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朝阳新城分校 殷 宇
Tour of London 是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六模块第二单元的课文,文章的作者以导游身份,带领读者游览伦敦。
这节课主要活动是根据文章内容,将相应信息填写到伦敦游览地图上。由于本课难度比较大,所以在进行填图活动之前,我先带领学生朗读了多伦敦的地名,并进行中英对译,确保学生们知晓每个单词的中文意思;对文章中的方向词进行讲解和练习,旨在为学生们扫清阅读障碍,降低之后阅读的难度。同学们练得投入,正确率也高,这使我非常高兴,心想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可以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了。当课程进行到主要活动: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地图中空白的部分,形成一张完整的伦敦游览图时,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同学,包括很多程度好的同学,都无从下笔,他们的笔尖在书上和地图上逡巡,他们的眼中有迷茫的情绪,因为学生们竟然一个地名也填不出来。
精心的准备和十分的努力竟然基本无效,其中原因何在?通过课后反思,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学生认知上的困难。通过文章内容将地图的空白处填上,在教师们看来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难以下笔。受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仍然是直观的和感性的,图文转换能力属于较为高阶的思维能力,学生们还不具备。
第二,学生的畏难情绪。长久以来,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缺缺,尤其是对于那些篇幅长,内容难,生词多的课文,学生们首先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读懂文章。就本文来说,文章的内容是伦敦一日游路线,作者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了游览伦敦的录像和伦敦的著名景点。这个话题距离学生比较遥远,他们既不了解伦敦,也不了解这座城市的著名景点,话题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来讲难度也大,畏难情绪比以往更重。这也导致了很多好学生也无法完成任务。
第三,活动设计上的缺陷。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填图活动,之前的课堂活动都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这些活动本身设计的不合理,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和合理的成果检测,活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检测活动目的是否达成的设计欠缺,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新单词和词组,这些仍旧是新的知识,在课上学生用新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四,课上铺垫不够。课上为了完成填图的工作,仍需给学生更多的支架,缓步上坡,本节课地图填写工作难度之大,与课上没有更多的支撑和帮助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教师能够多进行引导和帮助,多进行铺垫,那么填图工作就不会进行的如此困难。
那么,如何让课堂活动设计合情合理,让课堂效率真正提高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思考。
第一,备学生,备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备课需要备内容,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已备知识和认知水平。这句话已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抓住他们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较弱的特点,扬长避短,对症下药,把学生没见过不知道的东西尽量物化,将学生脑海中“虚”的东西变成“实”的东西。
第二,多肯定多鼓励,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平时的课程中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的交流,暂时不去理会学生说出的句子或写出的句子有多少语法错误,只要学生敢开口说,能动笔写就给予正面回应,慢慢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打消其畏难情绪。
第三,课前小调查,找准学生的难点,逐个击破。造成活动设计缺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的。这都造成了教师设计的活动大打折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前,教师可对本单元进行一些小调查。首先,询问学生对于这的单元是否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其原因什么。这可以使老师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对于学生觉得枯燥的单元,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动起来的活动,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另外,可以询问学生认为的难点在哪里,哪些地方是可能出问题的,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调查学生心目中哪些英语课的活动是比较简单的,哪些是比较难的,这样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们心目中较易的活动去学习较难的知识。
第四,深入浅出,设计梯度,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本课填图失败的原因还在于课上的铺垫不够,教师没有很好的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进行引领。直接让学生填一整张完整的、杂的地图,难度肯定很大。所以在这之前,教师可以把地图截成很多个小部分,一步一步进行填写,最后拼接成一张完成的地图;也可以在填图之前,多做几个例子,使学生们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之后自行填图,最后再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地图。这些方法都是为了给最后填写地图搭台阶,做铺垫,确保最后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副小小的空白地图,反映出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引导的必要性,如果想让自己的课堂活动有效,那么教师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提升了我课堂教学的思想认识,我意识到——
第一,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特征。本节课课堂活动设计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学生的思维特征理解不到位。初中学段的学生感性思维能力强于理性思维能力,喜欢直观的知识,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较困难,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特征。
第二,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特征。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特征,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知识加以解释,使学生能够理解课堂中所讲的知识,能后运用课堂中所讲的知识。
第三,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就必须准备多种活动方案。多进行预设,准备多种课堂活动方案,在学生无法理解的时候,及时修改课堂活动方案,确保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这种引导是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去和学生要答案,多去从学生的角度想答案,平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多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更直观地感受知识,运用知识,使课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