此时,来自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所不同的意识形态产生了碰撞,不同的价值观念产生了火花。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得开元化,开始有了不同的信仰与追求。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更是借着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来大肆的鼓吹资产阶级的三观,处处彰显他们高于别国、超越他国的意识形态。大学生的思想尚不够成熟、辨别力较薄弱。在这一阶段,大学生长期受到西方资产阶级腐朽价值观的影响,对其传统道德观念、价值观势必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虚拟与互动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的挑战

新媒体如博客、微博、微信、BBS、QQ空间、短信等都是虚拟的存在,在这一片天空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匿名的文字和图片的沟通,彼此间的情感很自然的就疏离了。还有一些学生整日在虚拟世界沉溺网游、网恋,容易变得紧张孤僻,更有甚者开始逃避现实生活。此外,在虚拟空间进行沟通大学生不必承担责任,因而没有心理负担,在新媒体中就变得真诚和坦率。而一旦在现实中,差异就显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现象。这种虚拟与真实的交换频繁发生,大学生必然会出现心理危机,甚至人格障碍。

新媒体的另一个特点“互动性”使得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的世界可以呼风唤雨,在网游中领兵千万,频频与对手兵刃相见。在现实的世界中却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出现人际关系障碍、对安全感到焦虑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与室友、同学的口角纠纷时,往往混淆了真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差异,拿起刀和棍子,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三)新媒体的“多样性”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

传统的思政教育主体是辅导员,是老师,他们的角色一直被定义为权威,他们是引导教育的组织者以及实施者。教育模式单一,多半是在课堂或者规定的地点进行宣讲或教育。

在新媒体这一平台上,大学生们有着多样选择。他们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高的认同感,于是非常快速地接受和运用新媒体,并成为了推广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应用这一媒介开始了自我教育,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上百度贴吧、微博、微信、QQ上发表言论、参与讨论。与传统的权威者产生了激烈碰撞,教育者的优势变成了劣势,使他们失去了宣讲和教育的优先地位,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对思政教育工作者们的素质和他们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新媒体的“快捷性”对舆情监控效果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 舆论的传播速度极快,特别是负面舆论,几乎是在发生的一瞬间,就人人皆知了。虚假消息或谣言的传播,对受众群体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给他们生活和思想带来了困扰。

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仍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抵制负面言论的能力也相对较弱,最易受到一些非法势力蛊惑。而对于社会上的突发事件,诸如早些年的奥运火炬法国传递受阻、新疆的民族分裂势力暴乱、西藏的藏独分子猖獗,大学生在网络舆论的鼓动下,选择了上街游行、集会、打砸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和校园稳定。近几年来,高校学生跳楼、自杀、他杀事件也频频通过网络爆光,深深震动着大学生的思想。

高校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控和管理,对网络行为进行指导,对有害信息进行及时的“解毒”、“消毒”,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让不良的信息扰乱了高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给高校的思政教育、舆情监控的成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遵照十八大报告阐述的要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最重要的思政教育任务,贯彻“十三五规划”,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落实到位,不断地提升大学生们的素质,突出他们的爱国热情,才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证我国的大国和强国地位。[3]因此,我们要开创新途径,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一)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强化“正能量”思政教育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来临时,给我们开创了一个重要教育领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并创立思政教育工作的专题网站,让思政教育内容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进网络”。目前,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努力打造大学生喜爱的主题网站和品牌栏目。诸如“领导访谈”、“师生互动”、“学工问题在线”等关注度高的栏目,争取把校园网变为同学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解决问题以及娱乐休闲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下面两点:

一是网络思政教育始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用健康向上的理论武装学生大脑。告诉他们要正确对待网络世界中纷繁复杂的思潮,宣扬先进和典型产生的“正能量”,坚决打破一些西方国家的歪理谬论。

二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要大力宣传,让学生知道国内外的当前形势,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地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讨论,对于重大的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利用思政网站,教育工作者可以努力成为虚拟世界界中学生的导师。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分辨是非,主动地抵制来自腐朽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整合思想政教育新模式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让思政教育部分程度上摒弃了传统的模式,主旋律教育我们坚持不变,但是在此基础上,应该多创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改变。多年以来形成的单向传输的教育模式亟需改变,要发挥好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他们独立的思考、认真的学习、并进行积极的探索。

其次,我们要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向他们传播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例如制作生动、形象的新媒体素材,用微信公众号、QQ、微博、微课堂等网络平台和学生们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者是多对一的交流。并跟进教育的最新内容,使自己的思政教育工作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接受。

再次,无论何种高科技技术、产品都没法办法取代人和人之间最真诚的交流。传统的“面对面”式交流我们需要保持,要把网上、网下教育、沟通相结合,这样才可以打破新媒体造成的人与人间情感的淡漠。

最后,校园网络的文化建设不容缓。要开展例如大学生校园网络文化节来达到育人环境的优化,构建和谐校园、以此来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质和完善的人格。

(三)提升思政工作者素养,大学生素质、提高思政工作者水平

尼葛洛庞帝,这位信息传播界的巨头曾说过:“在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gap)源自两代人间。当今社会,全球的各类信息资源,孩子们只有上网就可以轻松获取,此时此刻,最需要去学习、去追赶的反而变为了成年人,这个观点对于我们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如此。[4]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掌握新媒体这一教育平台,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一,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思政教育者团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他们的鉴别能力,增强政治敏感度,正确的分析判断鱼龙混杂的信息,汲取可以引导学生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此外,思政治工作者还应有优秀的道德素养,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对学生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不仅如此,对大学生也应该定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举办讲座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网络道德和自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能力。

二,要提升思政工作者用新媒体教育的工作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己了解和使用新媒体的水平,并设法将移动通信技术和手段用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来,高校要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知识的了解运用程度进行定期考核,使教育者认识网络、了解网络、操作控制网络,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新媒体时代妥善应对网络舆情,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关注

新媒体时代,网络上不乏一些“乌合之众”散布着虚假、消极、有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负面消息。对于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首先,要建立健全高校舆情工作机制。随后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对信息予以公开、保障校园稳定等相关工作和制度。对校园的舆情采取监控、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研判,以及负面信息引导机制、校园舆情追踪和反馈机制等。

其次,高校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设立监管机构、制定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网络操守。同时,网络评论员队伍亟待建设,要选拔一批理论功底扎实、政治素质硬朗、写作水平高超的人员,通过写评论为大学生解读事件背后的真相,及时“解、消毒”网上的负面信息。对于有一些错误的信息,一方面违反了国家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违反了学院的规章制度,需要立刻屏蔽或者予以删除,让我们的校园网络环境健康、安全。

再次,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舆情领袖”。舆情领袖对媒体信息的敏感程度高于普通同学,他们所发表的意见和看法能影响到普通同学。当网上出现一些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时,“舆情领袖”就要答疑解惑,发挥他们的影响来引导舆情的走向,呼吁广大学生不信谣、不传谣,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的舆论导向。

最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告诫我们:“没有人才就不会有可靠的信息安全,我国需要涉及网络空间安全的“一级学科”,培养此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可以掌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有的威胁因素,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还应该建设与舆情工作相联系的专家库。[5]呼吁与舆情工作相关的校内专家、多请司法、心理、媒介等领域的专家给大学生上课、分享体会,引导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开展并给予指导、咨询,这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卓有成效的开展。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犹如一个漩涡,信息浪潮汹涌澎湃,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也随之升级。但这有挑战就有机遇,有机遇就有希望,我们只有正视新媒体时代思政工作的挑战,及时地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才可以在新媒体时代从容的前进。

[1] 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8).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6-01-22/doc-ifxnuvxh5133709.shtml.

[3] 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2016版)[EB/OL].http://www.ishuo.cn/show/181937.html.

[4] [美] 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5] 崔光耀.没有人才就没有可靠的信息安全[J].中国信息安全,2010,(12).

(责任编辑 陶有浩)

Strategies for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WU Yan1,YU Bengong2

(1.Students’AffairsDivision,AnhuiPostandTelecommunicationsTechnicalCollege,Hefei230031,China; 2.SchoolofManagement,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2,China)

In the new media era, we obtain information more conveniently and efficiently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 However, together with this new media and new ideas coming with it, there is a great impact to the originally relatively stable value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also face great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deological workers to improve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deas and mode through the technology of new media, so a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s.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llenge; strategy

2016-12-23

吴妍(1982-),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余本功(1971-),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G641

A

1674-2273(2017)02-0101-04

猜你喜欢
舆情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