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

2017-03-09 12:44张燕贞陈茂怀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义工共情医学院校

张燕贞,陈茂怀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31)

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

张燕贞,陈茂怀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31)

共情能力是人际关系及道德发展的基础,具有心理保健的重要功能。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共情教育,是在医学生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共情意识和能力,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深远意义,可使医学院校更好地培育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医学生;共情能力;党的群众路线

共情能力也被称为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同身受”。Singer提出,共情是指产生共情的人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下,这种情绪与另一个人的情绪是同形的,是通过观察或者模仿另一个人的情绪而产生的,能意识到自己当前情绪产生的原因在于他人而非自身[1]。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对他人的关怀、接受、理解;作为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他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怀、温暖与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医学院校通过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共情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职业素养,还能为更好地在全体医学生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 共情教育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切入点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所描述的情商(EQ)五大因素中,共情占据关键性的位置。他认为,共情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2]。共情的含义非常复杂,不同领域对其定义并不一致。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共情至少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人格特质层面的共情倾向,指个体具有设身处地对他人感同身受的人格倾向;二是基于情境下的共情反应,指共情者知觉当事人的内心状态比当事人自己还清晰的一种情感性反应,主要由他人的痛苦和烦恼等消极情感诱发,是共情者基于他人的幸福并以他人为中心而出现的关心、怜悯等情感[3]。共情是发生在人际互动中的复杂现象,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共情能力不仅是21世纪所必需的职业生存技能,也是生活的道德规范。它是人际关系及道德发展的基础,还具有心理保健的重要功能。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而要做到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了解群众之所思、所想、所需,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具有较强的共情能力,用心体察民情,领会民意,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因此,对高等医学院校来说,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是在医学生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切入点。

3 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对于医学生,提高自身的共情意识和共情能力,一方面,能更好地提高医患沟通、交流能力,这是医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素养,对今后从事医疗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在网络时代,医学生共情意识、共情能力提高了,能更好地尊重、理解、关爱同学、朋友,能敞开心扉,真诚地与同学、朋友面对面地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而不是排斥周边的一切,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交友世界不能自拔。

重视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加强党建带团建,从思想、组织、作风、队伍和阵地等方面探索党建带团建的途径,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思想建设和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宽教育渠道,不断加强医学生的共情意识和能力培养,为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加强“医疗奉献”文化建设,构建医学生共情教育的良好平台。举办具有奉献特色的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共情意识和共情能力的培育,真正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

3.1 在宁养服务中培育共情能力

开展宁养义工服务项目,以“欣灯计划”“展妍计划”和“丰翼计划”三大服务计划为核心,以募捐、义卖、义诊等一系列活动为延伸,使医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共情能力,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欣灯计划”:取义“点亮一盏心灯”,是义工对癌症患者家庭进行定期探访的活动。义工与患者及其家人谈心,给予其社会心理支持,同时提供家居护理帮助,协助患者实现未完成的心愿,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与需要并反映给宁养院以寻求进一步帮助。(2)“展妍计划”:取义“展开笑颜”,是对贫困癌症患者的子女进行服务支持的活动。义工为丧亲儿童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协助他们度过丧亲哀伤期,健康成长。(3)“丰翼计划”:是促进义工自我发展提高的活动。其特点是通过“外请培训、自学互助、心灵成长”的形式实现义工自我发展与提高。

以上各项活动均可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形成慈善氛围,倡导互助互爱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真实地接触死亡,在给癌症患者带去关心和温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3.2 在医疗扶贫服务中培育共情能力

继续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育引导功能,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和共情培育,推进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开展以医学生为主体的医疗扶贫与医德教育、共情教育相渗透的服务学习活动。建立医疗扶贫行动的长效机制,使学生参加医疗扶贫活动常规化。医疗扶贫行动内容包括协助医生义诊、量血压、随访、健康宣教、儿童体检等,旨在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医疗扶贫行动,真正了解贫困地区当前的医疗情况以及劳动群众的疾苦,以此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反思,学习怎样在艰苦条件下开展工作,如何利用简单的医疗工具和所掌握的医疗知识进行诊断,尽最大努力让这些贫困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提高共情意识和共情能力,形成“爱心济世”的思想。

(1)使医学生深刻理解了“爱+责任=成长”,弘扬爱心奉献精神,提高共情意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2)医学生共情能力得到潜移默化地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是在医学生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切入点,通过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共情意识和能力,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深远意义。

[1]Singer T.The neuronal basis and ontogeny of empathy and mind reading: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Neuroscience Biobehavioral Reviews,2006,30(6):855-863.

[2]Daniel G.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M].Taibei: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mpany,1996.

[3]Batson C D,Eklund J H,Chermok V L,et al.An additional antecedent of empathic concern:valuing the welfare of the person in need[J].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2007,93(1):65-74.■

G40-03

A

1671-1246(2017)10-0028-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XLX062);广东省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类)(2015GXJK038)

猜你喜欢
义工共情医学院校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要当义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