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瑞涛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安全和舆情的管控策略探索
◆聂瑞涛
(太原学院 山西 030001)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不断推进,网络舆情管控的实行难度逐渐增加,对网络安全管理造成一定影响。网络舆情主要是指在现实事件的刺激引发之下,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个人观点、感情的表达以及个人行为倾向的传递。加强对于网络舆情的科学管控,有利于实现我国政治文化建设以及民众思想及建议的有效获取。本文简要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之下的网络安全与舆情的概念,从而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安全和舆情的管控的有效策略。
信息化背景;网络安全;舆情;管控策略探索
在信息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当前,社会舆情的主要表达方式是网络舆情,有效地反映了民众在当代环境与社会事件中的真实思考与个人情感。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下的现代网络术语虚拟开放式平台,参与舆情表达的人群以及思想十分广阔与复杂,具有不可控性。这样的现状导致网络安全与舆情的管控工作面临巨大的难题与挑战。并且由于我国自身的社会发展需求所决定的矛盾凸显,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安全与舆情管控工作的优化是十分重要的。
实现网络舆情产生的条件是当前的实时事件的刺激,进行舆情传播的主要工具是信息化技术下的互联网,而最终实现舆情的发布与阅览是以人为主体,主要是民众对于做出刺激的事件所表现的态度、情感以及所产生的行为倾向的具体表现,这就是信息现代化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含义。例如在网络环境中出现了政治问题或政治事件,民众在对相关事件进行详细了解之后会有互联网技术为传播途径,发表个人对于该事件的想法以及对当前执政者执法的意见或态度。
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的网络舆情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特征,即多元化发展、群体综合性质、缺乏理性、难以实现管理控以及对实时事件进行放大等多个明显特性。并且对于现代网络舆情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的舆情言论在自由的环境下,具有突发性质以及互动性能强的特点,并且网络环境中的主流观点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但也不排除偏差性的存在。另外对于网络舆情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可以看出,网络舆情的直接影响因素包括包括民众对于相关事件的认知、个人道德观念的树立以及网络信息的不断传播,另外还涵盖多种关于社会、政治、利益以及民众行为等多个事件。除此之外,互联网的管理规范以及网络媒体的影响力,都是造成网络舆情的重要影响因素。
2.1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
要切实落实对网络舆情的管控工作,首先相关管控人员应当切实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这是实现管控工作高效实现的重要保障基础。就当前的网络舆情管控来说,部门领导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难以理解网络舆情与民众意愿之间的关系,缺乏重视程度。同时将网络舆情笼统的划分为不利因素,缺乏直面精神。甚至在面对网络舆情时,以为其无价值以及低影响,从而忽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以上形态的出现,导致网络舆情的管控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所以应当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首先要积极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到网络舆情与民众意愿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意识到网络舆情是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反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政府部门展开切实工作。但是同时也要意识到网络与强对于社会稳定性的影响,在管控力度难以达标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不良舆情言论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行管工作人员应当加强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与管控力度,为民众的意愿表达创造合理的平台。
2.2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应急处理以及立法完善
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有利于及时发现网络舆情中的不利影响,从而进行准确的判断、预防以及控制,减小不良网络舆情的不利影响。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求相关的管控技术人员提前做好相关的预警规划以及预警模型建立。其次,在现代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环境之下,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网络舆情与分析工作。除此之外,对于网络舆情预警,还应当建立相关的评估体制,尽可能的保证预警工作的准确性。
加强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有利于在面对突发的网络舆情紧急事件时即使进行处理与控制,是实现网络舆情管控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预案的建设,其中包括总体手段、分项手段以及灵活手段,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为工作的实现保证提供专业的专家咨询帮助以及管理领导工作。同时还要通过框架构建,逐渐实现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以及制度化实现。
除此之外,政府应当从立法角度进行专门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当前相关网络舆情的管控法律仅仅是从网络传播载体的角度进行管控,缺乏了完整的管控制度。这样导致了网络平台上的言论难以根据法律进行正确导向,同时也由于法律支撑不住,为网络舆情的管控工作带来不便。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就网络舆情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政策,实现网络舆情向着有利方向发展。
2.3 利用网络特性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
网络舆情的构成主要是包括观点提出者以及观点收看者两部分。在这中间观点收看者可以自由进行相关言论的传播以及评论。实现网络舆情管控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发挥网络评论的重要性,实现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在网络环境中,主要的评论分为显性与隐性两个部分。其中显性评论主要是指官方背景下进行署名的相关文章与评论,隐性评论则主要是指评论中官方背景下未经署名的评论或者不在官方背景下的已经署名的文章。相较于两种不同的评论方式,隐性评论更加具有参与网络舆情管控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对于网络平台上的民众来说,对隐性评论的防范心理更低,在贴合民众的同时实现正确的网络舆情的引导。所以,为实现隐性评论在网络舆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网络评论员,参与到民意表达当中,实现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同时要注意在进行隐性评论发表时,控制官方色彩的体现,尽可能的与民众表达进行贴切。
2.4 改善现实社会中的国家社会关系
从客观角度来说,不利的网络舆情表达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社会中的国家社会关系的影响,国家社会关系的不稳定很可能导致微小不满被逐渐放大,发展为不良的网络舆情现象。所以,政府应当加强改善现实社会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实现从基层解决民众矛盾与问题,从而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管控。要做到这一点,国家应当首先建立舆情回应机制,保证相关信息的公众透明,对网络舆情问题进行有效控制。这是由于在以往的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难以实现信息对称,可以通过回应机制的建立及时传递政府态度,防止网络舆情向着不正确方向进行发展,最终形成舆论。另外,政府还应当加强对于传统媒体的管控工作,不断被推进传统媒体与网络传播之间的紧密结合,实现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随着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逐渐朝着多元化与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对于网络舆情来说,正面的网络舆情言论可以督促政府与社会进行不断的优化,实现我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化发展。相反,负面的网络舆情往往会导致社会稳定性遭到破坏。所以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不断实现网络舆情管控措施的优化与完善,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以及管理水平的上升确保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安全。
[1]潘芳,仲伟俊,胡彬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及效率测评[J].情报杂志,2012.
[2]欧阳旭,魏志强,程洁.浅谈我国网络舆情管控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以美国网络舆情管控为借鉴[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
[3]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
[4]王汉熙,万成娜,刘凯.网络舆情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秦安.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有序开展——网络强国建设之行动[J].中国信息安全,2015.