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资源开发风险研究

2017-03-09 15:21:18刘亮
露天采矿技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褐煤煤炭资源

刘亮

(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煤炭管理部,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褐煤资源开发风险研究

刘亮

(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煤炭管理部,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褐煤资源开发风险贯穿于煤矿项目规划前期、基本建设以及投产运行后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深入风险分析对后褐煤资源煤矿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导向作用。

褐煤资源;风险;对策;研究

1 褐煤资源特征

褐煤主要用于发电厂的燃料,也可用作化工原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净化污水和回收金属等,以及现代煤化工技术,应用于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焦化后的褐煤可制作为煤砖用于炊事和加热;它也作为活性炭的来源,用于水的处理、复原黄金和提取碘。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把褐煤用作热源燃料和化学制品及气体与液体燃料的原料。中国褐煤储量虽然比例较低,占比不到全国总资源量的1/20,但后备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云南东部、东北和华南也有少量,其中内蒙古东部占75%以上。我国褐煤的煤质技术特征,除了云南昭通及云南南部有极少量的含水量高于50%以上的低变质软褐煤外,大部分的褐煤都是含水量在30%左右的硬褐煤。褐煤的灰分含量,除了云南先锋矿和扎赉诺尔附近有部分低灰的褐煤外,余下的都是中低灰分含量的褐煤。

2 褐煤资源开发风险分析

结合褐煤资源赋存特点和煤质技术特征,分析褐煤资源开发风险主要有:

2.1 市场风险

褐煤资源的主要用途主要有以下3个方向:①煤电与供热机组的燃料;②传统煤化工产业;③现代煤炭深加工产业。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以褐煤作为主要燃料的煤电与供热机组发展空间压缩、供电量下滑,产能过剩局面呈现加剧趋势,去产能和竞价上网对煤电后续发展影响较大,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2017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t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 000万kWh以上,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传统煤化工产业存在能耗高、污染重、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等局限,其发展正面临着原料供应、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冲击等方面的挑战。现代煤炭深加工产业仍属新兴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存在生产工艺不成熟、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经营管理难度大等多方面困难,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及一系列节能减排方案的实施,煤炭深加工行业的环保门槛标准和要求将会更高。

2.2 外部环境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国家政策调整方面有:①煤炭资源税改革,如:国家2014年下发的《关于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财税【2014】72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煤炭资源税“从量计征”转变为“从价计征”的改革。②国家下达的煤炭行业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如:2015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六部门制定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偏远地区的褐煤销售产生了巨大冲击。如:2014年下发的《国家能源局关于调控煤炭总量优化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国能煤炭【2014】454号)和2015年下发的《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煤炭【2015】37号),是在我国煤炭行业遭遇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煤炭需求减弱,煤炭供需失衡矛盾日益突出情况下发的,目的是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煤炭行业脱困,促进煤炭工业长期健康发展,对煤炭行业总量调控、优化布局、项目审批、产能管理、深化改革等工作提出一系列具体意见。市场经济影响方面有:①宏观经济影响。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也是电力、水泥、钢铁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资源。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则煤炭需求旺盛,价格上涨,宏观经济不景气,则煤炭需求萎靡,价格下降。②行业内的竞争。国内煤炭总产能的快速增长,造成煤炭行内的竞争加剧,煤炭企业盈利空间压缩甚至亏损。③煤炭价格变化。国内煤炭市场化改革日趋完善,煤炭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与国际煤炭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国际煤炭价格的波动,势必影响我国褐煤产品价格。

2.3 技术风险

褐煤资源开发技术风险主要来源于褐煤赋存特征(如:矿体厚度、倾角、走向、断层、埋藏深度等)、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硬度、稳定固性等)、矿区水文地质情况(河湖、建构筑物等)。这些煤矿开发技术条件必须通过矿床地质勘查掌握,它是判断煤矿项目开发难易程度和安全特殊要求的基本风险因素。不同的矿床开发技术条件,将直接影响煤矿项目开发中对开采方式、开拓方法、采矿方法、防治水、生产能力、装备水平等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经济方案决策。如: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煤种为褐煤,浅部煤层适合采用高效率、低成本、大规模的露天开采方式,但是矿体上部覆盖岩体大部分为第四季层沙层、泥岩等软岩,边坡稳定性较差,随着开采深大的增大,影响也越大,这将是影响露天开采安全、生产成本的一项关键问题。因此,褐煤资源项目开发前期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地质资源特点,谨慎选择采矿方案,否则后续基建、生产将面对较大困难,甚至造成项目亏损。

2.4 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褐煤资源开发外部条件主要有交通、运输、供水、供电、购地等,其本身也是褐煤资源开发的主要建设条件,同时涉及交通、供电、国土等多个管理部门,若主要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会给项目建设和运营带来较大风险。举两个实例,如:交通运输方面,地处偏远地区的褐煤项目远距离运输普遍出现了运费比煤价高出几倍的现象,运输成本过高,降低了项目利润甚至亏损;土地政策方面,尤其褐煤资源开发项目遇到耕地问题,将面临巨大困难和风险。国土资源部门目前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能触碰耕地保护的红线,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规定。

2.5 生态环境风险

我国褐煤资源大部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属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部分区域生态退化问题严重,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草原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比较突出。褐煤资源开采会造成覆盖岩土体应力场、渗流场的动态变化,造成岩土体破裂,打破地表及地下水平衡,形成水位下降、地表沉降和松动等。褐煤资源矿区的开发建设,土地的大量征占使用,导致地表原生地貌被扰动,原始生态被破坏,绿色屏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降低。采掘场大量剥离物的排放,工业场地的建设,矿区辅助、附属等企业的建设,矿井采空区的塌陷以及排矸场的形成,导致矿区原始地形地貌发生较大改变,矿区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强度显著增加,对矿区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且随着矿区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如果不加以治理,这种影响将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根据矿区水土流失特点,矿区在风力作用下扬尘、扬沙的传播范围广大,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增加,将严重影响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因此,褐煤资源开发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生态环境变化,如果不采取措施,会造成不可逆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2.6 资金与运营风险

褐煤资源开发项目固定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量较大,一旦资金供应不足或者中断,将导致项目工期拖延甚至终止。资金利率、汇率的变化导致融资成本升高,引起项目的成本增大,获利空间减小,甚至亏损。褐煤煤矿项目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中,开采技术与装备的优略、回采率高低、物质材料采购与开采成本的控制直接影响着褐煤资源项目开发风险。

3 褐煤资源开发风险对策

3.1 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

国家战略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即综合一国之力而行之方略,是筹划指导国家建设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褐煤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立足国内战略,将国内供应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

3.2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褐煤具有“两高三低”的特点,即挥发分高、水份高,灰熔点低、密度低、发热量低,而且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云南东部和东北,地处偏远,距我国东部工业发达地区较远,不利于长距离运输,市场价格偏低,开发建设主要依托发电、供热、煤化工等转化项目。当前,煤炭行业整体面临低增长、低盈利甚至亏损的深度调整期,因此褐煤资源开发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把拼产能、拼消耗的竞争转变为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褐煤资源的产业链延伸是需要理性的,应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综合利用“三废”,达到循环利用目的,兼顾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3.3 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褐煤资源远景储量丰富,赋存地区大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褐煤资源开发能够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和工业产值,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民族间团结与交往。但是同时也存在较多现实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区域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存在缺陷等。因此,褐煤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科学优化布局,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规划特色,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3.4 协调生态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是以扩大煤炭开发的规模、增加煤炭产量为首要任务的,很少深入研究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危害。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注重煤炭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五大发展”,其中“绿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内容。褐煤资源开发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坚持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坚定生态保护的文明发展之路。

3.5 立足煤炭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而工业布局却呈东高西低的格局,造成煤炭省间运输量增多,附加的运费和有限的运输能力影响褐煤资源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国煤基多元化和延伸产业链起步较晚,煤炭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仍然以煤炭生产为主,造成了产品结构单一,大部分利润被下游企业赚取。因此,褐煤资源开发必须以煤炭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基础,增加创新驱动力,依靠技术进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选择合适的褐煤资源开发新模式。

3.6 坚持可持续发展

褐煤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仅为30%或更低。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快速10年发展后,随即进入产能过剩期,消化过剩产能成为当前行业主流,这充分暴露我们煤炭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煤炭行业竞争无序,造成投资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褐煤资源开发必须进一步统筹资源、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褐煤赋存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资源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煤炭开发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开发强度必须与区域消费需求和就地转化能力相结合,防止盲目扩大开发规模,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把节约煤炭资源放在重要位置,制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淘汰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建立褐煤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4 结 语

褐煤资源开发投资风险分析对指导褐煤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只有强化风险分析,煤矿企业立足于实际,才能为褐煤煤矿项目投产使用后提供一个健康的运营环境,降低风险隐患,提升风险规避能力等,促进褐煤资源开发项目投产运营效益大幅度提升。

[1] 戴和武,谢可玉.褐煤利用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38-40.

[2] 沈萍,刘喜奇.浅谈褐煤的形成机制及开发加工利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17-18.

[3] 戴和武,谢可玉.褐煤利用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4] 曹代勇.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5] 屠世浩,陈宜先.探讨绿色开采技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J].能源环境保护,2003,17(4):10-13.

[6] 任志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J].西部探矿工程,2014(20):93-94

[7] 周影.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综合治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8] 李尚隆.削减成本36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陈 毓】

Research of lignite resources development risk

LIU Liang
(Huaneng Hulunbei'er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Hulunbei'er 021008,China)

The risk of lignite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through the early stage of coal mine project plan,the stage of infrastructure and the whole management stage after putting into production.An in-depth risk analysis woul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be a guide to construction of lignite coal mine project.

lignite resource;risk;countermeasure;research

TD407.1

B

1671-9816(2017)06-0073-04

10.13235/j.cnki.ltcm.2017.06.021

刘亮.褐煤资源开发风险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7,32(6):73-75.

2017-03-20

刘 亮(1983—),男,辽宁葫芦岛人,工程师,本科,2007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物资源工程(露天开采)专业,现就职于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煤炭产业规划前期、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褐煤煤炭资源
不同烘干温度下褐煤可磨性指数研究
选煤技术(2022年1期)2022-04-19 11:15:02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褐煤粉成型试验研究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0:58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英语文摘(2021年3期)2021-07-22 06:30:12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煤炭
资源回收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能源(2018年4期)2018-01-15 22:25:25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污泥掺混褐煤水热制固体燃料的理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