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盘点

2017-03-09 22:39
卫星与网络 2017年6期
关键词:北斗卫星

月度盘点

航天科工“携手”中国联通 将联合开展量子通信建设

6月9日,航天科工与中国联通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明确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掘和利用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不断深化在卫星互联网、物联网,通信与信息,智慧产业与智能制造,人才交流与培养等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

据悉,在卫星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行项目论证,商讨进一步的合作。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双方将联合开展量子通信、企业高安全数字网络等方面的项目论证和建设,并在新一代网络信息、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自主可控计算机、移动通信终端等方面,构建协同创新生态环境。同时,双方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联合开展国际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的建设。

一句话新闻

“分享”与“合作”: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主题为“分享”与“合作”,出席开幕式的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创新,愿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在人类航天发展史上,最闪光的两个大字就是“探索”,最值得传承弘扬的精神就是探索精神,中国政府一贯支持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共建和平太空、合作太空、安全有序的太空,让航天探索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 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今年启动,选拔范围不仅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航天驾驶员,还要从航空航天相关技术的专业领域中选出工程技术人员担当航天飞行工程师。

• 即将于明年飞天的嫦娥四号有望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不只是“中国造”,还将搭载参与嫦娥四号任务国际合作的欧洲空间局和德国、瑞典、荷兰、沙特4个国家的4台国外科学载荷一同踏入月球背面,成为“中外混血儿”、国际合作的典范。

• 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采用对称T形构型,轨道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设计寿命10年,额定成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乘组一般在轨执行任务周期为半年。

• 本次大会从5日持续到9日,在月球探索、火星探索、小行星探索等13个技术领域组织4场全体会议、9场主旨报告、10场全球网络论坛、25场技术分组讨论。

• 主办方在会前特意征集了很多少年儿童想要了解的航天问题。在开幕式上,中国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与中外少年儿童进行了“畅想未来”的现场问答互动。大会

中国独立设计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站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当地时间3日利用“猎鹰9”火箭再次发射“龙”货运飞船,第11次为国际空间站送去宇航员补给和实验设备,其中一项是由中国完全独立自主研发设计的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站。该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设计,旨在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响。

与此前搭载不同,本次搭载兼具理论创新和新技术探索。这项名为“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的实验,搭载共有两组、12块芯片,60个通道,将对20个基因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在轨开展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规律研究。依照计划,该实验载荷被带入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实验舱,由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环境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传回北京理工大学供科研人员进行后续研究。

全国首款卫星轨迹和遥感卫星成像APP全面上线

近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发的“卫星去哪儿”手机APP(苹果版)正式上线,同时APP(安卓版)进一步升级。“卫星去哪儿”是全国首款卫星轨迹和遥感卫星成像仿真的手机应用软件。

该软件支持计算的卫星包括遥感地球目前所接收的近全部卫星,可实现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遥感卫星实时地面轨迹,实时仿真提供在地图上实时查看当前时刻卫星的对地成像能力范围以及地面轨迹。协同观测提供未来7天内卫星有效载荷成像对目标区域进行观测拍摄能力预估,包括卫星成像拍摄与目标区域的多次访问计算、卫星侧摆观测能力计算,获得单颗卫星或多颗卫星对地面区域的协同成像模拟方案。手机使用者通过放大/缩小确定地面目标区域的大小,并通过滑动来确定地面目标区域的位置。

国内首款大型太阳能无人机成功试飞2万高空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自主研发的新型彩虹太阳能无人机在西北某地完成临近空间飞行试验,试验完成两万米高空飞行。

这款新型彩虹太阳能无人机采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其核心技术和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具备超长航时的特点,未来留空时间可长达数月至数年,且飞行高度高,超过20km,任务区域广阔,具备“准卫星”特征,具有部署灵活、经济性好等优势。投产后可广泛应用于军民融合领域,包括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常态化海域监管、应急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公益事业领域以及偏远地区互联网无线接入、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信号广播等商业及产业类领域。

据介绍,这次研制成功的新型彩虹太阳能无人机是我国首次成功研制的大型长航时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尺度和重量仅居美国之后,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在开幕式上还播放了展现中国航天60余年探索之路的《探索太空 成就梦想》视频短片。

任免:日前,中央决定,唐登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

登月:“探索宇宙奥秘是人的天性,对我们航天员来说,更迫切!总想飞得更远一些,在太空驻留的时间更长一点。”杨利伟表示,嫦娥计划推进顺利,今年将完成“绕落回”的返回,离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又更进一步。他预计,中国航天员会在2030年前后登月。“登月我们有信心!”

规划:6月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表示,中国航天正按照规划的宏图,迈着坚实的脚步前进,载人航天工程将于2018年前后发射核心舱,2022年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月球探测工程于2017年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实施月球无人采样和样品返回地球,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左右发射火星探测器,同时开展载人登月概念研究。

座谈:6月2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一行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调研并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庄国京等进行座谈。他要求航天五院按照既定研制计划做好高分七号卫星后续工作,严控风险,确保卫星工程按计划推进,早日投入运行使用。做好后续卫星立项、研制及应用工作,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助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第三次全国土地利用大调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等重大工程实施。

CCSA成立特设任务组 推进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

6月6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在北京召开导航与位置服务特设任务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旨在构建通信和导航一体化标准体系,强化北斗系统技术研发,增强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创新能力,推进我国北斗系统以及室内定位技术国际化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出席会议并指出,基于导航与定位服务的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如百度地图、高德导航、自动驾驶、共享单车、大众点评、美团等,遍布各行各业,深刻影响着大众出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推进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新旧动能持续转换,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闻库对导航与位置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充分发挥好“北斗+通信”标准化工作经验,深入分析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调动卫星导航产业和移动通信产业两个产业链积极性,共同推进标准制定,促进行业创新发展。二是加强与各国标准化组织交流合作,推动我国北斗导航、室内定位以及5G相关定位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期建成 实现后可处理毫米级定位

6月7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期通过验收。专家组评审认为,我国已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全国产化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初步形成基于北斗的一体化高精度应用服务体系,系统建设迈入边建、边用、边运行、边服务的新阶段。

据悉,该系统是北斗系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以北斗为主兼容其他系统的高精度位置服务网络,将为确保国家高精度时空信息安全提供根本保障。系统建设坚持国家主导、军民融合,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搭建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运营平台,开展增值服务商业运营,已形成系列高精度服务产品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目前该系统已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定位基本服务能力,系统能力达到国外同类系统技术水平。

“乘客”:近日重庆大学获悉,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此次月面生物实验的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动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同时,马铃薯还可作为人类太空生存食物来源,其实验价值更加重大。届时,这项生物实验将通过小型照相机,向全球直播。

中科遥感微小SAR卫星星座“深圳一号”项目在深启动

6月20日,中科遥感微小型卫星SAR新型卫星星座“深圳一号”项目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

“深圳一号”SAR小卫星星座将由8颗卫星组网而成,具有聚束模式、条带模式、扫描模式三种成像模式,重访周期短,分辨率高达0.5米,可应用于城市安全及重大工程动态监测、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交通设施养护动态监测、城市三维建模、地理国情监测等多个领域。项目计划2018年底前,发射一颗面向商业化的SAR小型试验卫星,并在2021年前逐步完成卫星星座建设目标。届时星座有效覆盖全国地域及海域的周期将小于1天,对各大城市的重访时间小于1小时。组网完毕后,“深圳一号”将极大改善商业化SAR卫星资源少、价格高昂、被国外卫星垄断的现状,推进卫星遥感空间大数据产业化。

硬X射线: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这是我国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卫星正常运行后,将使我国在X射线空间观测方面具有国际先进的暗弱变源巡天能力、独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观测能力等,推动我国高能天体物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北斗进军互联网出行 大众消费市场或迎千亿级蓝海

目前,摩拜单车将GPS系统与北斗系统都纳入了车载装置服务,ofo也在4月6日宣布在京津冀地区试点应用北斗系统。6月22日,北斗+物联网产业应用高峰论坛”召开,广东天唯北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华志彬表示,随着国内相关芯片生产技术的成熟以及设备成本的下降,高精度卫星导航将迎来更多民用市场需求。

目前在国内市场,北斗系统与GPS系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般的芯片制造都会同时兼容。有行业人士透露,当下北斗产业已经被大部分地方政府作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产业。随着大众消费市场对高精度的北斗导航位置应用需求越来越旺盛,北斗产业将迎来千亿级的新兴蓝海。

据IDC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有望影响的下游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美元,超过250亿台系统联网,而同时使用因特网的用户总数达44亿人。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物联网各层面技术成熟度不同,传感器技术是攻关重点,而其也是物联网建设的底层基石。同时,消费电子、移动终端、汽车电子、机器人、生物医疗等物联网领域应用创新对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中国本土生产高精度导航产品的科技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6月20日,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制定并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目前,北斗系统在渔船运输与监管、海上溢油环境监测、海洋剖面浮标观测、海上搜救等方面有相关成熟应用。相信,北斗系统在2018年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20年服务全球时,将在“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用户提供更多的北斗服务与应用。

新一代原子钟:29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3所获悉,该所已启动汞离子微波钟研制。其作为新一代原子钟,在未来深空探测和卫星导航领域有明显的优势,有望应用于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汞离子钟对空间环境适应能力强,在体积功耗不变的情况下,可比现有的主流星载钟指标提高1至2个数量级,是新一代星载原子钟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北斗卫星
北斗时钟盘
miniSAR遥感卫星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静止卫星派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北斗全家福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