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当NASA还在酝酿着如何用猎户座飞船(Orion)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已经在筹划近10年内将完成的火星之旅了。
特朗普21日签署一项法案,批准美国航天局2017财年195亿美元的预算方案,并要求其研究2033年送人去火星的可行性。这份“过渡授权法案”是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签署的第一份美国航天预算法案。
红龙太空船项目计划于2020年发射,而伊隆·马斯克的“行星际运输系统”将紧随其后。建成之后,该系统能在80天内将人类送到火星。
辣评:上面这三条新闻放在一起,有一种火星版“阿波罗”计划的感觉。但最大的不同是,“阿波罗”计划依靠国家单一之力完成,而现在的火星版“阿波罗”计划则由国家、老牌军工巨头、新兴商业航天翘楚齐头并进,提出了基本差不多的时间表和里程碑。看起来像典型的重复建设,是美国人的钱多得没处花了吗?显然不是。这是因为美国人自信这三种力量的“竞合”会让宏大的“火星计划”更有效率,参与者更能获得各自所期望的利益。中国也并非不具备开展“火星计划”的能力,但从实施模式上还只能停留在几十年前“阿波罗”计划的举国体制阶段。这也许是中美航天业一个重要而本质的差距。
近日,孟加拉国已与印度签署协定,正式加入印度提出的“南亚卫星计划”。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将会用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一个通信卫星送入太空,将为整个南亚地区服务。在南亚地区,除去巴基斯坦,其余所有该地区国家都将加入其中。
辣评:这可能是“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中避不开的一个挑战。
最近,“灭火导弹”又“火”了一把:中央电视台和德国Ruptly视频新闻社都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这是要红遍亚洲走向世界的节奏哇!
辣评:这不就是热寻的导弹么?无非是弹头里换成灭火剂而已。所谓军民融合,这算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吧。据说研制单位因此拿到了不少大单,效益出色。所以,军民融合有时候需要开个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